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步伐放緩,各國利率普遍持續走低,以貸存款利率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銀行效益面臨嚴重考驗,銀行間競爭日益激烈。加入WTO之后,我國商業銀行業更是直接面臨來自國外金融同業的激烈競爭。“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概念,從而為國內商業銀行啟動資本市場業務打開了方便之門。本文擬從發展投行的外部因素、內在條件方面論述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的現實選擇和發展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 混業經營 投資銀行業務
一、我國混業經營模式的現實選擇
國際上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投資銀行業務主要有全能銀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兩種。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全能銀行模式并不適合于我國商業銀行今后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業務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一種是銀行集團經營模式,它屬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的一種。另一種是商業銀行內部綜合經營模式。這兩種經營模式的區別見表一。
由于商業銀行直接控股非銀行金融業務在我國缺少法律依據,除目前已成立的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兩家國有商業銀行控股的投資銀行外,其他商業銀行采取這種經營模式很難突破法律障礙而組建自身的銀行集團。即使突破了法律障礙,由于我國金融發展水平較低,市場體系不完善,商業銀行自身風險控制能力較弱,商業銀行還不具備采取銀行集團經營模式的現實條件。而且這種模式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需要解決許多政策法律、有效監管等方面的問題,所以此種經營模式暫時還不具有法律基礎與現實條件。
商業銀行通過內設機構兼營投資銀行業務的內部綜合經營模式應是當前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業務的主要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商業銀行在這種模式下經營投資銀行業務,有利于開發新的業務品種,增加盈利渠道,實現以存貸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轉變,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能力,降低其經營風險。二是商業銀行通過內設機構兼營投資銀行業務的內部綜合經營模式具有堅實的法律基礎,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三是商業銀行在這種模式下兼營投資銀行業務,可以在充分發揮原有的人才、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實現傳統商業銀行與新興投資銀行的互補。
因此,綜合經營模式既符合當前政策法律規定,又有助于發揮商業銀行自身優勢,大多數商業銀行采取這種經營模式具有可行性和適用性,是當前商業銀行兼營投資銀行業務的現實選擇。
二、內部綜合經營模式下的發展策略
雖然在現有的分業經營體系下,內部綜合經營模式具有很多優勢,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投資銀行業務仍然只占總體業務的極小部分,這與國外綜合性商業銀行有著較大的差距,內部綜合經營模式仍然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來提升投資銀行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業務比重和盈利貢獻度。
1 建立按事業部制運行的投資銀行業務部為大力拓展投資銀行業務,商業銀行需在總行層面建立按事業部制運作的投資銀行部,給予投資銀行部相對獨立的經營決策權,以有效把握市場機遇,充分調動內外部各種資源,對投行業務實行系統的策劃、拓展和管理。
2 投資銀行部與行內其他部門進行有效合作形成綜合競爭優勢。投資銀行業務的拓展需要與公司業務、同業業務、資金業務等部門進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綜合優勢,在競爭中形成合力。
3 投資銀行部與行外金融機構建立策略聯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機構的渠道和交易資格使客戶能夠間接參與各類金融市場的交易,以滿足客戶對綜合性投行業務的需求。
4 是進行準確的客戶定位和適當的業務選擇,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客戶定位應建立在現有客戶分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客戶的綜合特征,分析潛在需求,作出準確定位。從商業銀行所具有的資源優勢出發,投行業務的開展應以公司客戶為主要客戶群,以大型優質企業為當前重點發展的客戶,以成長性良好,與銀行服務實力相匹配,具有潛在投行業務需求的中型公司客戶為未來重點業務開發對象。
5 商業銀行必須詳細分析自己的組織結構、業務特色、風險控制能力以及與專業投資銀行相比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上所具有的優劣勢,根據投資銀行的行業特點進行相應的管理變革和產品創新,為投資銀行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寬松的環境,建立具有投資銀行競力特點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建立起一整套與商業銀行原有的、保守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同的投資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在規范發展的同時有效地控制風險。
三、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完全對外開放以及國內金融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國內商業銀行從分業經營逐步走向混業經營的趨勢愈加明顯。隨著金融創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商業銀行向投資銀行業務交叉融合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隨著《商業銀行法》等法規的修改以及相關政策的松動,嚴格意義上的分業經營制度事實上已經被突破。然而,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無論是從監管者還是從金融機構自身角度,目前都還只是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基于此種原因,筆者認為內部綜合經營模式是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兼營投資銀行的現實選擇,而商業銀行通過設立投資銀行機構在境內組建銀行集團,將是我國商業銀行兼營投資銀行業務的最終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黃毅杜要忠譯,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
[2]王海雁:美國銀行業與證券業分合簡史[J],經濟學家網,2003-6-12
[3]宋逢明:關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業經營制度的再思考[J](12):51-53
[4]秦艷梅:金融學案例教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