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職業教育要與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學生。本文通過構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教學課程體系,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以期達到高職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工作過程 技能教學 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建立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要求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銜接,要根據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崗位工作過程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學生。本文通過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教學課程體系,并提出該體系下一些教學改革,以期對高職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促進與推動作用。
一、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1 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
通過多方調研,在明確會計電算化專業就業崗位及崗位群,分解其工作過程,分析其工作過程中所需的職業能力基礎上,以提高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項技能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為內容,通過對應的學習領域,建立系統化的課程和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相結合,并參照國家職業標準的教學模式,全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2 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
人才培養方案打破傳統的“三段式”課程模式,不再過分地強調專業和學科的完整性與系統性,而以崗位工作過程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為主,強調“必須”和“夠用”。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體系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設計。將教育教學與市場所需結合起來,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來組織、安排和設計課程,探索針對崗位及崗位群所需的、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培養具備“較好的知識結構+專項職業技能+職業資格證書+綜合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教學課程體系
1 課程體系的框架
在構建專業學習領域時,首先考慮到行動領域中所涉及的內容轉化成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習領域;其次,還要考慮到一般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所需的學習領域,設置相關課程,如思想道德修養、體育等課程;再次,還要聯系到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及要求,設置有利于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拓展類課程,設置拓展領域,培養拓展能力。
具體設置見表1。
2 技能教學體系課程的設置
技能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核心內容,在課程設置上,注意到專業技能的逐步提高,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內容安排上,按照崗位群的工作過程設計教學方案,涵蓋專業技能所需的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實施模塊教學、項目教學、任務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按照崗位中“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做就怎么教”,融“教、學、做”為一體。同時,兼顧學生一般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開設基本素質課程和職業綜合素質課程。按課程與崗位專業技能的關聯度并基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考慮,技能教學課程體系依次劃分為基本素質課程、崗位所需專業技能課程、考證課程及能力拓展課程四個模塊。
三、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教學改革
1 教學內容
(1)“課證融合”
考慮到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職業崗位的特點,我們將就業中所需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中級會計電算化證”等職業資格證書所需要的知識及內容融合到正常的教學內容中,將職業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技能課程教學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工作過程相融合、課程與證書相融合,使我們的學生未出校門就達到崗位要求。在課程的編排上,盡可能地將考證與所授課程相結合。
(2)編寫適合的教材
基于工作過程的技能教學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但仍強調知識性,只是以“必須和夠用”為原則。當然,有知識有技能,更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及高尚的職業道德。因此,相應內容的教材要精挑細選,如果現有的教材無法滿足,應根據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及崗位群的要求編寫一些實用性、針對性更強的教材。教材內容要體現崗位分工、操作流程、基本技能等。
(3)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的操作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也嘗試著“工學交替”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但是鑒于本專業的特殊性,從事會計相關崗位會涉及到實習單位的經濟管理和會計管理的保密性,還有學生自身的某些因素會影響實習單位正常的會計工作,因此,這種實習往往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建立校內仿真模擬實訓基地是解決提高學生技能的較好途徑。
2 教學方法
(1)“教、學、做”一體化
對于教學,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分析等形式。利用教學課件、精品課程的教學錄像以及多種多樣的教具使學生對會計崗位有直觀的認識,再通過課堂分崗位實訓,將復雜的理論知識分解、細化、簡單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教師講、學生練,講練結合,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讓學生快速地理解、掌握會計崗位技能。
(2)以賽促學,提高技能
根據課程設置和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會計電算化專業提倡有計劃地開展與參加技能比賽,提高職業技能。在比賽過程中,要改革傳統的比賽規則與方式,要體現高職職業教育改革的內涵,注重與就業需求、崗位技能、職業素養相吻合。通過參加和舉辦比賽,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你追我趕,力求上進。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的需求縮小了距離。
3 教學評價體系
(1)成果展示
會計電算化專業所學內容是操作性較強的,通過實訓,體現學生是否掌握相應會計崗位技能。如在會計核算技能中,學生可以通過原始憑證展示是否具備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技能,可能通過記賬憑證、賬簿、各類報表、納稅申報表展示是否掌握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正確計稅并填寫納稅申報表的技能。通過成果展示,可以較好地顯示各項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將實訓成果在班級中由師生共同進行點評,更好地明確知識重點與技能要領。
(2) 比賽證書
為了提高學生參加技能競賽的積極性,將比賽證書也納入考核的范疇。對于取得競賽名次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加分。比如,在全國ERP沙盤比賽中,對于取得成績的同學,該門課程的平時分給予滿分。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技能教學的氛圍。
(3)知識測試
知識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技能的取得,所以知識的測試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識的測試以學生應掌握的重點知識作為考核點,通過試卷進行考核。
四、結束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教學課程體系與相應的教學改革,我們正處于摸索階段,嘗試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提高技能為本位,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參照,以項目課程、案例教學為主體的技能教學課程體系,變革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培養符合社會經濟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曉紅,王玨:高職會計專業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的思考凹,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VOL.8.N O.2.106-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