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商業片并不僅僅意味著要加入很多商業化的元素,搞商業的宣傳、包裝和發行模式,商業電影的真正本質,是用符合商業邏輯的方法來操作電影。
按照近年來的慣例,中國三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一旦出片,就屬于公共事件,總得在公眾生活中熱鬧一陣子,然而,今年的賀歲檔似乎要例外了,還沒等陳凱歌的《趙氏孤兒》徹底“公共”起來,姜文的《讓子彈飛》就先把風頭搶走了。
兩天半過億、五天過兩億、八天過三億、十一天過四億,十七天沖破五億元大關……《讓子彈飛》的票房火爆程度出乎所有人意料,打破《唐山大地震》的票房記錄也是指日可待。更為難得的是,與其他國產大片票房口碑兩邊倒的情形不同,《子彈》賣座的同時,還贏得一片喝彩聲。
細細看來,《讓子彈飛》不僅是姜文的轉型之作,在營銷上下的功夫也是很大。
做一部“能讓人看懂的片子”
早在之前,姜文拍的片子是沒人能看懂的,比如98年拍的《鬼子來了》,花了2700萬,卻因沒有通過審查而無緣公映;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花了1000萬美元,因為“沒人看得懂”而票房慘敗。而這次從《讓子彈飛》開始,姜文決定要做一部“能讓人看得懂的片子”。
這其中有一個人,對姜文很重要,名叫馬珂,制片人。
在馬珂眼中,姜文是一個與自己性格互補的人,自己愛說,姜文愛聽,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會經常有很多契合點。馬珂說,當時朋友給推薦了一個短篇小說,馬識途寫的。《讓子彈飛》中的故事也是源于此,雖說故事體比較老套,但卻很有意思:《讓子彈飛》講述了一個北洋年間土匪、騙子和惡霸之間三王爭霸草莽江湖的故事,三個巨頭一個靠槍、一個靠騙、一個靠錢進行了一場“三個只能活一個”的殘酷爭斗,三個王者經歷一番斗智斗勇,最終只有一個贏家。“一個土匪外加一個騙子除掉一個惡霸”,這個邏輯特別符合商業電影的屬性,就是故事簡單。這三個主人公身上的戲點很足,我們又進行了“保持簡單情節”的深加工,這也為《讓子彈飛》成為一部能讓人看懂的影片打下了基礎。
作為一個制片人,馬珂很希望幫助姜文完成像《讓子彈飛》這樣的項目,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同時又讓老百姓也都喜歡。“姜文是一個好導演,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他,因為你想的東西永遠沒他好。”
“這次《讓子彈飛》是姜文所有電影里投資是最大的、規模也是最大的,也是最難拍的,但我們就是四個半月拍完了,預算也沒超。我把錢給老姜準備好,他按計劃拍,就這么簡單。”
馬珂覺得,由于自己主要負責影片支出的部分,而要拍個商業片,以拿票房作為最高目的,肯定要考慮到創作上的一些東西。比如影片開場修鐵路,就是要真投資去做,真金白銀的砸。當時做這個片子的心態就是要高舉高打,這么大的投資、這么大的規模和這么強大的演員陣容,就注定了影片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必須要高調。
如今,姜文身邊有了一個非職業化的經營和運作團隊,也有了足夠的能力將好的投資、好的檔期、好的演員和編劇,好的攝影與音樂這些資源聚攏,能讓他真正只干“應該干的活”,精力完全投放到創作里面去。而且現在的姜文也把目光放得更遠,在他眼中,做一部商業片并不僅僅意味著要加入很多商業化的元素,搞商業的宣傳、包裝和發行模式,商業電影的真正本質,是用符合商業邏輯的方法來操作電影。
馬珂也是抱有同樣的理念:“我們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為這部商業影片貢獻力量。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就要一直努力,把自己該做的都做好。這也是我們對《讓子彈飛》有信心的地方,我們把投資、宣發該做到全做了,如果有3000萬的入場觀眾,子彈飛過10億都可能。”
一個有才華的中國導演,遇到了一個有理想的富二代制片人,外加一個有激情的團隊,終于在2010年底的冬天變成了一部等待觀眾檢驗的影片。
明星炒作四重奏
話說一部電影,特別是一部商業電影,拿什么去吸引觀眾贏得票房呢?演員周潤發、葛優、包括姜文自己,無疑是影片的一大賣點。在《讓子彈飛》的前期宣傳中,自始至終都是以三位影帝為宣傳核心,同時突出姜文身為導演的特殊因素,影片的預告預告片和廣告宣傳幾乎從未間斷,通過幾輪高密度的宣傳,在映前形成高點。
同時,針對《讓子彈飛》大腕云集的優勢,劇組還開創了一種新的營銷方式:即特別為喜歡上視頻網站的80后、90后們,制作了4款“概念制作特輯”作為宣傳預告。第一款“眾星云集”主打王牌演員周潤發、葛優、姜文、劉嘉玲以及陳坤等群星在拍攝現場的搞笑花絮,將喜歡追星的影迷牢牢抓住;第二款
“騙子專場”主打葛優,曝光了他和劉嘉玲、苗圃、白冰等四位女演員的各種親熱鏡頭;第三款“男色生香”則展現陳坤、廖凡等偶像的陽剛之美;第四款
“鵝城四美”,也是人氣最高的一款視頻,目前已被網絡瘋傳。這款視頻最牛的地方是請來名嘴黃健翔解說片中四位性格各異的美女,活生生把一段花絮整成了“情色短片”,抓人胃口。
從平面到網絡立體推廣
