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貨幣政策透明度與我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之間的關系,研究目的是為了從貨幣政策透明性這個角度來分析貨幣政策區域效應存在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文章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出發,認為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對貨幣區域效應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并且通過實證分析證明了理論推導的結論。基于以上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文章總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區域效應;透明度
一、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貨幣政策透明度的提高,這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貨幣政策透明度得到如此重視呢?Charles Freedman(2002)指出兩個促使中央銀行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研究和實踐背后的重要因素:貨幣政策透明度與中央銀行責任性之間的關系;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間的關系。
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間的關系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西方學者對于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大多得出了相當樂觀的結果。徐亞平(2006)通過對我國的實證研究,驗證了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正向關系。
Scott(1955)是最早證明貨幣政策存在區域效應差異的學者。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學者們開始直接關注國家貨幣政策的區域作用差異,研究的焦點放在國家貨幣政策的變化會給區域真實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近年來我國許多學對貨幣政策區域效應進行了研究,研究問題主要是兩方面:是否存在區域效應;產生區域效應的因素有哪些。比較一致的研究結論是我國貨幣政策存在明顯的區域效應,而產生區域效應的渠道卻多種多樣,貨幣理論認為主要渠道是利率渠道,信貸渠道和匯率渠道。雖然經濟學者對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影響因素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但一直以來還沒有學者從貨幣政策透明度這個角度進行分析。
既然貨幣政策透明度對貨幣政策有效性有重要的影響,那么貨幣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是否也對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有影響呢?這個問題在國內外還是一個研究空白。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二、 從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角度分析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產生
1. 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的因素構成。徐亞平(2006)從我國實際出發,選擇了從大的方面把握住貨幣政策決策與實施中的四大因素:貨幣政策目標透明性;經濟信息資料的透明性;貨幣政策決策的透明性和中央銀行有關預測的透明性。考慮到貨幣政策決策的透明度和中央銀行有關預測的透明性的重合性以及我國中央很少對外公布相關的預測結果,本文選擇徐亞平的前三個標準,從這三個因素綜合考評貨幣政策的透明度。
目標透明指中央銀行政策目標明確、政策偏好清晰。中央銀行的制定政策的目標就是使社會效應最大化。中央銀行目標函數的標準形式包括產出(或者就業)與通貨膨脹兩個變量,在Barro-Gordon(1983)公式中,中央銀行的目標是使預期效用函數值最大化,其效用函數為:
U=λ(y-yn)-1/2*π2
上式中,y為實際總產出;yn為經濟的自然率產出(或潛在產出);π為通貨膨脹率;參數λ是中央銀行為產出擴張與持久性通貨膨脹設置的相對權重,它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從上面式子可以推知:中央銀行的目標由實際總產出和潛在產及通貨膨脹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如果政策目標傾向于隨時改變,公眾自然會關心透明度問題。透明度影響目標函數的參數分布,在透明度下,即使參數是隨機的,但公眾知道其數值;而在隱秘狀態下,公眾只知道參數的先前分布狀況,據此來形成對今后的政策目標偏好的預期,會影響政策效果。在各區域,由于民眾對目標透明度的不同理解,自然會形成不同的預期,結果就會導致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
經濟信息資料的透明度,指中央銀行所擁有的有關經濟狀況信息的公開,主要包括對經濟沖擊性質、經濟數據、中央銀行使用的經濟模型、貨幣流通速度和中央銀行的預測分析等經濟知識進行的信息披露。經濟信息資料透明度越低,信息越不對稱,貨幣政策在各個地區的正常傳導會受到影響,結果會導致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
決策透明度,指宣告貨幣政策的決策情況及其貫徹執行的結果。決策透明度包括決策過程、思路、結果等的公開。提高貨幣政策的決策過程透明度,不僅使中央銀行的決策活動受到公眾的監督,也使政府對中央銀行的干預處于公眾的視野之中,從而可以限制政府通過不透明的政治運作干預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如果決策透明度低,各區域民眾對政府行為會產生不同預期,從而導致貨幣政策區域效應。
