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團購在國內風行僅一年時間,卻體現出驚人的爆發力和無限的潛力,其簡單清晰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生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并迅速的深入人心,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主力購物模式。但同時,網絡團購行業也暴露出很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對團購行業的未來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本文將針對國內網絡團購行業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團購網站 網絡購物 現存問題
團購行業發展到現在的確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績,這種商業模式在市場中不僅僅得到了企業的認可,也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方便。但是,團購在中國畢竟是新事物,這個行業畢竟還是新行業,其中也就無法避免的存在很多的問題。無論是這個行業中的團購網站,還是作為監管調控的政府機構或者其他網絡服務商及運營商,甚至是團購活動中的商戶與消費者,都還沒有完全的成熟,這些參與者都還不能徹底的理解和適應團購行業。因此,團購行業存在的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研究和分析這其中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卻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調查與分析,大致可以將國內團購行業中的這些問題按照參與者歸為以下幾類。
一、團購網站存在的問題:
1 網站遭克隆,用戶被釣魚
網絡釣魚是指不法分子通過郵件,短信息等方式將受騙者引誘到一個通過精心設計的與目標組織的網站非常相似的釣魚網站上,并獲取受騙者在此網站上輸入的個人敏感信息,以謀取不法利益的網絡詐騙手法。
網絡釣魚的詐騙方式很多樣化,不法分子通過克隆手法來假冒在線支付網站頁面、知名團購網站等,進而盜取他人帳號;或者發送釣魚鏈接,以超低價作為誘惑,使得用戶不假思索,毫不猶豫的提供個人信息,甚至是銀行賬號,而后,通過盜取的信息,不法分子便可以輕松地從消費者的團購賬戶中甚至是銀行賬戶中盜取金額。
2 夸大團購量,數據放衛星
一些團購網站在推廣團購時虛報團購人數,夸大團購量,這使得消費者和商戶獲取的信息有時并不真實。夸大團購人數有兩大作用,一來,對于消費者而言,他們會認為某種商品買的人這么多,那么這種商品應該很好,進而跟風購買;二來,對于商戶來說,他們會認為這家團購網站會員多,人氣旺,進而增長合作意愿。但這畢竟屬于欺騙行為,對于行業的長久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3 用戶黏度較低,盈利前景惡化。
國內的團購網站雖然眾多,但彼此之間卻具有著相當高的相似性,推廣活動也大同小異,其間的競爭十分之激烈焦灼。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團購網站所著力針對的消費群體都處于一個相似的級別,而且,在一個地方性區域內能夠真正理解團購意義,并將團購推廣做好的商戶并不多,而消費者滿意并真正愿意前往再度消費的商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特定的區域內有限的優質商戶資源的開發與談判,成為團購網站爭奪有效用戶,增強其用戶黏度的關鍵。
然而,目前國內的團購網站為了爭奪優質商戶資源、并力圖提高用戶黏度,不惜加大成本,專門培養數十名乃至數百名的銷售人員去與商戶詢價議價,惡性競爭形勢不斷加劇。當競爭形勢熱化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出現一些團購網站不惜代價甚至貼錢來搶奪優質商戶,最終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進而使得團購行業的盈利前景陷入困境。
4 評價系統缺失,信用約束疲弱。
不同于淘寶G2C或者是B2C的交易模式,網絡團購缺少一種信譽評價系統,而網站在選擇商家時也并非寧缺毋濫。消費者在進行團購時并不知道這家商戶所提供的服務到底如何,或者由商家寄送的商品是否真的質量過硬。這導致消費者在團購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評價系統的缺失也讓很多商家放膽的怠慢顧客,降低了自律性,不利于商戶的自身形象。
