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歷史與生活間的悠游
對許多生活在臺南以外的臺灣人而言,臺南是一座最令人心向往之的城市,尤其相對步調緊湊、生活繁忙的臺北,來到這個“南方”,好像就暫時逃離了各種煩惱壓力,暫時在那截然不同的氣息中,得到滋養,感到釋放。
若是在周遭親友間的閑聊中,開啟關于臺南的話題,會發現眾人的眼睛深處仿佛閃著亮光,剛去完回來的、正計劃要去的、想著何時才有空去的、記憶中曾經去過的……不管每個人身在哪個不同的時間點、有著什么樣不同的經驗,幾乎沒有例外的,對于臺南都是一片溢美之詞,就像一則傳奇:那里有最好的小吃、最親切的人情、最多的名勝古跡、最鮮艷奪目的鳳凰木……各種高級形容詞加諸其上,最后總會以這一句作結:好希望能搬到臺南生活。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希望、生活,很質樸的字眼,卻反映著對這個地方的強烈情感。當然,現實的處境令人難以自由選擇要去哪兒生活,但至少,在這個旅行更為便利而自由的時代,暫時來到異地三五天,或許那些旅途的片段記憶就會一一化作情感,能讓人回味良久。
因著豐厚的歷史積累及重要的文化源流,府城、古都,是人們長久以來對臺南不無崇敬的稱呼。漫步市中心,在溫暖的陽光與樹蔭的掩映之間,很難不在那一座座散發氣息的古老氣息的建筑物前悠然神往。來臺南第一個要看的就是它的古跡。雖然相較于世上其它更為古老的文明地區,這座島嶼的短暫歷史當然不會更輝煌燦爛,但從十七世紀荷蘭人殖民建設開始,歷經鄭成功作為“反清復明”基地,到清朝以至日據時代,臺南都一直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相較于快速開發建設的臺北,留存下來的古跡密度可說是全臺之最,說是臺灣歷史的縮影也不為過。
探詢開發的起點
荷蘭人建立的統治中心:普羅民遮城,也就是今天“赤嵌樓”,位于臺南熱鬧繁華的中西區,其赤紅方正的建筑體與二重中式屋檐,已成為臺南歷久彌新的著名標的。赤嵌樓由山南面的庭園、北面的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組成,其前有九座清代石龜馱碑,傳說石龜為龍生九子之一,因身好負重而變成龜狀,由于其貌與龜無異,稱為龜碑。原為荷蘭人的行政中心,后改為承天府治,日治時期為陸軍衛戌醫院。國民黨政府時期將原有的木制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并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成今日的樣貌。以此為中心,府城繁華的歷史正式揭開序幕。
早期的臺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為臺江內海,荷據時代隔臺江與普羅民遮城相時的,是臺灣最古老的要塞建筑,古稱熱蘭遮城的安平古堡。位于城市西邊靠海的安平區,這里也是鄭成功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臺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的所在。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該城改為安平鎮城,此即現今安平古堡名稱的由來。清朝康熙年間,將臺灣的行政中心移至赤嵌,因而沒落傾頹,缺乏管理照料的熱蘭遮城逐漸傾毀,再加上建筑另一座炮臺時為撙節經費大量利用了這里的磚石,一般民家修筑屋舍也來此就地取材,至日據時代幾被鏟平。現在最醒目的白色瞭望臺為日據時代所建,而荷蘭人的熱蘭遮城,也就是安平古堡的前身,如今只剩一堵老榕盤據、厚實而班駁的城墻。黃昏時于此漫步,雖然今日漁船已不可見,清代《臺灣府志》的臺灣八景之一的安平晚渡已不可見,但看那影影綽綽的夕照與古堡相映,仍使人不禁沉醉懷想。
