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一個有出息的文化人,不論是作家、詩人、編劇、作曲,還是制片、導演、演員、歌星,如果不想平庸處世,蹉跎歲月,還想成個氣候,在歷史上留點痕跡,那就一定要有點出人頭地、鶴立雞群的“野心”。
“野心”這個詞可能不大好聽,但話糙理不糙,就是要樹立雄心壯志的意思,即孔明所言“志當存高遠”。“野心”是奮斗的目標,也是前進的動力,有了“野心”,人就會精神煥發,有用不完的力量;就不會為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為一點挫折就灰心喪氣;就會殫精竭慮,臥薪嘗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歷史。
具體到文化人的“野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敢于成名成家。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一個不想成名成家的文化人,也不會有多大出息。京劇大師蓋叫天一出道就“野心”不小,13歲在杭州演出時開始用“蓋叫天”之名,意思是要超過當時的“伶界大王”譚鑫培,因為譚的藝名叫“小叫天”。果然,這份“野心”成全了他,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技藝精湛,譽滿天下,人稱“江南活武松”。
二是要敢于超越前人。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樣,歷史才能前進。我們固然景仰前輩的貢獻和才華,更要有超越前輩的勇氣和膽識。譬如說,作家就要有超越曹雪芹、魯迅的勇氣;戲劇演員要有超越梅蘭芳、周信芳的膽識;詩人要有超越李白、杜甫的決心;書法家要有超越王羲之、顏真卿的氣概。一定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了超越前人,“衣帶漸寬終不悔”,“語不驚人死不休”。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首先要敢想敢干,要有點傲睨天下的“狂勁”,就像作家王朔那樣,夸耀自己的作品“一不留神就是一《紅樓夢》,最次也是一《飄》”。當然,超越前人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下死勁,拼老命,進煉獄,敢獻身才行。此事雖難,但值得一搏,畢竟,倘若老是匍匐在前人腳下,頂禮膜拜古人的傳世之作,自己卻拿不出像樣的東西,既愧對祖先,無顏面對子孫,也對不起時代和人民對我們的養育和厚贈。
三是要敢于創造經典。文化人的“野心”實現與否,關鍵是能否創造出藝術經典。唐詩、宋詞、元曲、漢賦、明清文學,之所以彪炳歷史,光燦千古,就是因為有無數的經典作品在支撐著。一般來說,出經典作品要具備這樣幾個條件:個人天賦與長期努力為基礎,安定環境與經濟實力為后盾,盛世氣象與時代大潮為背景。這些條件如今都具備,我們應該“野心勃勃”,好風憑借力,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精雕細刻,苦心孤詣,努力創作出一些代表時代高峰的文化經典來,譬如能與四大名著相媲美的小說,不亞于《蘭亭集序》的書法,堪比《清明上河圖》的畫卷,可與《梁祝》《二泉映月》并列的音樂等,這樣,文藝百花園才會真正奇葩遍地,美不勝收,我們也不會在前賢面前自慚形穢。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文化人有點“野心”,固然會自尋苦吃,如牛負重,更會受益無窮,或可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