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重陽節這天,廣東韶關市武江區原區委書記鄔學新跳樓身亡。據相關部門公布,鄔學新自殺的原因是“與好友反目之后,遭其舉報,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情緒極為低落,精神抑郁”。
9月21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童兆洪在其辦公室衛生間自縊身亡,成為去年第9起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此前的8月27日,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紀委執法監察室副主任戴勇墜樓身亡。兩人自殺的原因都被歸結為“抑郁癥”。
2009年,據不完全統計,有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大部分死因為自殺。
連續數起官員因抑郁癥而自殺的事件引起社會對這一群體精神狀態的關注。
公務員出身的徐培基,是中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網的創辦者。他早在2008年就主導完成了一份《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的報告。這份未公開發表過的報告指出:34.5%的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輕度占21.30%。
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趙國秋的門診經驗在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官員心理狀態的難堪重負。趙國秋的門診患者中,公務員約占10%,其中抑郁癥和焦慮癥所占比例較大。“這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很嚴重?!壁w國秋說。
戴勇之死
戴勇身處“夾心層”,既要面對下面實際操作中的種種難題,又要面對上面領導的要求,盡量令領導滿意。行走在官場,他只能謹小慎微,事事“唯上”。
原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紀委執法監察室副主任戴勇是一名副科級干部。他所在的執法監察室主要負責行政執法的監督。
8月27日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這天早晨,他如常去上班,參加了一位同事父親的遺體告別儀式。到了午飯時間,戴勇沒有回家吃飯,也沒有接聽家人的電話。
妻子陳建月與其子、妻弟以及兩位同事一起尋找他的下落,最后,借助公安局的偵測技術確定了戴勇手機的大致位置——縣醫院住院部新大樓10樓。但當他的兒子及同事趕到時,戴勇已經墜樓身亡了。
戴勇之死并非事先沒有征兆。
出事的前一天,戴勇對妻子說:“這個坎跨不過去了,自己消失就行了。”妻子問他,科室的人是否知道。戴勇回答“不全知道”。妻子又問“領導是否知道”,他低頭含糊其辭。
戴勇所說的“坎”,指的是工作中的諸多不如意?!爸醒肱_賬那一塊兒的工作做得不行,涉及到很多人,領導不滿意;道路巡視這一塊兒也有問題,部門協調工作的領導不滿意?!?/p>
戴勇把領導是否滿意看得極重,頭銜前的“副”字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調入執法監察室一年零八個月,他一直全面主持工作,但領導始終未能為其在名分上“轉正”。
26日這天,戴勇還向妻子提及巡視辦一年10萬元資金不夠用,印刷簡報的成本太高,開銷大。
戴勇的壓力在于,身處“夾心層”,既要面對下面實際操作中的種種難題,又要面對上面領導的要求,盡量令領導滿意。行走在官場,他只能謹小慎微,事事“唯上”。
政法系統:高危之地
政法系統中公務員的心理隱患,在整個官員群體中屬于高危之地。一項調查顯示,政法系統人員罹患某些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一般公務員。
9月21日自縊身亡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童兆洪,其遺書中寫道:“我得抑郁癥數月,實在不堪忍受,難受至極,失去信心,特別是不能工作了?!蓖缀?997年曾患抑郁癥,經服藥治療,兩年后漸趨穩定。今年7月,童又感不適,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二醫院精神病科求治,經醫生診斷,其患有抑郁癥伴隨焦慮,建議住院治療,但未被童采納。
雖然童兆洪罹患抑郁癥的證據充分,但對于童之死,外界存在一種普遍的推測,認為他的“出事”與浙江高院近年來的整肅腐敗風潮有關。
童兆洪去年56歲,從1994年起,在浙江高院副院長的位置上已坐了16年。他長期分管民商事審判和執行工作,位高權重?!皥绦泄ぷ鳌痹诜山缡潜还J的重要而困難的一塊,一位法院執行系統的人士直言:“判決結果只是一句,權利的實現取決于執行?!比ツ?月,廣東省高院執行局原局長楊賢才被一審判決無期徒刑;而2009年6月,分管執行庭的重慶高院副院長張弢被雙規。兩人均涉及數額巨大的“經濟問題”。法院的執行系統似乎成了貪腐的重災區。
據《財經》雜志報道,童兆洪死的前一天已被停職,浙江省紀委就童兆洪主管部門的問題,近日曾與其長談。
童兆洪生前所執掌的浙江高院,近年來變故迭出。
政法系統中公務員的心理隱患,在整個官員群體中屬于高危之地。
一項針對天津、甘肅白銀等地公務員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政法系統人員罹患某些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一般公務員。
