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7年召開的“97亞太國際物流會議”上,一些中外著名人士指出,中國如何較快地構筑一個可以將必要的商品、按必要的數量、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時間供應到必要地點的高效率的物流體系,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回避的一個重大課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流通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商品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8頁)。我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離不開流通的現代化,而流通的現代化離不開物流的現代化,筆者認為,物流的現代化應當與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協調發展。
一、我國物流發展的基本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傳統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間與時間上的位移,以解決商品生產與消費的地點差異與時間差異。主要包括運輸、包裝、加工配送等。進入20世紀90年代,傳統物流已向現代物流轉變。現代物流包括運輸的合理化、倉儲自動化、包裝標準化、裝卸機械化、加工配送一體化、信息管理網絡化等等。現代物流水平成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1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加大了對交通運輸建設的投入,鐵路、公路、水路、航氣管道運輸能力以及散裝水泥裝載率、集裝箱運輸率、包裝標準化率大大提高。由于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現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國商品信息網絡系統初具規模,商品市場監控預測系統初步建立,提高了引導生產。引導消費的能力。
2 由于國家對物流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目前我國的交通運輸、倉儲的現代化水平不高,配送巾心。集裝箱運輸、散裝水泥等發展還比較慢,商品在物流過程中的破損率高,流通率用大。
3 倉儲、運輸一條龍,有工廠,有自己的大型車隊,甚至有遠洋船隊,物流過程浪費驚人。由于物流專業化程度低,很難為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的產品在中國提供綜合性物流服務,也很難使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一體化。
4 由于還存在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運輸、倉儲、內貿、外貿都自成體系,使全社會物流不能成為一個整體,在這樣的體制與機制下很難發展跨部門的綜合性物流服務,也很難從國外引進新型的物流管理技術。
5 商品的社會庫存量過大,占用過多的流動資金。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發展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在交通運輸、倉儲設施、信息通訊、貨物包裝與搬運等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專業化物流企業開始涌現,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人才教育工程已經啟動。盡管我國物流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整體來看,我國的物流企業整體水平還不高,物流企業的硬、軟件還不配套,整體協作性不強,未形成網絡,缺少物流業的管理能力。陸上場站重復建設、設施短缺、能力分散、功能單一、信息不靈,組織化程度低等,尚不能真正提供滿足市場需要的服務。
二、道路貨運企業發展物流的必要性
1 適應市場需求的重大變化。在經濟社會,企業只有緊緊跟隨市場需要的步伐,才能求得生存與發展。目前,客戶需求已發生如下變化: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客戶的需求己從過去的少品種,大批量,大批次,長周期;貨物運輸轉變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高附加值產品的運輸。因而對貨物的實效性、質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樣性,要求運輸企業不僅要能夠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還要能夠提供相關的物流增值服務。
2 迎接國外強大物流企業的挑戰。國外大型運輸企業集團發展較早、經驗豐富、規模強大,它們大多擁有一套比較完整、先進的管理辦法,在本國的運輸市場中處于壟斷地位,著名的企業它們設備先進、技術發達,一般都擁有覆蓋本國甚至全球的運輸網絡,運輸設備齊全,運輸場站先進;它們倡導運輸的快捷性、安全性、舒適性、合理性。它們合理的運價和優質的服務,必將對國內的道路貨物運輸產生極大的沖擊。
3 應對國內本行業和其他運輸行業的激烈競爭。鐵路的提速是鐵路部門與公路、航空和水路運輸競爭打響的第一槍,其出臺的其他便民措施更體現出其爭取客源、貨源的動機。航空部門也以其快速、高效,行時較短,通過打折等優惠和其它改進措施,吸引了眾多的貨源;郵電部門也憑借其遍布全國的網絡優勢在小件包裹等方面搶占商機,使一度形成一定規模且很具活力的公路零擔運輸也畏縮不前。面對客戶需求的變化及中國加入WTO,鐵路、航空、水運、郵政等部門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大力發展物流業務。
三、道路貨運企業發展物流的對策建議
1 抓緊制定和實施促進現代化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標準;進一步加強制定和實施以交通運輸網絡和樞紐為核心的物流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明確規劃原則和建設標準,建立信息平臺;加大政府對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力度,鼓勵多元化投資,形成規模化效益;建立物流企業和從業人員資質管理制度、誠信體系和監管體系;出臺多種運輸方式在物流領域有效銜接的措施。
2 要重視物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網絡設施的建設和應用。要加強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建立健全經營管理系統,來推動和提升物流各個作業環節和物流活動的高效運作。做好物流人才的選拔、培養和引進工作是轉型企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成功的企業必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良好的用人機制,
3 政府及管理部門創造好發展環境。一是盡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現代物流發展的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為傳統運輸業發展現代物流營造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扶持正在轉型過程中的道路貨運企業的發展。如:低價優惠,建設倉庫和物流園都需要征用土地。稅收優惠,營業稅的征收應剔除物流經營中的代墊費用,避免重復計稅等。資金優惠,現代物流業資金投入巨大,建議政府在財政貼息、技改貸款和專項資金撥款方面再加大扶持力度。市區車輛通行的支持,對物流企業城市配送車輛給予通行方便,更好地體現物流“門到門”的服務特色;三是加快物流相關法規建設和物流標準體系的制定。四是強化行業協會的功能和協調作用,更好地促進傳統貨運業向現代物流轉型工作的進展和整個物流行業規范、持續、快速發展。
總之,貨運企業要循序漸進,由點到面,分而制之。不能貪大圖全,一步到位。應從小做起,先易后難逐步擴大。應首先選擇那些機制完善、約束硬化、管理規范的企業作為目標市場。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和研究,最大程度的發揮已有的優勢,這樣既能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又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易被別人仿效而取得成功。要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切入方式向現代物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