以上通過推導可以得知,提高貨幣政策的貨幣政策目標透明性,經濟信息資料的透明性和貨幣政策決策的透明性都有利于貨幣政策區域效應差異的減緩。
2. 我國政策透明度指數的構建。以下本文實證研究我國貨幣政策的透明度是決定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重要因素。要實證研究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之間的關系,首先就必須對貨幣政策透明度的具體內容進行界定和量化。
我國中國人民銀行于1984年開始正式履行制定貨幣政策的職能,中央銀行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是從1995年以后逐步開始的,如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正式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是穩定幣值,從1996年開始按季度向社會公布各層次貨幣供應量等,因此,本文通過對1985年~1994年、1995年~2008年這兩個階段貨幣政策透明度與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對比分析,研究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區域效應之間的關系。
本文利用貨幣政策決策與實施中的三大因素來構造貨幣政策透明度指數:貨幣政策目標透明性;經濟信息資料的透明性;貨幣政策決策的透明性。
(1)目標透明性。
①貨幣政策有否明確的目標?若是多重目標,有無明確的先后次序。
無明確目標=0,
多重目標但無明確的先后次序=0.5,
單一目標,或多重目標但有明確的先后次序=1。
②首要目標有無明確的數量界定。
無=0,有=1。
(2)經濟信息資料的透明性。
①與貨幣政策相關的主要數據:貨幣供應量、通脹水平、GDP水平、資源利用程度是否按季度公布?
公布數據不超過兩個=0,
公布數的據不超過三個=0.5,全部公布=1。
②中央銀行是否通過公開所使用的經濟模型向公眾說明貨幣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對經濟產生什么影響,如何對經濟產生影響等?
否=0,是=1。
(3)貨幣政策決策的透明性。
①中央銀行是否公布詳細的貨幣政策分析報告(不超過三個月)?
否=0,是=1。
②中央銀行是否公開貨幣政策決策是如何形成的?
不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會議紀要=0,
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會議紀要=1。
在我們選擇的第一階段1985年~1994年間,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發展經濟和穩定幣值,但無明確的先后次序,對于其他方面的透明性,在這一階段均無體現,因此這一階段貨幣政策透明度的總指數=0.5。
第二階段為1995年~2008年。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正式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是穩定幣值,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但至2000年末為止,我國對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尚無明確的數量界定(0分),從上分析可求得我國貨幣政策目標透明度指數=1,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按季度向社會公布各層次貨幣供應量、通脹水平、GDP水平,從而可以求得我國經濟信息資料透明度指數=0.5,但這個階段貨幣政策決策沒有正式公開過(0分)。中國人民銀行從2001年第一季度起按季度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向社會公布《貨幣政策分析報告》(1分),每次發布的報告都會披露許多重要信息,因此廣為社會各界所關注,已成為社會各界分析和預測貨幣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前兩個指數沒有變化。所以綜上所述,可以計算得出第二階段的貨幣政策透明度等于1.5。
由表1可知,東中西部地區在1985年至1994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較快,東部地區平均達到9.55%,但是三個地區在這個階段平均人均GDP增長率的標準差比較大,東部地區是6.36,中西部地區分別是5.25和4.66,也就是說GDP增長率波動幅度最大的是東部,其次是中部和西部,然后可以計算出東中西部人均GDP增長率的標準差為1.07。我們把這些標準差跟第二階段1995年~2008年的相應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出,雖然東中西部平均人均GDP增長率都得到提高,每個地區提高的幅度由將近3%左右,但是三個區域平均人均GDP增長率的標準差都下降了,分別從6.36下降到1.17,從5.25下降到1.93,從4.66下降到3.91,而且東中西部人均GDP增長率的標準差也從1.07降到了0.93,這充分說明了從經濟增長來看,我國貨幣政策的效應第二階段比第一階段有明顯的提高,各區域GDP的波動性明顯下降,從而可知我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在第二階段有明顯下降。
從通貨膨脹這個角度來看,第一階段東中西部地區的通貨膨脹率的標準差比較高,分別為7.70,7.12,7.13。到了第二階段,東部地區通貨膨脹率的標準差下降為6.54,中部下降為7.01,只有西部地區通貨膨脹率的標準差略有上升,這說明從整體來看,通貨膨脹率的波動性減小了,而且三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也下降了四五個百分點。東中西部平均通貨膨脹率的標準差從第一階段的0.54下降為0.43,波動很小。所以,從通貨膨脹率來看,我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第二階段比第一階段有明顯的改善。
以上分析驗證了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確實存在反向關系。隨著貨幣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我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差異在不斷地減小。
