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命的起點,每一個離開家的人都有回家的夢。每年春節回家的道路對于奔赴各地的游子,都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即使今天飛機、高鐵、汽車、輪船如此發達,但依然一票難求。家,是中國文化的精義,家族是中國人血脈相連的紐帶,家訓是一個家的精神,家廟是一個家的靈魂。今天的家可能并不缺吃少穿,但今天我們很多的家庭缺少了中國的人文精神:孝、良、溫、善、敬。
密宗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有一個故事:大師在修道時,他遙遠的故鄉,常有人帶口信來,說他的母親想念他這個出家的兒子,希望他能回家見個面。一次,又有鄉人帶來口信,說母親希望他回去見面,要他務必設法回家鄉一趟。古時候交通不便,往來費時,這位大師就對來人說:“這樣吧!我一時無法回去,待我畫一張我自己的像,請你帶回去交給母親,她老人家看到我的畫像,也就像看到我一樣。”這個鄉人無奈,只好把大師的畫像帶回去了。當老人家打開畫像后,畫中的大師竟叫了一聲“媽!”老太太高興極了,立刻說:“我的兒子成功了,回來不回來都不要緊了。”也許宗喀巴大師的母親只是想知道兒子的修行究竟如何,故而總托人叫他回家見面,知道兒子修行的高深成就,老人的心就安定了。
家,一個中國人的情結:愛在這里,暖在這里,孝在這里,和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