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已有的職商,即職業智力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職商的內涵,分析了其對職業成功的影響作用,并提出了職商的持續開發策略。
[關鍵詞]職商 職業成功 職業內省 公司意識
一、職商的提出
Barba,3 Moses(1998)在其著作《職商——工作生活成功的12條法則》中首次提出了職商。她認為職商不是更努力、更快、更高效的工作,也不是更敏銳的職業悟性,知道如何在職場中選擇和確定自己的位置以得到更快的晉升,而是一種理解自己和世界并對世界做出反應的方式。盤和林在其著作《職商》中提出,職商是一種包含了判斷能力、精神氣質、積極態度的綜合智慧,它關乎自我與工作、現狀與發展的契合度。西樓望雪在其所著的《職商——HR經理成長記》中也提到了職商,并且認為職商包含了教育、人生經驗、領袖氣質、集體主義精神、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熱情和效益7個因素,以及自我職業意識和自我職場信息系統兩大方面。
筆者認為,職商是人們在面對與工作、職業有關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應對能力,是一種目的導向的認知、意識、傾向或行為,旨在獲取職業成功。職商是一種對內和對外的深度認識,體現個人在動態環境中的敏感性、適應性、靈活性和職業化的技能、態度和形象。職商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職場上人們表現的差異性。
二、職商的內容
職商,又稱職業智力(Career In te lligence),是一個多維構念,包含了人力資本、職業內省、個人適應性、公司意識四個維度;人力資本包括所有與工作相關且可轉移的KSAO s,是個體實現績效目標的首要前提,也是受雇前提。職業內省是對自我和環境的深度認識,是個體在與情境對話中對自己的價值觀、興趣、能力等個體因素,以及工作特征、職業前景等環境因素的認知和評價,最終鎖定職業目標。個人適應性是指個體有意愿且有能力改變個體因素(如KSAO s,性情,行為等) 以適應環境變化的需要,表現為“對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公司意識是一種員工作為組織經營主體的主人翁意識,體現為對崗位、對團體、對整個組織負責的態度。
三、職商對職業成功的預測作用研究
職商是一種內在特質,它引導著個體在動態職業情境中的認知及行為,最終影響個體的職業成果。在職業探索階段,職商高有助于準確認識自己和職業環境,以便個體做出正確的職業決策。在職業建立階段,職商高有助于實現個體-工作匹配和個體-組織匹配,從而獲取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和職業滿意度;有助于增加個人籌碼,擴展職業發展資源,增加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機會,促進物質收入增加。在職業轉換階段,智商高有利于改善工作轉換期間的精神狀態或對工作丟失的負面知覺、縮短工作轉換的時間間隔、提高工作轉換后的工作質量。在職業維持階段,職商高有助于個體做出有效的自我調節,以克服職業高原對個體的職業發展所形成的障礙。總之,職商高有助于個體實現客觀的和主觀的職業成功。
四、職商的持續開發策略
1 大力投資于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投資是一種投資回報率非常高的預支性投資。第一,加大對人力資本保值型投資,關注身心健康。對醫療衛生和保健的投資,對心理壓力進行適當干預和調節的投資可以減少生病時間,改善體能和精神狀態,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增加人力資本增值型投資,堅持持續學習,如學校教育,成人教育,在職培訓,停薪留職脫產培訓,干中學(徒工對導師的學費、時間、精力、情感投入),自學等;第三,增加對人力資本合理配置上的投資。通過適當的崗位調整、工作流動或遷徙可以優化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之間的組合,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人力資本投資有助于提高績效、提高工作滿意度,促進職業發展。
2 強化職業內省
強化職業內省可以增強職業動機,促進職業目標的實現。第一,要建立以自我認知為基礎的自我評估機制。自我評估是基于對過去經歷的觀察審視,借助測評工具和專家咨詢,對自己的個人價值觀、興趣愛好、性格特質、能力、績效表現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和分析。自我評估的方法包括:1)時間比較:將個人的現狀與過去或未來的期望進行比較;2)社會比較:將個人與相似的他人進行比較,有向上比較和向下比較;3)將自己的行為與抽象的個人標準進行比較。自我評價有利于形成對自己的能力、想法的準確認識,以預期和控制未來的績效表現。第二,要制定清晰可行的職業目標及其實現策略。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感興趣的各種職業、行業,甚至公司的相關信息,結合個人價值觀、興趣、能力等個體因素做出適當的職業選擇,鎖定職業目標,并制定可操作的職業規劃以實現職業目標。
