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歸縣召開“四大家”聯席會議時,與會干部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該縣縣委書記羅平烺撰寫的《愛民十戒書》,以“參閱件”的形式下發到廣大干部手中。目前,羅平烺的《愛民十戒書》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并引起多方關注。(4月10日《楚天金報》)
新聞媒體對縣委書記的《愛民十戒書》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以‘愛民’為主題,將‘敬民’放在首位,從‘親民’‘察民’‘利民’‘便民’等十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愛民‘十戒’”,并且,“當地干部讀后紛紛表示,《愛民十戒書》有感而發、情真意切、短小精悍,讀來瑯瑯上口,融警示性、指導性、可讀性于一體,抓住了群眾工作的‘七寸’,寫到了群眾的心坎上”。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新聞報道中的“溢美之詞”,一是由于近年來人們讀到像這樣頗有“肉麻吹捧”之嫌的“高度評價”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因此不敢私享,公布出來與大伙兒“奇文共欣賞”;二是為了收到一種因對比而產生的“落差美”??赐炅恕案叨仍u價”,再懷著崇敬的心情去讀《愛民十戒書》的原文,相信很多人都會啞然失笑:這是啥“玩意兒”呀,不就一首很普通的“順口溜”嘛。內容不新鮮,以套話居多;語言也不“藝術”,有些拗口。“四戒利民位不正,勞民傷財結怨深”之類的句子還有點“不知所云”。更關鍵的是,“順口溜”中處處流露出一股“高高在上”的意味,頗有幾分以“青天大老爺”自居的味道,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對此評價有異議者可自己查找書記的大作來拜讀,在這里我是懶得再引述了。
自古以來,中國的官員都很喜歡附庸風雅,大小是個官兒,都喜歡“吟詩作賦”以提高自己的“層次”?,F如今,再讓那些不懂格律、不知平仄的官員們去“口占一絕”“賦詩一首”,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蛇@并沒有阻擋某些官員“舞文弄墨”的熱情,他們選擇了另一個更為適合自己的“文體”——順口溜,動不動就要拽兩句,以顯示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幾年前,就有媒體報道稱,一首勸廉打油詩“被重慶萬州4萬人當歌唱”。重慶萬州區紀委證實,“由區紀委書記譚登平撰寫的《勸廉謠》在當地干部群眾中產生廣泛影響,一些廣場、車站正在傳唱。目前,該區已將《勸廉謠》印制成冊。市紀委有關人士聞訊后表示,這種易記易唱的勸廉謠很好,值得推廣。能夠被“萬人傳唱”,紀委書記的勸廉打油詩想必非同凡響。萬州區紀委干部王小平向記者透露了這首打油詩的內容,大致如下:“勤儉節約不奢靡,為民謀利不爭利。用好資源搞建設,堅決克服壞風氣。崇廉尚潔樹家風,團結友愛求大同。干凈干事圖事業,萬事皆空善不空。艱苦奮斗是名傳,苦干實干加巧干。正人正事先正己,清風和暢萬州安?!笨戳艘院笞屓撕苁@首打油詩也太一般了!“萬事皆空善不空”似乎來自馬英九的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艱苦奮斗是名傳”好像還不太通順。恕我直言,如果到網上搜一下,比這個有水平的打油詩車載斗量。于是,對新聞中所說的“被萬州4萬人當歌唱”也產生了疑問:這樣的打油詩真有那么多人傳唱?“4萬人”的數字是怎么精確統計出來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到網上找了一下,在“三峽傳媒網”上發現這樣一條消息:“在萬州區第二個‘倡廉活動月’中,區紀委印制了大量宣傳資料廣為散發,特別是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譚登平自編的《勸廉謠》得到了干部群眾首肯……《勸廉謠》已發放4萬份,部分街道、單位將它編成歌和快板傳唱?!蔽胰滩蛔⌒α耍涸瓉?,這個所謂的“4萬人當歌唱”可能是從“發放了4萬份”推算出來的吧?——不知道湖北秭歸縣委書記的《愛民十戒書》印發了多少份?有多少人在“傳唱”?
領導愛寫“順口溜”,恐怕還不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有才”那么簡單。盡管現在早已不是領導“說一句能頂一萬句”的年代了,但想必不少領導潛意識里對此還是“灰常”向往的。一首拙劣的“順口溜”出爐,立馬就能“印發××份”供廣大干部學習,甚至“萬人傳唱”,這能給人帶來多大的滿足感哪。如果因此而引來了媒體的關注,報紙上有名、廣播里有聲、電視上有影,那當然很好很風光;即使沒有這么好的運氣,此舉最起碼也是一大“政績”嘛,在年終總結或經驗介紹時還可以大書特書一筆嘛——說不定,還能為今后的升遷加分增添砝碼哩。如此“好事”,怎能不讓某些官員樂此不疲呢。
現如今,反腐倡廉、勤政廉政可是個時髦事兒,不少地方和不少部門都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推出一些“新舉措”,并且越來越“娛樂化”,越來越“游戲化”。什么廉政臺歷、廉政考試、廉政歌曲、夜宿農家之類,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領導愛寫“順口溜”,不過是這場“作秀”大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罷了。這些花里胡哨的“新舉措”,看起來轟轟烈烈,聽起來也蠻像那么回事,至于其最終的效果如何,似乎從未有人深究過。這豈不是成了“一場游戲一場蒙”了嘛。據說,貪官李大倫在任湖南郴州市委書記期間,不僅出版書籍分發下屬學習獲利,還常有詩作面世。他老人家在《感懷》一詩中寫道:“從政為官三十年,回首往事心怡然。休言懷才謀大略,但愿清廉歸平淡。平生只念蒼生苦,富民強國求發展。歷盡艱辛終不悔,一腔熱血薦軒轅?!痹诠賳T“順口溜”隊伍里,李大倫的水平還算比較高的。這算不算一個絕妙的諷刺呢?唉,對官員和權力的監督是否有效,關鍵要看制度,要看權力運轉是否公開透明、群眾有多大的監督權利。“順口溜”一類的“自娛自樂”,又能解決什么實質問題呢?徒增笑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