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生知科學、愛科學、用科學實踐活動中,小官莊鎮中心初級中學積極參加省、市、縣各種競賽和比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科技活動的整合,給學校的科技教育活動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在廣闊的科技天地展翅翱翔。
關鍵詞:信息技術;科技活動;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1)02-0039-02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我們學校在信息技術與科技活動的整合方面,主要進行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探索。
一、加強師生培訓,提高技能,營造氛圍
培訓是開發智慧、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學校定期組織科技輔導員參加各級科技競賽、各種教研及培訓活動,定期、定內容、定輔導教師。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是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關鍵。科技輔導員不僅要每學期寫好培訓計劃和輔導課教案,還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規范有序地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積極組織參賽。
我們學校還請縣各領域的科技輔導專家對全體師生進行科技方面的培訓,對我校全體教師尤其是科技活動小組的學生在信息技術使用上給予悉心指導。上級領導也非常重視我校的科技教育活動情況,多次到學校進行指導,上級領導的關懷促進了我校科技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校園科技文化氛圍是開展科技教育的催化劑。例如走廊上的科技宣傳畫,過道上科學家的介紹,每個班級的板報欄里的科普專刊,學生訂閱的《小哥白尼科學畫報》、《紅樹林》、《科普知識》、《綠色科技》等科普月刊、科技書報,生機盎然、激發學生探索興趣的科學課,各類專題科學知識競賽、科技論壇……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熱愛科學、勇于創新的良好氛圍在我校日益濃厚。今年我校積極創建江蘇省“科普”特色學校,使我校的科普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積極參加省、市、縣各種科普競賽和網絡比賽
我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只要是省市縣組織的各項科技競賽活動,我們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同時也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參加網絡英語、網絡中文、輸入法、應用數學等方面的競賽。在參加這些網絡競賽之前要做《信息技術基礎題》,這些題都比較靈活,難度也大,是一些具有教育創新意義的題目。在2008年,我們積極參加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組織了四個作品,其中朱寶榮同學的一個網頁作品《漫談西部》,通過豐富的想象,利用綜合技術進行處理,代表揚州市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榮獲一等獎。我們積極參加網絡科普知識競賽,學生的科普知識得到了提高,擴大了科普知識面。
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比如初中化學《水的組成》中有水分子的分解圖,利用Flash可以做出水分子中的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氣分子、四個氫原子形成兩個氫氣分子的微觀過程,使學生容易理解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我們還嘗試著在局域網中用Word幫學生改作文。首先,學生上作文課的地點選在微機室,在布置了作文題目后,學生可以在網上查閱相關的資料、選材、確立主題,然后動手寫作文。筆者要求學生都在Word中寫作文,然后保存在教師機上。一節課做不完的學生可以在課后或家里做,完成后拷貝到教師機上。教師把學生的作文發到學校網站上,等待教師修改或學生訪問。其次,讓學生互相訪問對方的作文,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生可以針對每篇作文發表自己的評論,看班里別的同學作文的立意、取材、思維的嚴密性等,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學習動力的目的。第三,利用Word中的修訂功能修改學生的作文,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例如,可以先讓學生修改一段話,可以利用菜單命令“工具”—“修訂”—“突出顯示”,達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還在信息技術與美術的整合方面做了探索。首先,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上《魚兒游游》一課時,事前準備一段與魚有關的影片保存在計算機上,到上課時進行演示,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魚在水中的形狀、聲音及動作,從而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提供機會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準備上《螞蟻搬家》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在網上查找一些關于螞蟻的素材。有的學生找到了描寫螞蟻搬家的文章,有的學生找到了關于螞蟻的名畫、雕塑,有的學生找到關于螞蟻的形狀、習性、顏色等特點。等到上這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根據網上查到的資料,在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件中畫出《螞蟻搬家》這樣一幅畫,學生們很快就畫出了自己的畫。有的學生畫的是烏云密布的天空下一群螞蟻忙著搬家的情境,有的學生畫出了幾只螞蟻團結起來共同搬運一個“龐然大物”的情境,有的學生則用工具欄上的“寫字”工具實際寫出了“我愿意像螞蟻一樣學習”的話語,學生的探究熱情高,思維活躍,興趣很濃。這一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發揮,不但提高了學生計算機繪畫水平,而且培養了他們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還擴大了知識面。同時筆者也認識到,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服務者。
四、信息技術課上滲透科學知識
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將科技教育活動向縱深發展呢?我校領導班子統一認識,構建了“整合資源、凸現科普特色、穩步推進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的發展思路,以信息素養做支撐、以課堂教學為契機、以實踐活動為陣營,把科技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科普教育,學校專門開設了科普教育課,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贊賞和其他兄弟學校的認同。
在當前課程體系和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在教學中努力滲透相關的科普教育思想、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最新成果。通過課堂聯系最新的科學、生活實際。筆者經常把從最新報紙或新聞上看到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實例講給學生聽,因為只要學生信息素養好,就能很好地獲取信息、運用信息。比如從軍事網上看了這么一段話,“2000名中國軍人在內蒙古展開了代號為‘北劍-0709’的實兵對抗系統原理性實驗演練,它的特點是每個士兵都配備電子設備,可以不斷將最新的信息傳向司令部”。通過這個材料學生知道了信息技術在國家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及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很有說服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筆者還從報紙上得知法國科學家艾爾伯·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克魯伯格因發現巨磁電阻效應而獲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主要獎勵“用于讀取硬盤數據的技術,利于這項技術的硬盤在近年來迅速得變得越來越小”。筆者把這一信息及時傳授給學生,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典型生活素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信息技術與科學創新整合中,我校只是做了一點點不成熟的探索,我們的機器人教學、模型教學等科學創新課還是空白,我們將積極探索,使我校的學生信息素養和科技創新能站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我們堅信在科技教育活動的天地里,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編輯:王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