在去年被公開報道的9例官員非正常死亡事件中,至少4名死亡官員屬于政法系統部門。
談到政法系統官員的壓力,北京一基層法院執行局局長列舉了“三座大山”:社會壓力、案件壓力和家庭壓力。
在社會壓力方面,比如說,申請人權利未能實現時,就到處上訪告狀;而被執行人則有可能對執行依據(判決)不服,對其采取強制執行,就會采取過激行為。很多執行法官別無所求,只求“案子別炸”。
另外,近些年,需要執行的案件數量飆升,人員配備卻沒有增加,這就使得工作壓力加大,加班成為了常態。執行中,各個部門的協調也遠未完善。
家庭壓力也如影隨形。這位執行法官認為,在規范公務員工資后,他們的收入實際上減少了?!笆杖胂陆?,加班卻越來越多,在家時間越來越少,自然就會在家庭內造成壓力。同時,身體健康也受到了影響。”
官場:難堪之重
有人用“五死”的說法調侃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下的官員群體:沒有好膽子得嚇死,沒有好身板得累死,沒有好酒量得喝死,沒有好性格得急死,沒有好胸懷得氣死。
《人民論壇》的一項調查顯示,80%以上的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普遍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上海市閔行區總工的調查也得到了相近的結果。
在《人民論壇》的調查中,64.65%的受調查者認為,官員的壓力主要來自“官場潛規則對個人政治前途的壓力”。
有人用“五死”的說法調侃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下官員群體:沒有好膽子得嚇死,沒有好身板得累死,沒有好酒量得喝死,沒有好性格得急死,沒有好胸懷得氣死。
中央黨校政法教授林喆指出,有別于一般社會群體自殺的兩大原因——疾病和貧困,真正大到能夠逼死官員的壓力主要是貪腐和仕途無望。這兩點對官員的打擊最大。
對于官場頻發的種種精神問題,主管當局早已注意到,并采取過相應措施。2005年6月,中組部曾發文《要重視和關心干部的心理健康》。
地方當局也有所行動。浙江省在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工作中,增加了“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工程”。
在童兆洪自縊之前,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姚志文曾撰文指出對于領導干部應“增壓、減壓、測壓,一個都不能少”,提出了應對官員的心理問題的措施;戴勇所在江蘇鹽城市的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章大李也多次表態,要為領導干部緩解壓力。
但對公務員群體進行心理監測和干預依然知易行難,往往流于形式。由于社會上對于精神障礙缺乏了解,存在“污名化”現象,當事人也存在“病恥感”,往往對自己病情秘而不宣,甚至有可能耽擱治療。
中國公務員心理健康網的創辦者徐培基,不把公務員的精神障礙作為一種疾病,而是作為職場發展的“誤區”來處理。這些“誤區”較之通常醫學上“精神障礙”的范圍更廣,包括諸如“權勢心態”、“做秀”等等。
徐培基還認為可以通過適當的培訓,讓公務員掌握一定的解決心理問題的技巧。他最近的工作之一是對秦皇島市直機關的200名公務員做了心理健康測評。“看了隨機抽出的兩份報告,我很緊張。其中一位公務員的心理狀況十分糟糕,看不到一點希望,甚至想到死,”他說,“我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與當事人談談,與他的領導談,做些提醒,提出建議?!?/p>
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趙國秋則指出,要把提高公務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納入到議事日程上來?,F在,組織部和人保部等管理公務員的行政職能部門,還沒有把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當一回事兒,沒有一個運作機制。
首先,應該根據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年)》做好規劃;其次,是盡快拿出一份全國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的報告;再次,要對即將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進行心理健康評估?!靶睦聿唤】稻筒粦撨M來做公務員,”趙國秋說,“對于已經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要培養心理素質。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要有正規有效的心理救助服務,要建立公務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p>
在上述《人民論壇》的調查中,對于“如何從體制上給領導干部解壓”的不定項選擇里,56.94%的受調查者認為“還權于民”可以為官員進行制度性減壓;47.64%的受調查者認為需要“破除官本位體制”;40.06%的受調查者認為應“破除‘不跑不動’、逆向淘汰等官場潛規則”;30.93%的受調查者認為應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績效考核體制、機制”。
(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