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新時期文學成果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1976-2000),第一次將微型小說單獨列為一卷,使其正式進入文學史,具有破天荒的意義。微型小說雖然古已有之,但一直從屬于短篇小說,缺乏獨立的身份。過去(二三十年前)的各種文學選本,不僅選它的少,而且多將它放在短篇小說名目之下,有的則稱其為隨筆、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發展的加速,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文藝閱讀上要求精煉,厭惡冗長。微型小說“以最小的面積集中最大的內容”,以小見大,以少勝多,既能以極短的時間引起讀者的審美注意,又能給讀者留下長時間的審美回味,正吻合這一時代背景下“速效刺激”的審美需求,因而得以在全國迅速發展。這樣,促使微型小說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品格,從短篇小說中“破門而出”,自立門戶。小說的格局由傳統的“三足鼎立”——長篇、中篇、短篇,發展為當今的“四大家族”——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微型小說由此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成為新時期文學發展變化的一大亮點。
微型小說在新時期獲得“獨立”,固然是順乎“世情”和順乎“文情”的結果,同時,也因為有那么一批熱心微型小說的人士,抓住機遇,因勢利導,有力地推動了微型小說的發展。這當中,有作者,有讀者,有編輯,有組織者,還有為微型小說鼓與呼的評論工作者。海外華文微型小說,大多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后勃起的,他們一般是創作多,理論少,而我國大陸微型小說的興起,有一個特點和優點,就是創作與理論的互動。一些評論工作者,在八十年代初,及時地捕捉到微型小說風起于青蘋之末之勢,即大力鼓吹與倡導。之后,又隨著創作實踐的發展,及時地總結了微型小說的特點與規律,大大促進了它作為一個獨立文體的自覺。這當中,凌煥新教授有著突出貢獻。他對微型小說的研究,不僅起步早,于1983年4月就發表了《微型小說探勝》這樣對微型小說進行全面探索的文章,而且有著特有的理論深度。當有關微型小說的研究,大多還處于從技巧、方法、手法等方面探討其特征的時候,凌教授憑借深厚的理論素養,率先從美學層面剖析這一新興文體。他在《微型小說美學特征》一文中,將微型小說的美學特征歸結為“三美”:機智化的單純美,特征化的簡約美,詩化的神韻美。他指出,微型小說所以有迷人的藝術魅力和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最主要的當推其有作為一種藝術的美質在,有著與長、中、短篇小說不同的別具個性的美學特征在”。他抓住了微型小說的審美特征,將微型小說的研究提升到應有的理論高度,從而在學理上為確立這一新興文體的獨立身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的理論研究,不僅為國內,也為海外微型小說界所矚目。他連續幾屆在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的發言,諸如《微型小說語言美》等,都受到廣泛的關注。
包括小說在內的所有文學藝術,共同強調真善美的統一。三者猶如孿生的兄弟,既緊密相聯,難分難解,又各有自己的生命,不宜混同。對應真善美,文藝有著認識、教育、審美的三重作用。比較起來,審美作用是文藝區別于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主要特點。“藝術以美為目標”,文藝應當是美的。如果作品不具備美的特質,不能引起人的美感,也就失去了文藝的資質。因此,一切偉大的文藝家,都是極力注意發現美和表現美的。老托爾斯泰說過,他的一生都在尋找美。羅丹則稱,“在藝術家看來,一切都是美的”。基于此,對文藝的準確論述,一定要有美學觀點。凌煥新教授正是抓住審美這一“牛鼻子”,論述了微型小說創作“既是審美創造的藝術產品,又是供人審美鑒賞的審美對象”,微型小說的藝術品呈現出千嬌百媚的美學形態。這樣,就令人信服地論證了微型小說是有著自己特有的美學價值的。
應當說,就小說美學來說,是源遠流長的。凌煥新教授的校友吳功正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版過一部厚厚的《小說美學》,表明小說美給小說以生命,使小說得以“產生出它的時間延續性和空間共振”。但正如凌教授所說,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多關注中、長篇小說,小說美學實際上是中、長篇小說美學,短篇小說特別是微型小說美學,很少有人論及。然而,美學也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樹狀的美學研究分枝會愈來愈多樣化。凌教授伴隨著微型小說的獨立發展,對微型小說這一分枝作了深入的美學研究,促使小說美學衍生出一個美學新生兒:微型小說美學。小說美學分化出一個美學分支,看似削弱了小說美學內涵,實際上卻大大豐富和充實了小說美學。
凌煥新教授對微型小說美學的研究,涉及到這一文體的方方面面,主要為“四論”:特質論、審美創造論、審美形態論、審美鑒賞論。構成《微型小說美學》一書的文字,盡管有些不是這次成書時寫的,而是他這些年來陸續的研究心得。但由于他對微型小說的研究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美學追求,情牽魂繞著一個美學之夢,因而他研究中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并非是孤立的,而都是為他所要建造的微型小說美學大廈有計劃準備的,現在按照設想的藍圖加以邏輯組合,就有著清晰的理論構架,完全有別于一般的文章匯集。可以說,《微型小說美學》的最終成書,是圓了作者一個“美”夢,也是圓了微型小說界的一個“美”夢。自然,“美”夢還要繼續提升發展,不過,道路已經打開,一切美好都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值得提一下,凌煥新教授除了卓有成就的理論研究,他還主編了不少有影響的微型小說圖書,他最早把微型小說引入大學課堂,他組織和參與了不少微型小說的重大活動,他是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他對中國微型小說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厥功甚偉。
(作者為上海文藝出版社原社長、總編,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獲評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獲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