三、 政策建議
對于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相關研究,大多得出了相當樂觀的結果。徐亞平(2006)通過研究證明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有效性呈正向關系。本文探討了貨幣政策透明度與貨幣政策區域效應間的關系,實證顯示了在我國,隨著貨幣政策透明度的提高,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差異在逐漸地減緩,也就是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與區域效應呈負向關系。在我國實行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當前,央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減緩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差異,使統一貨幣政策在全國內起到統一的效果。按照本文對貨幣政策透明度指標的設計,我國現階段貨幣政策透明度僅為2.5分,離滿分6分還有很大的距離,針對目前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的現狀,本文提出以下建議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透明度:
1. 加大提高貨幣政策目標透明性的力度。貨幣政策透明性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貨幣政策的目標透明度。中央銀行要明確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物價穩定,并對最終目標進行明確量化。中央銀行的首要職能是通過獨立的貨幣政策操作來維護物價穩定,既要對通貨膨脹承擔責任,又要對通貨緊縮承擔責任,從而徹底改變在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方面的隨意性。同時貨幣政策目標還要兼顧經濟增長,但是就中國而言,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不能以犧牲幣值穩定為代價。事實也已經證明,背離幣值穩定目標的任何一次經濟大起大落,必然對幣值長期穩定和經濟長期增長造成實質的損害。
2. 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經濟信息資料的透明性。雖然我國從199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按季度向社會公布各層次貨幣供應量、通脹水平、GDP水平,但是披露的信息還是十分有限。當前應建立貨幣政策信息公開制度,規范信息披露的內容、方法、時間與形式。貨幣政策信息對金融市場的運行及公眾的利益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所以政策信息的披露必須遵循一定的規章制度,以制度來保證公眾平等地獲得公開的信息,增加預測性報告的實質內容,提高對未來經濟金融形勢預測的準確性,以使公眾更好地把握貨幣政策的走向與宏觀經濟金融趨勢,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提高貨幣政策操作效果。
3. 加大提高貨幣政策決策透明性的力度。新《人民銀行法》已明確規定貨幣政策委員會應當在國家宏觀調控、貨幣政策制定和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但貨幣政策委員會目前還只是政策咨詢議事機構,其作用發揮十分有限。而且與國外相比,我國目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組成也不夠合理,政府官員所占的比例過高,中央銀行和學術界的成員占的比例較低,建議增加中央銀行的研究人員和學術界代表,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Charles Freedman, The Value of Transparency in ConductingMonetaryPolicy, Panel Discussion in Monetary Policy.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2002.
2. Christiano, Lawrence J.and Christopher Gu- st. The Expectations Trap Hypothesis.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2000.
3. Clarida, Gali, Mark Gertler,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Evidence and Some Theory .NBER Working Paper,1998:6442.
4. 徐亞萍.貨幣政策有效性與貨幣政策透明制度的興起.經濟研究,2006,(8):24-34.
5. 謝平,程均麗.貨幣政策透明度的基礎理論分析.金融研究,2005,(1):24-31.
6. 金子才,杜勝.貨幣政策透明度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上海金融,2005,(2):10-12.
7. 王銘利.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退出分析.現代經濟探討,2010,(9).
8. 謝平,程均麗.貨幣政策透明度的基礎理論分析.金融研究,2005,(1):24-31.
9. 謝平. 中國貨幣政策分析:1998-2002.金融研究, 2004,(8):1-20.
重點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9年招標項目“金融監管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廖洪強,就職于佛山南方產權交易所,中山大學管理學博士;吳偉軍,經濟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研究中心、江西財經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