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開水誰不會呢?你一定會問這能有什么問題?把灌滿自來水的不銹鋼壺或鐵壺放到燃氣灶上,打開燃氣灶,水開關火。有的壺還有水開后就發出響聲的設計,那就更簡單了。現在,不少家庭使用各式電水瓶,水燒開后,電開關自動就跳了,都很便捷易用。
這一年多,我每天就用一個小電水瓶燒水,沖咖啡泡茶。
近來閱報,一份《參考消息》附了兩三版健康知識,比如,“天天飲水學問大”:
作者張熙增提醒,水燒開后,最好再加熱幾分鐘,因為我們的自來水是加氯消毒的,水中的氯在臨近燒開時,會產生致癌物質,而再多加熱幾分鐘,會使這種物質迅速揮發,這時的開水對人體有益而無害 。
現在養生保健說法眾多,多得讓人都快無所適從了。看文后的介紹 ,張熙增的身份是北京保護健康協會會長,所講應是可靠的,這一小知識與防癌有關,應更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
自從看了這一提醒,水開后我不急著去關了,而是試著將開關推上去,想讓它再燒幾分鐘。但是,因為水已經開了,開關迅速跳回,再推上去再跳回。我試著用手把推上去的開關固定住,水嘩嘩地沸騰,熱蒸汽迅速地四溢,噴到手上,受不了,只好作罷。
我想,電水瓶需改善了——比如,水燒開后,有提醒;還有進一步加熱的設計,可再燒4分鐘或5分鐘(當然這也需專家研究,最好將其精確下來)。
超市里賣電水瓶的柜臺,品牌產品不少,我詢之服務員,有沒有水開后可再燒幾分鐘的產品,他看了看我,翻看了幾種,回答:沒有 ,都是水開開關就跳的。
這幾年,整個社會都在談創新,工廠企業也在探討增加產品競爭力附加值等等,重要性必要性不必多說了,關鍵是如何落實。就以電水瓶為例,報上所講的燒開水的知識,專家發現該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眾多的電水瓶生產公司為什么不能捕捉這一信息,為顧客的健康著想,研究改進產品?要知道,做到這一點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產品的競爭力,完全可以成為產品廣告的一個閃光點,說不定在這個行業就掀起了小小的風暴 ,行業公司要重新洗牌呢。但這一切似乎尚未發生。我們的社會環境、公司機制尚有需要大力反思改進的地方,當是不爭的事實。
于是想到電影《阿凡達》的熱映讓人們感受了什么是3D技術,可欣賞更逼真生動的畫面,不過,要戴上影院提供的特殊眼鏡來看,畢竟有點麻煩,也不太舒服,看報道,有的觀眾還因眼鏡的損害賠償與影院發生糾紛。不戴眼鏡也可欣賞3D影視?我們不敢有此奢望。
據日本《讀賣新聞》最近報道,日本電子巨擘東芝已推出全球首創“無需眼鏡”的3D電視,報道說,過去觀看立體電視需佩戴眼鏡,令觀眾覺得很不自在,現在就舒服多了,觀眾只靠肉眼無論坐在哪里都能夠欣賞立體畫面。而實際上,日本的3D電影也是去年才剛剛推出不久。現在由于各大廠家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產品便可迅速改善。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和日本的技術基礎水平不同,不能簡單對比,但日本公司對顧客不滿的那種迅速反應,不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嗎?
對于消費者生活中的問題、不方便、潛在的需求,是否能發現?發現后是否能想方設法解決和滿足?這檢驗著企業家的素養和水平。企業所要做的就是積極滿足人們的正當需求,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的水平。對什么都視而無睹,對什么都馬虎湊和,就不會有創意和人們生活的改善。
社會在迅速發展,有若干鼓舞人心的宏大目標,也許,從普通人生活的角度來說,我們都希望看到生活變得更安全、更便利、更精致,不再有那么多的假貨,不要有那么多的劣制品,一些不如人意的產品再提高些質量,比如多一兩項實用的功能……不要以為這是很小的目標,很容易實現。與百姓生活相關的各行各業需要振奮精神,認真、創造性地工作,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才可能達到。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