同在安平區的億載金城,就是用部分熱蘭遮城的磚石建成的,此為臺灣第一座西式炮臺,也是第一座配備阿姆斯特朗大炮(為英國人在19世紀中后期發明)的炮臺,當時建造的原因,主要是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琉球人遇船難在屏東一帶為臺灣原住民所殺,因而首度出兵,使得清朝體認到臺灣的重要性,派遣福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欽差身份來臺處理,他在臺灣規劃并進行了許多事宜,興建炮臺便是其中之一。億載金城占地約三公頃,為西洋式紅磚建筑,呈四方形,四隅有棱堡,而中央凹入的場地則是用來操練軍隊,城外引海水為護城壕,城上設有大炮,城外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葆禎的手筆。雖然終未能改變日人統治的歷史宿命,但此炮臺仍在中法戰爭和1895年劉永福抗日時,曾對敵炮擊而發揮了防御外敵的功能,城門右側的沈葆楨紀念銅像即永久紀念著這位對早期建設臺灣功不可沒的規劃者。
傳統文化的源流
看過了充滿陽剛英武之氣的政治軍事遺跡,在臺南的孔廟,能看見另一面更深厚的屬于文化的部分。在缺乏固有宗教的中國傳統中,儒家,像是一種屬于中國本質的俗世信仰,所以紀念孔子的孔廟一直都有著非常重要、無可取代的象征意義,有這座建筑在的地方,就像是看見文明所由來的方向。臺南孔廟是全臺第一座孔子廟,位于臺南市南門路,建于明朝年間,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號稱全臺首學。建筑莊嚴宏偉,氣氛肅穆,列屬一級古跡,擁有眾多的歷代帝王元首御匾,現還大致保持左學右廟的傳統格局。孔廟的紅色圍墻代表著崇敬高貴,緣于周朝貴族宮殿冠服的顏色,極富風味、雕工華麗的傳統臺閩式建筑,都是臺南孔廟魅力之所在。廟旁蒼郁的古樹、綠意盎然的中庭,伴著古味古香的建筑,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位于孔廟對面的府中街,被稱為府城最美麗的古街道,街道的入口處有著一個石制牌坊,是清朝乾隆年間興建,稱為泮宮石坊,現為一級古跡。泮宮代表郡縣之學,而牌坊本身則有表彰之意,原是舊時孔廟最外的出入口,全臺孔廟中,僅臺南孔廟有這項設施。日治時開辟南門路,將石坊與孔廟隔開,原有功能遂逐漸被人們淡忘,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那是孔廟的附屬建筑。由泉州采購花崗石材,請當石匠雕造后,運到臺灣組立。寬四柱三間,重檐雙脊形式,其建筑精神數模仿木構建筑的設計,例如:鴟尾雀替、瓦當滴水飛檐等,十分有趣。坊頂中央置一葫蘆石雕,有辟邪的作用。而八只夾柱石獅造形樸拙,坊面上之人物、動物雕刻精巧,都值得細細欣賞。石坊周圍的小巷弄包括了明清時期以來的傳統寺廟與街巷空間,是臺南市的歷史街區。在經過拓寬整建及景觀再造工程,多了許多特色小店,路面鋪上了厚厚的花崗石板,兩側遍植樹木,今古交映,每當黃昏,路燈亮起溫暖柔和的光線,懷古且浪漫的風情令人留連忘返。
沿著孔廟外的深紅墻垣與連綿綠樹向北走幾步路。一座造型典雅大方,散發出濃厚古典氣息的建筑映入眼簾,此即原為臺南州廳的臺灣文學館,被認為是日式廳舍建筑杰作之一。現藏有豐富的臺灣文學書籍及精心策劃的展覽,是了解臺灣文藝風景的絕佳所在。
傳奇的身影