事實上,《讓子彈飛》早在去年的6月份就宣布要進入賀歲檔,制片方也制定了長達半年的宣傳周期。在影片的宣傳上,《讓子彈飛》的宣傳方式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媒體,包括網絡、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等等,而從宣傳的效果來說,也基本達到預期目的。一些調查顯示,普通觀眾對影片的認知基本維持在30%左右,表示一定購票去觀看影片的觀眾,認知度居然高達60%。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讓子彈飛》取得了這樣的反響?答案就是影片的大好口碑以及網上持續不斷的熱烈討論。
在影片剛剛上映時,《讓子彈飛》在豆瓣網上的評價就接近十萬條,評分高達9.2,直追《盜夢空間》;再一看評論,眾多知名影評人都在第一時間給出閃亮的五星,并將被壓抑多年的興奮和無法言表的贊美統統揮灑出來。搜狐、新浪、網易、時光各大網站,關于《讓子彈飛》的新聞、軟文也天天占據娛樂版頭條,對這部電影的種種討論、預測與贊美之詞漫天飛舞,交口稱贊到難以置信的地步。
同時,微博更是成為《讓子彈飛》片方進行公關宣傳的即時平臺。許多關于這部電影的真實的、不真實的信息,片方就都通過微博予以公告。其中,一位網友看完《讓子彈飛》后,在微博上宣布為支持《讓子彈飛》限額50位,請買不起電影票的學生看這部電影;某位影迷微博曬票根證明自己已連續到電影院看了十遍《讓子彈飛》;名為“中國九大城市網友自制視頻,回饋姜文電影《讓子彈飛》”的視頻在微博瘋狂傳播,諸如此類的事情更是層出不窮。
更讓人以外的是,影片中的臺詞也在網絡迅速流行開,“有這個必要嘛”、“大哥,你是了解我的”、“那一年,我也十七歲”等臺詞都被廣泛改編運用,成了大批影迷的口頭禪;電影的名字則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子彈體”語錄,比如“讓炮彈飛”、“讓油價飛”、“讓房價飛”等等,甚至還有一些熱衷群體專門組建了“子彈團”“子彈粉”,一起聚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對影片的喜愛。
除了這些之外,制片方還針對“電影節”進行了宣傳。其制造的“《讓子彈飛》包機去戛納”新聞自從去年五月中旬公布,就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活躍度,甚至在12月份的調研中仍然保持著較高的比例。而常規宣傳中的硬廣投放中。公交電視和樓字電視的被廣泛的應用,不管是哪個城市,只要一踏上公交或者地鐵,都能看到與影片相關的片花或者發布會,而那些戶外的立體廣告,也讓不少人在等車或者逛街的時候就成了《讓子彈飛》的潛在觀眾。
也正是這樣,在平面、網絡、立體等多方面的巨大影響下,一批又一批的觀眾被吸引進電影院。
連爆話題,引導二次觀影
除了那些風風火火的宣傳攻勢外,影片本身也處處設置懸念,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比如,究竟誰是影片的男一號?姜文又想利用葛優的喜劇影響力做些什么呢?誰為海報貢獻了美背?是劉嘉玲,是苗圃,還是自己的夫人周韻?被搶擊中的縣長夫人不是劉嘉玲?終極的槍戰中,到底誰死誰生?黃四郎真的沒有死嗎……
就像觀眾們分不清真假黃四郎一樣,影片中導演有意設置的懸念讓觀眾存疑,這些疑問也被不斷放大,討論“子彈”就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時髦話題。
電影營銷公司森博智庫的項目總監袁冰濤也調侃道:“現在去討論黃四郎是真的還算假的,到底有沒有死似乎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影片的這種懸念式營銷已經獲得了成功。”
“其實觀眾的很多疑問和推測可能連編導本人都沒有想到。”袁冰濤說道。“但片中留懸念的這招確實給《讓子彈飛》制造了連續的話題,能引導觀眾二次觀影。既娛樂了觀眾,又能讓片方在票房上獲益,還可以借此拍續集,這才是片方的聰明之處。”
除了這個之外,影片中的某些具有特殊身份的非專業演員,也成為其最給力的橋段。其中,電影里半裸上陣被強暴的大胸民女,是為藝術“獻身”的某制片助理;搓麻老頭的演員,則是姜文自己的父親;從床底下鉆出來的8歲傻兒子,是電影的制片和出品人馬珂,麻匪老七的扮演者是編劇危笑……這種現象在其他導演的影片里幾乎是很少出現的,使得整個影片都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也給上映后人們的雜談多了一點內容。
除了在全國鋪天蓋地的做硬性廣告,制片方在營銷上還有個秘密武器,那就是川話版《讓子彈飛》。
由于《讓子彈飛》的小說原著就是發生在四川,作者馬識途也是四川作家,一些四川土話如“你龜兒”“算逑”在四川中更能凸顯原汁原味。一些演員比如陳坤以及周潤發的御用配音演員宣曉鳴都是四川人,因此,姜文為《讓子彈飛》特別制作了四川話版本。
為了上雙保險,《讓子彈飛》在放映上面兩頭不耽誤,其他的地區主打普通話版,川味版則專攻重慶、四川地區。片方的宣傳總監閻云飛透露,《讓子彈飛》的四川話版目前主投西南地區,16日開始與普通話版同步登陸,其他地區得稍晚一周,看觀眾反應、院線的需求再考慮是不是把這個版本推向更多的地方。
今年年初,《讓子彈飛》在香港上映后,票房已經順利突破6億,成為歷史上第二部票房邁過6億的國產電影。而且,這部影片的票房還在持續飆高中。可以說,這部影片是2010年一部最具轟動效應的賀歲影片,或許在2011年內,它還會向觀眾們交上一份更完美的票房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