年過六旬的威海市民叢洪滋,從外孫楠楠出生那天起,就在網上記錄下楠楠的成長點滴。每年她還將圖文并茂的外孫“博客語像”結集成書,至今由她自行編輯、整理的《家有楠寶》系列已出版至第5本。叢洪滋說,她希望用這樣的形式為外孫保存成長的痕跡,留下一段永恒的記憶。叢洪滋對外孫的愛和她筆耕不輟的執著感動了很多網友。在互聯網上,大家都稱她是“網絡姥姥”。
說起來,叢洪滋萌生記錄外孫成長的初衷非常簡單。2004年4月,她陪女兒在醫院生產。她突然有一種要寫下此刻心情的強烈沖動。于是,叢洪滋隨手抓過幾張會議紙,飽含著深情和期待,寫下了楠寶日記的第一篇。此后,每天不管到多晚,她都要在網上把當天外孫的成長故事記錄下來,這一記就是三年。后來,外孫上了幼兒園之后,隨著親密接觸時間的減少,叢洪滋才把成長記錄改成不定期地推出。
從呱呱墜地的第一次啼哭,到第一次翻身;從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到走進幼兒園的大門……叢洪滋用細膩的筆觸和生活化的圖片,記錄了外孫的一路成長。簡單的寥寥數語,難忘的成長畫面,事無巨細,叢洪滋都會用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叢洪滋的外孫楠楠特別自立、懂事,這與她的獨特“育兒經”顯然是分不開的。
外孫楠楠出生后,叢洪滋就開始實施自己的教育理念——放養。她說,她要打破常規,給孩子一個自然成長的空間。外孫40天的時候,叢洪滋就鼓勵女兒帶他外出,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楠楠過完第一個生日,叢洪滋就抱著他去爬山。第二個生日,登上了里口山的山頂。第三個生日,去了海水浴場。叢洪滋戲稱這樣的生日是“上山下海”。
叢洪滋非常注重讓外孫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外孫到商場坐搖搖車只限一次,從來沒有哭鬧哀求,讓他覺得坐一次就是個標準;到超市購物,小家伙只有買一樣東西的選擇權,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幼兒園門前的小吃多是垃圾食品,叢洪滋從來不給楠楠買,他也習以為常……
孩子總有調皮的時候,家里的飲水機在楠楠心中是個寶貝,擰一下就出水,這樣的好玩具誰不想玩!叢洪滋把楠楠帶到飲水機前,打開紅色開關,熱水流出來。姥姥拿著楠楠的手去碰熱水流,楠楠從此再不敢亂給飲水機放水。
最初,叢洪滋把楠寶日記發在網上的時候,她就是想讓自己寫的東西有個集中。讓叢洪滋沒有想到的是,在搜狐網站的媽咪寶貝連續貼出了楠寶日記后,受到眾多網友的關注,她與很多年輕媽媽成為不見面的朋友。
幾年的網上生活,叢洪滋還結交到法國、英國等志同道合的網友,與他們成為親密的朋友。而《家有楠寶》的出版,也得益于網友的支招。《家有楠寶》第一本制作完成花了一百八十多元,當時叢洪滋感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隨著外孫漸漸長大,現在叢洪滋已經不需要在外孫身上花費大量精力,對于外孫的未來,叢洪滋沒有過高的期望,她說,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