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游西湖,時間長了也難免人乏馬困。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何不去附近瞧瞧林彪當年神秘修建的“七〇四工程”?據說那里是林彪策劃“571”武裝政變的核心樞紐。因工程于1970年4月動工,故稱為“七〇四”程。我的提議得到同伴的一致贊同。
我們來到龍井路上的浙江賓館,沿著后院窄小的坡道行進四五百米,來到一條長長的坑道的入口,入口設計很怪,酷似戰爭年代的炮樓造型。坑道寬度可供二三人并肩行走,兩側老舊的壁燈散發出淡黃色的光亮,頗有些陰森恐怖氣氛。
走了約百米后,赫然出現一扇厚實的大鐵門,門框和把手早已銹跡斑斑。解說員介紹說,這扇鐵門的厚度竟有50厘米,重量達到500公斤,能防彈、防毒、防水。沒走幾步又一扇大鐵門直豎在面前。
據介紹,整個地下坑道工事異常堅固,距地面最高處足有26米,內有各種配套大小47個房間。經過通風機房、配電房、發電機室、彈藥庫,一個急轉彎后便是地下通訊室、議事廳、戰時指揮室、休息室。邊上設有一部專用電梯,一旦遇有緊急情況,林彪可直接由臥室乘電梯進入地下室。地下議事廳內部設施很簡單,鋪有紅地毯的長條形會議桌和一些沙發椅子,墻面上掛有一幅林彪手跡。
在通往地面主樓的坑道旁,有一條“回音通道”——通道的兩頭裝有兩個回音裝置,只要有人進入,中央的監聽室就可聽到腳步聲。坑道里還裝有電子加熱器,以保持溫度和室內干燥。
按照參觀指示,又穿過一道大鐵門,拾級向上,來到1號樓大廳,廳內的盤旋式樓梯、臺階密集而精致漂亮。解說員說,如此設計也是為了讓體弱的林彪登起來不至于太累。主樓由會客房、臥室、書房、六角陽臺、日光浴室組成。會客廳墻上掛著林彪和毛主席的合影照片。室內門窗設有三層玻璃,能防彈、防紫外線、防人窺探。
據介紹,整個工程當時耗資3100萬元人民幣,耗用木材8000立方米、鋼材3000噸、黃銅180噸,曾動用了幾千人次的工程兵部隊,以及79個單位的七千多名民工日夜苦戰,整整耗用了14個月才修建而成。總共占地面積307畝,分為地下和地面兩部分。地面建筑主要由4幢別墅構成,1號樓是林彪一家的居所,2號樓是室內游泳館,3號樓是供林彪的四大干將居住的,因而又稱將軍樓。4號樓居住的是時任空五軍政委、省革委會副主任的陳勵耘。
友人邊參觀邊感嘆,在杭州修建如此工程,一定與林彪當年的軍事政變預謀有關。可是“七〇四工程”林彪不僅沒有用上,甚至連看一眼都沒來得及。他大概做夢也沒想到,當年精心策劃的一切很快就煙消云散,而“七〇四”若干年后會成為旅游景點,幫著后人揣摩歷史的無情與復雜。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