而長期在臺灣被高度標舉、推崇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這座他曾經在此向荷蘭人宣戰的城市,也當然不可能不會留下強烈印記。“延平郡王祠”俗稱鄭成功廟或開山圣王廟,位于臺南市開山路,主祀的就是鄭成功,配祀鄭氏及所屬各部將,立廟于公元1662年后,初期稱開山王廟。1874年沈葆楨來臺駐防整頓,深入民間、知曉民意而上書朝廷,并奏請改正鄭成功是明室遺臣進而為鄭氏立祠擴建,并改為明延平郡王祠。占地廣闊,庭園修筑極美,整體風格莊嚴典雅,是臺灣少見的福州式廟宇建筑。日據時期,因鄭成功有日本血統亦受到日人敬重,日方逐增建修筑日式風格的建物,如鳥居與草皮上的石燈籠,祠名再改成開山神社。國民黨政府時期為表彰明鄭開臺精神,再度竣工修整,雖整體格局大致不變,重建時則由福州式改為中國北方宮殿式,祠名并改回明延平郡王祠。
鳥居石坊上刻著忠肝義膽、三川門牌寫著前無古人,格局分為照壁、供奉鄭成功的正殿、崇祀太妃與寧靜王的后殿,以及東西廡。正殿右方為小橋流水的庭園造景,遍植細長的金絲竹、盎然翠綠的南洋櫻;厚重的琉璃綠瓦,襯著低矮的紅色墻身,配合公園的池榭垂柳,濃濃的中國風油然而生。
祠中保存為數眾多的楹聯,包括沈葆楨手書,可說是珍貴歷史文物豐富;祠堂右邊的臺南市民族文物館,一樓主要陳列展示先民生活相關的史前文物,二樓館藏豐富臺南歷史文物,包括鄭成功、沈葆楨的畫像與墨跡,也有展示當年先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以介紹當時生活起居狀況。
邁向新生
看膩太多已成過去的歷史陳跡嗎?那么在臺南市中西區的海安路這條從荒廢到新生的地段,就能馬上體驗當代城市活力。現今的海安路,為昔日五條港區的所在地,繁盛時期曾是轉運重鎮,為當時臺灣島內外的物流中心,熱鬧猶如今日臺北市東區。然而物換星移,五條港運河情景消逝,河港填為陸地,往日風華不再。
十幾年前,海安路地下街動工,路面拓寬,由于地下街滲水、坍塌等等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就這樣花了幾十億的計劃荒蕪了十年。而因路面拓寬被迫拆解的民房,僅存斷垣殘壁,宛如廢墟。
然而,這個錯誤卻也意外播下一顆顆藝術的種子,當海安路通車后,種籽一顆顆萌芽,一間間破敗的舊屋,在充滿創意的藝術家眼中,竟成了最佳的實驗空間。海安路兩旁,裝置藝術、涂鴨文化接踵出現,藝術氛圍形成后,又吸引許多獨具特色的商店、餐飲店和酒吧進駐,將海安略串連成數百公尺的明珠,洋溢著無比活力。
美食之都
在古今交錯的歷史氣息之上,美食是臺南最耀眼閃亮的一顆明星,眾所公認,臺南是臺灣的美食首府。跟這里的古跡一樣,動輒三五步就會撞見歷史悠久的老店,但不同于前者只可遠觀,我們依然可在后者嘗到未隨時間褪色的滋味,用心的確實遵照最原初的配方與真材實料,不敢有一絲懈怠的讓一代又一代人享用,讓臺南美食的金字招牌屹立不搖。
就跟許多著名料理都有個平凡的出生,長久以來臺南最具代表性的度小月擔仔面就有個卑微的起點,最有名的說法是,第一代創始人原本以捕魚為生,但靠天吃飯的日子常因天候不佳無法出海,過著“小月”的生活,只好挑擔子賣面來填補家用,度過小月生活。沒想到一小碗面就這么賣過百年,成為聞名全臺的地道小吃。美味重點在于那鍋陳年肉燥,已有幾十年的肉燥鍋,鍋邊的肉燥天天加厚,鍋里的肉燥卻香得愈來愈讓人感到不可抗拒。
而乍聽之下名字聳動的棺材板其實是一種早期臺灣人將西式面包土司及牛奶等原料,自行想象加工而成的獨特料理,因為其造型為挖空厚片吐司中間填料,上方再放上吐司蓋,狀似棺材而得名。那炸到金黃的吐司內是雞肉、豌豆、蘿卜和墨魚等以高湯及牛奶煮成的醬汁,香酥濃郁、創意獨具,是很能體現臺灣混血精神的小吃。
其它諸如料多實在的肉粽、酸甜滑溜的鱔魚面、安平的蝦卷、炎夏里沁人心脾的莉莉冰果室……臺南的小吃就像一場流動的盛宴,每每令旅人的味蕾驚艷,要擔心的只是沒有過多的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