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進武夫出身,大字不識,雖然在部隊干了多年,屢立戰功,頻獲嘉獎,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讀書人尾巴翹到了天上的宋代,沒文化是比“黑五類”或“臭老九”更難混的。當時,很多人就拿沒文化的黨進當笑話看,而且,他的笑話多到難以細數,朝廷內外,市井坊間,到處流傳著關于他的“段子”。
一日,皇帝派黨進領軍戍邊,辭行之際,照例得到皇帝跟前客套一番,寒暄幾句。禮儀官知道黨進屁都放不出個響的,就破例給他找了個臺階,說黨大人您是邊臣,就不必拘泥此禮吧。誰知黨進性子倔,大人豈容小覷?強烈要求按制度行事。于是,禮儀官只好代擬幾句得體的話,書寫在笏板上,逐字逐句教黨進背得滾瓜爛熟。誰知到了那天,黨進抱著笏板跪拜在宋太祖趙匡胤跟前時,也許太緊張了,一句都背不出來,字又不認識,憋了好半天,突然抬頭仰望著皇帝,朗聲說:“臣聞上古其風樸略,愿官家好將息。”一句驢唇不對馬嘴的話,頓時讓皇帝和周圍的人忍俊不禁,禮儀官更是幾乎噴飯,使勁掩著嘴巴才不致失態。后來,他們問黨進,怎么事到臨頭念出那么兩句?黨進說,我見那些白面書生愛“掉書袋”,我也來“掉”兩句,好讓皇帝知道我也是讀過書的。
在驕傲的士大夫們看來,黨進的確是一碟小菜、一筐笑料,他們在一起不是交頭接耳就是相視一笑,會心于黨進的笑話,交流著黨進的“段子”,文盲黨進成了他們眼中最蠢笨的“首長”、領導干部中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然而,笑則笑矣,但那些自我陶醉的士大夫就真的聰明透頂,黨進就真的愚蠢至極嗎?如果這樣去分析,那真是針眼里看人,小瞧人家黨大人了。黨進小事上看似猛張飛、黑李逵,大大咧咧糊里糊涂傻里傻氣,但在大事上,尤其是在原則問題、政治問題、是非問題上,那是一點也不傻、一點也不糊涂的,甚至鬼精得很呢。
黨大人負責京城治安巡查,凡見市井間畜養禽獸的,必喝令巡警解開放走它們,還大聲教訓那些畜養者:“買肉不供奉父母,反而去飼養禽獸,簡直豬狗不如!”從此,京城雞不飛、狗不跳,環境衛生大變樣。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之前,被封為晉王,有人送他一只鷹鷂,他讓圉人(掌管養馬放牧等事的官吏)好生馴養。一天,圉人帶著鷹鷂招搖過市,正好被黨進撞個正著,黨大人見有人明知故犯,氣不打一處來,喝令左右立馬放飛。圉人對黨進說,這是晉王命令養的,并做出要馬上回去告訴晉王的樣子。黨進一聽,趕緊拉住圉人,無限溫柔地說,你要好生侍候鷹鷂,千萬別讓它被貓狗所傷啊。接著,還塞給圉人一串錢,讓他買些美味佳肴給鷹鷂享用。
你看,黨大人多么“講政治”!其實,黨進是“小事上假糊涂,大事上真精明”。朝堂之上,皇帝天天板著個臉正襟危坐,你說那舒服嗎?于是,黨大人矯癡弄乖,充當開心果、現世寶,在嚴肅中添點佐料、鬧點笑話,博得皇帝爆笑開心,這可比那些窮酸書生的千句詩、萬言書管用得多啊。這不,趙光義當上皇帝后,黨進這位當初后晉大臣杜重威的家奴,不但沒有因為出身和文化程度低而影響仕途,反被引為心腹,屢屢升遷,最后干到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相當于衛戍司令,無異于“從奴隸到將軍”,哪個“沒兩把刷子”的文盲大老粗又有這樣的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