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的人沒有合適的途徑了解市場行情,一定會吃虧挨坑。反過來說,信息開放流通的領域,則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有一個英國小伙子,在倫敦的金融界工作,待遇豐厚。上司派他去做一項工作,他覺得沒勁,就辭職了。辭職之后,他賣掉住房,籌了五萬英鎊,訂了一張環球機票,目標是用5個月的時間回到英國,并把本錢翻上一倍。
這是不折不扣的凡爾納《80天環游地球》當代翻版。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英國人,都對這個世界的運作充滿了西方式的信心。這本書里的小伙子相信憑借小本經營就能走遍全球。但更關鍵的是,他愿意拿出本錢,身體力行地去檢驗自己的假設。
小伙子選擇的路線從北非開始,一路向南,來到南非,經印度、中亞,縱貫中國,再到日本,之后飛越太平洋,穿過墨西哥和巴西,最后回到英國。除了日本,其他地方都是發展中國家。最窮困的地方他不去,因為那兒的人都沒有錢,自然也沒有賺錢的機會;而那些經濟最富裕發達的地方他也不去,因為那些地方,能想到的賺錢機會,都已經被其他人實現了。
這一路上,小伙子販賣過駱駝和馬匹,經手了咖啡、辣椒醬和烏龍茶,還買賣了地毯、玉石、沖浪板和木材,有些生意虧了,有些生意賺了。具體的過程,他已經一板一眼地寫在書里了。
除去金錢方面的考慮,我們能從這本書里得到些什么啟示呢?
其中,幾筆不怎么成功的生意,都出在信息不怎么開放的國家。外來的人沒有合適的途徑了解市場行情,一定會吃虧挨坑。反過來說,信息開放流通的領域,則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在這本書里,小伙子賺錢賺得最多的地方,是中國。他不光把從前一個國家帶來的產品賣出了好價錢,他還從我們這個“世界工廠”里找到了十分適合帶到下一個目的地的產品。他是怎么做到這一切的呢?靠“阿里巴巴”。他在網絡上比較價格,在網絡上尋找生產廠家,一切都是公開而透明的。而在一個公開而透明的市場環境下,聰明的想法和概念更容易轉換成賺錢的法子。
同時,英國是一個“日不落帝國”,它的公民充滿了冒險精神。他們哪兒都敢去,什么事情都敢做,從不瞻前顧后。一個小伙子,拿著五萬英鎊就敢滿世界跑著做生意。五萬英鎊,并不是太大的一筆錢。可在一個用考試扼殺年輕人的想象力、用經濟壓力扼殺年輕人的冒險精神、用社會輿論把年輕人貶低為“房奴”和“蟻族”的地方,你無法奢望年輕人擁有這樣的膽量和氣度。而一個連年輕人都喪失了夢想的地方,又如何能稱為“崛起”?
這是一本非常好玩的書,它是一個西方人眼里的“全球化”進程。事實上,翻譯這本書,讓我重溫了小時候看凡爾納《80天環游地球》、看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的激動和興奮。但激動完了,回過頭一想,又覺得太郁悶了:為什么做這些事情的都是西方人?還有一點:我們的護照啊,什么時候才能讓我們無拘無束地跑完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