另一個方面,國內的團購網站在推出團購時都是先付款后消費,即使消費者以文字形式在其他論壇提出批評意見也無濟于事,這種低強度的評價還具有嚴重的滯后性。因為,當消費者評價時團購已經結束,錢已經付過,再后悔也無可奈何。
二、商戶的問題:
1 商品與際不符,用戶受到欺瞞
這一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網絡購物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網絡購物的本身屬性,消費者無法直接觀察或試用其所挑選的商品,這就難以避免實際的商品與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商品有所不同,因此在消費者評價商戶時,商品的相符度永遠是第一標準。
對手網絡團購來說,這一問題更為嚴重,因為消費者無法像淘寶等G2C網絡購物那樣通過阿里旺旺或者一些直接交流工具與商戶進行細致的交流,甚至是通過視頻觀察商品。團購時客服所能提供的信息僅限于頁面上的介紹,關于消費者的一些更細微的疑問或者個性化的問題有時并沒有詳致的解答,甚至會故意借此隱瞞信息、混淆概念。
2 商家區別對待,歧視團購消費
很多團購網站所提供的團購產品打折力度非常大,特別是一些服務類或消費類的團購產品,例如KTV、SPA、電影等,有時折扣甚至僅為一折。一些團購網站用戶在購買這些消費券之后,卻發現無法預定到位置或者只能預定到平日下午的場次。
這其實是商戶對于團購消費者的一種歧視,其實商家很多時候并沒有把團購活動吸引來的消費者當做其他普通消費者一樣來看待,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團購的消費者是已經付款的消費者,對待這種消費者,商家普遍有一種敷衍甚至是抵賴的心態,因為無論提供多么差勁的服務,消費者都已經付款了;其次,商家有時會將這些通過團購進行消費的消費者視為促銷活動的對象,對于團購這種促銷形式的信心不足,沒有認識到團購消費者的口碑力量。
3 夸大原價,信口折扣
團購網站上經常會出現成百上千的商品動輒被三折、二折甚至一折出售,例如原價一千多的SPA服務團購后居然只要不到100元錢,原價四五千的攝影寫真團購后竟然只要四五百。很多消費者表示,團購網上登出的信息給人的感覺就是不靠譜。
調查顯示有將近80%的團購項目中原價存在夸大現象,30%的項目里原價過分夸大。45%的團購價并不存在任何優惠,10%的團購價比市價還高。這些其實都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團購網站上原價與團購價之間巨大的落差能激發購買者的購買欲望,會增加消費者對于其消費行為的認同感。但是,當消費者進行實際消費時卻發現價格根本不是那回事,團購價根本就是市價或者團購價甚至高于市價,這時消費者的心理落差將直接導致消費者對于團購網站以及商戶的反感和不信任,這種負面事例和評價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遠大干正面評論。
因此,通過夸大團購價格與原價之間的差額來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實際上是十分短視的,這種做法不僅僅不利于某個團購網站或者某家商戶,對于整個團購行業也毫無益處,最終將導致消費者對于整個團購行業的失望。
三、消費者的問題:
1 客流扎堆,體驗打折
團購活動所能帶來的傳媒效應往往會使推廣團購的商家客流大增,另外消費者也會傾向于選擇相似的時間進行消費,這就很可能導致商家不得不在周末或者節假日時面對集中爆發的遠超出其承載能力的客流量,即使商家不意敷衍,也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其服務品質的下降,而消費者也會因此抱怨商家的服務不盡人意。
國內的消費者在進行團購時普遍沒有超載意識,對于大量的團購人數引起的扎堆現象根本沒有認知。而且,團購網站也并未對這種現象作出任何提示。目前,國內的消費者還沒有成熟到能夠主動的回避一些已經超載的團購項目。
2 沖動消費,催生“團奴”
“團奴”是一個新的名詞,指為團購癡迷,甚至離開團購不能生活的“被推銷”一族。團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主客倒置的推銷,由于網絡團購商品品種豐富,價格相當低廉,這些因素極易促發用戶的“非理性購物沖動”,進而促生了一批網絡“團奴”。
表面上看,這種慣性心理無可厚非,但實質上,這些團購行為是十分不理智的,長期的非理智消費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并沒有什么積極的作用。
