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公司在海外的品牌知曉度有所提高,但長期以來中國制造靠物廉價美的形象在外國民眾眼中并未發生任何實質性變化;也未帶來外國公眾更好的使用率或者滿意度。
為了解后金融危機時代,外國公眾心目中對于中國公司全新的認知和態度,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Ipsos)調動全球資源開展專項調查,最終選擇七個典型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巴西),每個國家選擇200名普通公眾作為調查樣本。試圖令本次報告覆蓋的受眾具有最大范圍的代表性。
聽說過哪些中國公司?
整體來說,聯想、青島啤酒、國航、中國銀行和海爾是受訪國家公眾心目中排名前五位的中國品牌。認知率分別達到35%、22%、20%、19%以及17%。
益普索(Ipsos)調查發現,聯想在受訪的七個國家中,除了在韓國以外都是排名第一的中國品牌。這側面反映了聯想在韓國的拓展相對滯后;青島啤酒卻在韓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受訪的七國中,華為和中興在巴西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而在其他國家的排名都是勉強進入前十名。這體現了華為、中興從全球新興市場發力的戰略成果,這可能正反映出未來中國公司出海的一種制勝策略:不求全,唯精準;海信在澳大利亞的知名度最高,其在當地市場的拓展值得關注;就來自中國的汽車品牌而言,上汽在英國、奇瑞在巴西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前者和上汽對于英國老牌汽車品牌羅孚的收購相關。后者則體現了奇瑞出走海外的戰略方向;相對而言,長城葡萄酒在澳大利亞的知名度較高。

購買或使用過哪些中國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相對知名度而言,中國產品的使用率較低。青島啤酒和聯想是使用率最高的中國公司,其次是海爾和中興。
益普索(Ipsos)數據顯示,在美國,公眾最經常購買青島啤酒、聯想和海爾的產品;英國和德國公眾對聯想和青島啤酒購買度最高;在澳大利亞,公眾購買產品最多的中國公司是青島啤酒、聯想和海信;在日本,公眾最經常購買青島啤酒、聯想、海爾的產品,最經常乘坐國航的飛機;韓國公眾對青島啤酒、海爾和東航使用率最高;聯想、中興和華為是巴西公眾最經常購買產品的中國公司。
對中國公司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
外國公眾對中國公司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不高。華為、中興、聯想和海信獲得相對好的評價。其中華為樣本量為44個,滿意度為50%,中興樣本量51個,滿意度49%,聯想樣本量182個,滿意度47%,海信樣本量32個,滿意度47%。其它公司樣本量小于最低統計樣本量30,不具有統計意義,在此不做數據展示。
中國企業形象
外國公司對中國公司的印象主要是“低成本運營”和“海外擴張速度快”。其次還有部分公眾認為中國公司“缺少創新力”、“實力強”。與韓國公司形象接近。
相比較而言,日本和韓國公眾對中國公司負面印象更突出一些,體現在“低成本運營”和“缺少創新力”方面。
對中國公司收購本國企業的態度?
多數外國公眾對中國公司收購本國企業持反對或消極態度。認為出于本國利益需要干涉占35%,或者認為存在文化沖突,不利于整合成功占20%,這兩個方面在韓國的認同度尤其突出。認為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用干涉的占19%。但是在巴西,有更多人認為收購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不需要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