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傳家寶,傳家寶不只是皇家與貴族的專利,普通-老百姓也有千回百轉(zhuǎn)的傳奇故事。由p歲月的累積,這些故事離我們越來越久遠(yuǎn),只因見證了傳奇的寶貝還在,那些久遠(yuǎn)的精神與情懷才穿越了時空,并歷久彌新。
佛像成就隔世緣
張先生很小的時候就聽父親說過,家里有一件傳家寶,是明代永樂年間的佛像。原來,張先生祖上曾在明朝朝廷做大官,當(dāng)時永樂皇帝推崇佛教,造了不少御用佛像。因為張先生的祖上政績顯赫,皇帝親自御賜銅佛一尊,按說這對大戶人家來說,應(yīng)該是無上的榮光。而正是這樣一尊佛像,讓張家的后代吃盡了苦頭,后來都發(fā)生了什么呢?
故事是這樣的清朝末年,張家在闖關(guān)東的途中遇到一戶姓白的人家,兩家相互照應(yīng),在東北落下腳后,兩家都成了當(dāng)?shù)氐拇髴簟:髞?,兩家訂下婚約,孩子長大后,張家兒子要迎娶白家女兒為妻,并立下了規(guī)矩,佛像要由婆婆傳給兒媳保管,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豈料世事無常,到了張先生這一代時,兩家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具體的原因已經(jīng)說不清楚了,結(jié)果就是兩家已經(jīng)由世交變成了仇家。到了“文革”時,張家因為沒有娶白家女兒為妻,白家將其舉報為“反革命”,這尊佛像也被查抄了,后來,陰差陽錯,這尊佛像又落到了白家,兩家為此結(jié)下了更深的粱子。
事實上,自家的女兒雖然沒有嫁給張家兒子,卻因為對張家兒子的感情非常深,一直像張家兒媳婦一樣,保存著這尊佛像。再后來,張白兩家的后代,又因為佛像的緣故,成就了一段兒女姻緣。從此,上一輩的恩怨情仇,在隔世得到了化解。
這尊傳家寶傳到張先生這一代,已經(jīng)是幾段歷史、親情與愛情的見證。隔世的一尊佛像,猶如歷史的一面銅鏡,也仿佛無聲的講述了人生的大道理。
家有圣旨不示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關(guān)于一位農(nóng)民和他的祖輩堅守的一個驚人秘密。
張振華老先生是家住陜西的一位普通農(nóng)民,是清初江南寧國府總兵張鵬程第十二代傳人。張氏家族世代為官,但從清朝晚年第八代開始,張家便辭官還鄉(xiāng),耕種為生。張鵬程之后的7代傳人,大多身居清政府要職,屢次受皇帝賞賜,張家因此曾珍藏圣旨15道,御筆親賜金匾3副。此后張家?guī)状硕家暿ブ紴樯瑖?yán)加保管,精心收藏。別說外人,就是家中女眷也一概不知。
1926年時,因軍閥混戰(zhàn),家中圣旨被軍閥盜走4道。還有更大的劫難在后面。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張家的這些寶貝一定是不能幸免的,最后張振華想方設(shè)法,竟在家里燃起熊熊大火,將“寶貝”們都悄悄的轉(zhuǎn)移了,用瞞天過海、舍車保帥之計,保住了9道圣旨和皇帝御賜的牌匾。張老說,當(dāng)年歷經(jīng)自然災(zāi)害,以乞討為生,都沒打圣旨的主意。
遺物保住了,張老卻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并且家中男丁到年過20歲時,才能一睹圣旨的真容。目前這些“寶貝”已被陜西省博物館收藏,2004年在江蘇準(zhǔn)安展出時,曾丟失兩道圣旨,目前仍無下落。
祖先的榮耀凝聚在這些圣旨里,歷經(jīng)12代人,留存至今,極為不易。作為傳家寶,流傳下來的是張家一脈相承的精神瑰寶。
通靈手鐲治怪病
李女士家里有一只世代相傳的翡翠手鐲,關(guān)于這個手鐲有這樣一個故事:
這只手鐲是爺爺?shù)淖嫔蟼飨聛淼?,手鐲原是一對,這只是其中的一只。當(dāng)年爺爺當(dāng)過土匪,時常遭圍殲,在有一次大的圍殲來臨前,爺爺把一對手鐲交給了祖母,并告訴她,如果自己不能活著回來,就把這手鐲送給即將出生的孩子。
第二年,土匪頭目就被處決了,爺爺也不例外,而這一對手鐲便成了爺爺留下的唯一物品。后來,祖母將這一對手鐲分別給了父親和姑姑,在以后的日子里,這只手鐲一直被父親當(dāng)做傳家寶收藏。
年幼的時候,李女士患了一種奇怪的病,手腕上起了一條紅線,吃藥打針都不見好。聽民間流傳說,紅線走到心臟人就會死。父親也不知聽誰說的玉能養(yǎng)人,便把手鐲拿出來給她戴上,后來那條紅線竟然奇跡般的消失了。也許其中原因只是巧合,但對李女士來說,他情愿相信是這只手鐲救了他,就像爺爺在另一個世界保佑她。
以物傳情雞血石
浙江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陳順德做了40多年的石雕,經(jīng)他手的一件件精雕細(xì)刻的石雕,連他自己都數(shù)不清有多少。
上世紀(jì)80年代末,他有兩件作品幾經(jīng)轉(zhuǎn)手來到臺灣,那是被起名“合家歡”與“桃花源”的兩件巴林雞血石雕刻。因在石雕上落了“溫州順德作”的款樣,被專營文物的臺灣兩兄弟看到,他們買下了這兩件石雕,并一直尋訪到大陸,直到在溫州找到陳順德,并找到他的家。因為都喜歡雞血石,他們成了一生的好朋友。如今,這兩件作品已成為這個臺商的傳家寶,陳列在他們家的私人博物館“三義小故宮”里,目前價值已達(dá)上千萬。
陳順德也留了一小件雞血石雕作品給自己的子女。據(jù)他的女兒陳女士介紹,這件作品名為《母與子》,石材為巴林雞血石,整塊石料通體玲瓏。父親選取了黃凍部分,精雕了森林里一大兩小三只老虎,作品的正面是一大片靈動鮮紅的雞血石料。她介紹道,這塊石料本身就是極品,而這種雞血石的礦早已絕跡,就算沒有雕工,價值也早已不止百萬。
陳女士表示,要把這件寶貝當(dāng)做傳家寶,將來傳給自己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