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有個“牛大帥”,在搜索引擎嵌入他的大名,很快就能找到他,一睹“大帥”風采。
“牛大帥”何許人也?他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大學本科文化,在部隊服役38年,曾任空軍某部團職干部,人稱馬團長——“牛大帥”是天津人馬玉鵬的網名。
“馬團長”何以成了“牛大帥”?2003年,54歲的馬玉鵬脫下軍裝,來到天津市西青區干休所。面對這一人生的重大轉折,他一時無所適從。從16歲參軍,他既管別人,又被別人管著。可是,廉頗未老,正值壯年,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成了一個大閑人!他說,那個滋味兒,簡直沒法說……
難受的感覺折磨人。就這么混吃等死,那得等到啥時候?他情緒低落,整天“多云轉陰”……妻子用開心的話安慰他,他明明知道妻子說的有道理,可就是轉不過彎兒來。
女兒說:爸爸,網上的世界很精彩,你跟著我溜達溜達吧。
他說:那是你們年輕人的玩意兒,我沒興趣。
女兒一撒嬌,當爹的就沒轍。女兒把爸爸拉到電腦跟前坐下。女兒說:你挺關心時事的,你想知道國內外的最新消息嗎?你看看,都在這兒呢,又快又新鮮!你關心部隊,你想知道我們又研制出什么新武器嗎?是飛機、導彈、戰艦,還是坦克、裝甲車?還有世界最新軍事動態,你看看,都在這兒呢!你喜歡詩歌吧,你想查找哪一首名人名詩?你想看看誰又寫了新詩嗎?這么一搜索,就找到了!你看,是吧?
那一刻,馬玉鵬感到這網絡的世界太神奇啦,從此被深深地吸引住。女兒成為他的啟蒙教師。他很快就學會了漢字錄入和網絡瀏覽。女兒說,把你寫的詩歌和回憶文章貼到網上吧,跟大伙兒交流交流。他說,那當然太好啦。于是,女兒幫他申請了一個網名,當時電視臺正播放電視劇《馬大帥》。女兒自言自語地說:你姓馬,你也叫馬大帥?不行,有侵權之嫌。哎,對了,你屬牛呀,叫牛大帥怎么樣?他說:好啊!
就這樣,牛大帥成為最早的一批老年網絡寫手,他們聚集的園地叫“長者豐采園”。
牛大帥現任“長者豐采園”的第三任“圈兒主”。他笑著說,用“圈兒主”這個詞兒,是幽自個兒一默。大伙兒就是湊在網上玩兒,尋開心。誰也不領導誰,沒有官兵之分。自從牛大帥接任“圈兒主”之后,就改革啦,實行“圈兒主”輪流制。當然,也有條件,為人要正派,要品行好、人性好、熱情高,要有甘愿為大家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因為,“圈兒主”不是當官擺譜的,是為大伙兒服務的,其實就是一個服務員。
牛大帥麾下有浩浩蕩蕩的一支隊伍。在這個老年網民“部落”里,聚集著八百多人,來自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還有來自16個國家的老年華人、華僑,其中,大學教授一百七十多人,教師三百多人,還有老明星、老記者、老編輯、老工程師等等。他們有圈兒徽、圈兒章、圈兒旗,還有圈兒歌。其鮮明特色是:人員構成品位較高,文化及道德素養較高,均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
每個月申請加入“長者豐采園”的網民達七八十人,最多時可達一百多人。可是,每個月批準“入圈兒”的不超過10人。牛大帥走的是“精兵”之路,嚴把關,除了年齡50歲以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寫作能力的基本條件,還要品行端正、遵紀守法、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入圈兒”并非一勞永逸,有的人在博客或圖片中夾雜低俗不雅的內容或廣告,一經發現,他們便堅決除名,將其打入“黑名單”,不準再“入圈兒”。至今,他們已經除名了好幾個違反規矩的人。
牛大帥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能跟得上時尚潮流,女兒也說跟他沒有代溝。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