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社會進入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封建大帝國時代。由于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的發展,性教育也有較大發展。其突出的是制定法規,強調禮法,在性方面對女子制定了許多規范。
秦立禮制。秦始皇巡行天下時,在許多地方刻石以頌功德的同時,都提到女人貞節。女子附屬男人,是男人的私有財產已成為社會的一種觀念,深入人心。
漢獎勵貞節。漢朝是封建禮教形成的重要時代。秦朝只用法律勸導貞節,漢朝竟用法律獎勵貞節。在《漢書·宣帝本紀》《后漢書·安帝本紀》中都有詳細記載旌表貞節的事情。除此之外,也有以禮法裁定女子生活的標準。公元三十年,劉向撰寫《列女傳》,班昭作《女誡》訓導女子“三從”和“四德”之儀。
魏晉南北朝時期“貞節”開始殺人。這一時期社會上表彰貞女之風越來越盛?!段簳贰稌x書·列女傳》《北齊書·羊烈家傳》以及《太平廣記》中都有關“貞節”導致女子慘死的記載。
婚姻制度在夏、商、周三代建立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重視強調婚齡,認為要等男女性功能健全和發育成熟后才能結婚。《黃帝內經·素問》談到女子三七二十一歲,始能“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男子三八二十四歲,才能“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所謂“腎氣平均”指性器官和性功能得到了均衡,正常發展。所謂“真牙生而長極”,指人的最后一顆牙齒長出,也表示人身體完全發育成熟。
重視強調婚姻途徑,也就是男女婚姻要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決定。有時婚姻因某種政治關系帶有鮮明的政治目的,這也不乏見諸于封建王朝中,如昭君出塞。這一時期,婚姻的途徑與目的鮮明地打上了封建社會的烙印,家法與父母之命,門弟之見越來越起主導作用,重門弟、重等級的觀念,到魏晉時期達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