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一個網銀顧客擁有2.2家網銀,而對于選用哪家銀行的網銀,顧客給出的答案卻是“習慣使然”。
“均衡”發展網銀業務
數字100的調研結果顯示,在網銀的使用中,網上購物占到了四成多的的比例,遙遙領先于其他業務,現階段網銀的改進和優化需要重點考慮顧客網購的需求。但是這樣不均衡的巨大優勢,不僅體現了目前階段網購與網銀發展的巨大相關性,也對網銀其他業務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對待網購發展的浪潮,銀行需要具有辯證的思維,一方面,網購并不僅僅是網銀/電子銀行的業務,傳統業務也需要重視網購,需要銀行的整體業務部門對這個迅速發展的行業予以重視,提供網銀、pos、信用卡等多種支付工具,并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工具,購物平臺的合作。另一方面,不僅要關注網上購物,更要關注顧客的網上交易行為,根據顧客的網上交易成熟程度,逐漸將更多的金融業務/產品通過網上渠道進行銷售,為銀行產品的交易提供拓展的渠道,增加中間業務的收入。
洞悉客戶使用習慣
目前,各家網銀的同質化較為明顯,數字100的調查顯示,平均一個網銀顧客擁有2.2家網銀,而對于選用哪家銀行的網銀,顧客給出的答案卻是“習慣使然”,說明目前影響顧客網銀選擇的因素中,感性成分的比例很大(圖1)。

事實是,顧客很多時候講“習慣了”其實并不是真的習慣,而是被教育“習慣了”。顧客習慣的養成需要企業去引導和教育,并且讓顧客覺得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事情,是慣例,因此,如果把自身的優勢宣傳成消費者的習慣,對金融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關注信息交流和小額支付
根據數字100調查結果顯示,手機銀行的最主要應用在于帳戶的查詢,而支付轉賬的比例僅占15%,同時支付的用途一般是繳納費用或日常的生活消費,有手機支付可能的顧客,一次手機支付的額度平均在230元左右,總體來看,手機銀行未來的應用主要是信息交流和小額支付兩個方面。
透過渠道建設的數據對比,客戶更傾向于通過營業廳和網絡來獲取銀行金融服務的信息在金融服務信息獲取渠道方面,客戶更傾向于營業廳和網絡,選擇平面媒體和廣播的比例較低。
越來越多的營銷活動舉行,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面對需求也越來越多的客戶,銀行的對私業務正在成為影響銀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關注消費者行為與習慣,不斷修正營銷手段與方法,更多關注服務、渠道的差異化將是金融機構營銷策略的長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