另外,團購模式的返金機制促使消費者通過各種方式將團購的消息傳遞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并自發的推廣自己喜愛的團購項目,其實這種行為可以被視作是一種“被傳銷”。
消費者錯誤的購物心理,以及對于團購行業的不合理認知都會阻礙團購行業的長期發展,我國目前的團購并沒有進入社區時代,而消費者的錯誤心理則必定成為我國團購行業實現飛躍式發展時的隱形瓶頸。
四、政府監管調控部門以及其他網絡服務商、運營商的問題:
1 缺乏擔保機制,資金安全無保
目前,國內的大多數團購網站均要求其會員通過支付寶或者網上銀行等在線支付手段提前付款,而非收到貨物滿意后再確認并完成付款。這一資金流模式涉及團購網站與開展團購活動的商戶之間的費用支付、服務消費等銜接的問題。
按理說,用戶在購買團購服務后僅是此次團購消費的開始,直到到商戶體驗、消費或是收到產品之后才能算是團購結束。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要求退款時,大多數網站均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脫,或者直接予以拒絕。然而整個過程卻缺少擔保機制,消費者的資金并無保障。
2 誠信度難測,售后無保障
目前國內團購行業企業數量眾多、魚龍混雜,但多數是些名不見經傳、規模小微的非主流團購網站,這些網站自身的運營狀況就很成問題,其誠信度就更難以保障。目前國內的團購消費中不斷的出現投訴與糾紛,而且很多案例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這一現象不僅僅危及個別團購網站的信譽和名聲,更是對國內的團購行業的信譽體系構成嚴重的威脅,長此以往,消費者對于團購這個行業的信任都將出現危機,那樣整個團購行業都會面臨滅頂之災。
團購行業的售后服務保障問題的最大責任者應當是政府監管部門,畢竟中國的網絡商務本身就不夠成熟,自律能力就很差,如果政府監管不力,任其發展,最后定然難以開花結果。政府應當加大督查力度,對于行業中的不良現象予以堅決的打擊和制止,而對于先進事例給予引導性的獎勵,并以強制性措施明確商戶與團購網站之間的責任劃分等。
3 缺乏行業標準,維權尚無機制
國內團購行業所呈現出的“灰色亂象”并不是喝水就能痊愈的小感冒,雖然各級管理部門和督查機構頒布了一些管理辦法,但目前仍沒有一部足以統攝全局的法規,加之網絡本身的虛擬性與寬泛性,團購行業監管起來頗有難度。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行業報告中指出,網絡團購公司中鮮有同時具備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簡稱ICP證)及公司營業執照資格者。大多數團購網站僅是進行了ICP備案注冊,而并無工商企業登記。
當然,國內的監管體系缺失并不僅僅是團購行業獨有的問題,而是整個網絡購物行業的通病,只是團購行業比起其他行業來說,其準入門檻低了好幾個數量級。有業內人士表明,開設一家團購網站幾乎沒有任何門檻,任何人只要花幾百塊錢,搭建好一個網站,就能開展團購活動,甚至不需要成立一家公司。而且這個過程根本不需要任何關于資質的證明和法律證明,甚至根本不需要營業執照。
展望:
網絡團購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它取得的成績令人贊嘆不已,而其未來也充滿光明。現在國內團購行業正值發展的關鍵時機,很多問題都亟待解決,雖然這其中的許多問題涉及一些更深的層面,并不能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得以妥善處理,但是提出和討論這些問題,對團購行業進行全面的思考和深度的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過去取得的成績進行反思和總結,可以為整個行業提供更為全面的分析,并開拓新的思路。只要行業中各相關參與者重視并著力改變現狀、力求解決問題,就一定能夠為國內的團購行業創造一片藍天,使其穩步、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麗萍:團購網火爆背后的冷思考[J]上海信息化,2010,(12)
[2]劉佳:團購網站,下一個互聯網泡沫?[J]互聯網周刊,2010,(23)
[3]劉麗芳:團購的喧鬧“盛宴”[J]浙江人大,2010,(12)
[4]周慧,潘殘:團購,想說愛你不容易[J]中國防偽報道,2010,(12)
[5]宋鑫陶:團購現象背后的隱憂[J]商周刊,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