3 提升個人適應性
個人適應性是動態環境對個體的一項基本要求。提升個人適應性,第一要增強環境敏感性,培養適應性意識。個人應關注周遭的細微變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掌握職業特性及發展趨勢之外,還必須對公司的各種經營管理情況、行業發展趨勢等有一定的了解,這能夠幫助個人從某些重大或細微的變化中,覺察出公司或自身職位可能遭遇的危機沖擊,從而提前做好某些準備。 第二要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適時改變或調整自己的認知、情緒或行為以適應變化。自我調節策略主要包括:差異覺察和差異消減有助于監控和調整認知與情感狀態,操作過程,以及環境的條件或結果;目標設定和適時調整可以起到自我激勵和行為導向作用;心理暗示可以提高人的意志力和主動性,發揮人的潛能等;
4 提高公司意識
無邊界職業生涯條件下,組織與個體之間形成交易型契約關系,雖然組織忠誠在這種短期化和臨時化的契約下很難形成,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意識就不重要了,相反,個體行為更應該受公司意識的約束。公司意識是一個職業人必備的、對崗位、對團體、對整個組織負責的態度和意識。提高公司意識,首先要清楚的認知作為職業人應具備哪些公司意識。公司意識的具體內容包括:責任意識、敬業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學習意識、創新意識、奉獻意識等。然后要以實際行動來鍛煉和培養公司意識。例如:以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嚴謹高效的執行力,強烈的團隊精神、領導精神和創業進取精神來換取高績效;端正對待職業和組織的態度,克服頻繁流動所帶來的臨時性觀念和行為,主動將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組織目標掛鉤,向當前雇主和潛在雇主都展現出誠信、可靠的形象等。
5 加強自我推銷,增加社會資本
有意識地積累和運用社會資本是保障個體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策略。第一,注重個人形象塑造,通過恰當的外形展示如穿著、發型、妝容,以及言談舉止、行為方式等來向別人傳達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第二,加強印象管理。個體可以通過意見遵從、熱情相助、以奉承和贊美抬舉他人、自我宣傳等來獲取別人對自己的良好印象和善意感;也可以利用借口、辯解、道歉,盡可能的劃清與消極事物或人物的界限,來修復受損的形象,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對自己的知覺與認知,并據此創造出有利于我們的良好形象,將有助于我們成功地與人交往。第三,積極維護和拓展社交網絡。通過情感支持、社交陪伴支持、信息支持或物質支持等維護途徑來積極維護現有社交網絡,以外顯真誠的方式與目前和以前組織內的同事、上司、下屬、導師,甚至供應商和客戶建立良好的正式或非正式人際關系。此外,要有意識、有選擇地拓展異質性社交網絡。主要拓展方式有:1)通過強關系的拓展,朋友的朋友也可以納入自己的社交圈:2)通過媒介的拓展,信息技術和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平臺,可以打破時空界限,有助于我們拓展社交網絡;3)通過興趣團體的拓展,擁有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的朋友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為彼此帶來新鮮的視角等。
五、結束語
職商,是一種動態職業情境下的成功智力,它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品格,使得人們成功應對職業生涯中的種種問題,在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職商是一種存量,更是一種增量,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持續的職商開發,增加職商稟賦,來獲取自己想要的職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