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20多年來,我幾乎走遍了中國的各產茶區,唯獨貴州一直沒有機會成行。雖然常念著都勻毛尖、黃果樹大瀑希;但畢竟貴州是一個生疏且模糊的地方。過去的印象,總認為是一個地無三里平,人無羔巍銀晦窮鄉僻壤,因此,也遲遲沒有積極行動。直到去年6月,“第九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暨首屆原生態民族文化高峰論壇”在貴州舉行,我終于在“貴州原生態與茶文化考察”活動中,親歷品味到了貴州的苗嶺茶香,對貴州的印象完全翻轉,那里的環境、風光、文化氛圍的美好,是以前從地理課本中讀不出來的。我到了湄潭,那里是放眼望不盡的翠綠茶海,波瀾壯闊,令人心中澎湃,洶涌出萬種情懷,回來后忍不住寫了一首長詩。
貴州的茶非常特殊,它富含鋅、硒等珍貴的微量元素,這是天然的保健資源。貴州的茶人與臺灣亦頗有淵源,1940年設立的貴州湄潭實驗茶廠,是中國西部第一所茶葉科學研究機構,首任廠長是留美歸國服務的劉淦芝先生,他是哈佛大學的昆蟲博士,后隨國民政府來臺,曾任臺灣農林公司茶葉分公司總經理、糖業研究所所長、香蕉研究所所長,退休后在臺南度過余年。此次貴州之行是抱著上山下鄉的一點使命感,卻也成為我7010年最美好的記憶。
今天要鑒賞的是由貴州省茶葉協會提供的貴州十大名荼,其中大部分是近些年來的新創名茶,分別為:都勻毛尖、湄潭翠芽、梵凈山翠峰、鳳岡鋅硒荼、泉都坪山·石阡苔茶、春江花月夜·明前毛尖、綠寶石、貴定云霧貢茶、清水塘·清池翠片、雷公山銀球茶。
品鑒記錄
時間:2010年盛夏午后
地點:中華茶文化學會臺北講堂
主持:范增平
紀錄:周本男
司茶:陳郁婷、林月里
茶友:范增平、王開明、曾章團、陳玄、曾信光、劉仁明、黃月里、林淑珠、陳郁婷、吳廷英、吳虹蓮、丁崧本、曹俊華、林曜慶、王杰、陳映儒、周本男
茶席擺設:壁掛中心鑲嵌的是范增平從貴州帶回來的純銀手工打造的工藝品,它和本次茶會品嘗的貴州茶一樣精致。茶桌的顏色以藍、白色為主,希望表現出一點點貴州蠟染的味道、糶上披著“云煙繚繞”的輕紗“天無三日睛”。
設計理念:將貴州文化、藝術的美與貴州茶的美相結合,希望能營造出一個可令人產生神秘遐思空間的品茗環境。
第1輪品鑒茶品
王開明:(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院長)
貴州茶區海拔高,氣候條件好,一二十年前還是以原生態方式農作,無工業污染,特別適合茶樹的生長。都勻毛尖外形漂亮,確如范老師剛才所介紹的,像魚鉤形。我印象深的是湄潭翠芽,味道最濃;石阡苔茶,余香悠長。曾章團:(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巾心咨詢服務中心主任)
有緣參加這次的歡喜茶會,令我感受很深,大陸的茶會比較隨意,未在文化深度上著墨,一般只是做個茶湯、口感的結論而已。我平常也少喝綠茶,綠茶不像烏龍茶的變化大,它的水色差不多就是這樣,香氣大概就是綠豆香、板栗香,滋味也不容易區別,喝綠茶得更用心才行。這五種茶給我的感覺是:梵凈山翠峰回甘很甜;石阡苔茶有黏性,滋味悠長、持久,可能與它的浸出物多有關。
曾信光:(臺灣“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茶作課)
這五款茶都甘甜,不似臺灣綠茶會有苦味,可能是貴州云霧多,日照少之故吧。我個人最喜歡湄潭翠芽及石阡苔茶,底味重,甘甜,在齒縫滋味可留存很久;都勻毛尖入口有清淡的蘭花香,但香氣不持久;梵凈山翠峰有綠豆香;鳳岡鋅硒茶入口有金屬水管味,是否因金屬含量高之故?但后面仍會轉甘甜;石阡苔茶野性強,收斂性強,味持久。
曹俊華:(茶藝技師、宜蘭縣國學研究會理事長、宜蘭大學茶藝社指導老師)
都勻毛尖外形確實很像碧螺春,但可能因為白毫較多,所以茶湯看起來不似后四種茶清澈,比較不透亮;鳳岡鋅硒茶是條索狀,其它三種看起來差不多,都是扁平狀。透過玻璃壺我看到湯色有一點點區別:湄潭翠芽湯色青翠蜜綠;風岡鋅硒茶較偏黃;石阡苔茶較偏褐。
劉仁明:(“法務鄙”處長)
我們辦公室有茶藝社,以前都喝烏龍茶,現在什么茶都喝。臺灣三峽的綠茶我喝過,感覺不錯,但它的葉片還是接近烏龍茶,不像大陸的綠茶。這五種茶中,我最喜歡石阡苔茶,它的香氣似花蓮舞鶴的蜜香紅茶,回甘持久性長而強。丁崧本:(臺灣中華茶藝講師)
我最喜歡梵凈山翠峰茶,它的滋喇以龍井,帶綠豆香,是我印象中的綠茶味。它的形狀似針,沖泡時,看它在水面漂浮,很美。我覺得都勻毛尖香氣不夠;湄潭翠芽有花香,滋味亦濃;鳳岡鋅硒茶色最深;石阡苔茶味道與前四種茶差異大,很特別。
陳玄:(臺灣“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起場剮場長)
茶業改良場不負責評鑒茶,是以輔導為主,輔導茶葉質量不夠好的茶區,找出它的優點來加強,所以我喝茶是挑茶的優點,而不挑缺點。大陸的新茶區地力好,采摘嫩,就可以生產出創新名茶。但新茶區沒經過時間的考驗,茶的質量、風格還不穩定。從歷史來看,一般的慣例是一個地方富裕起來后,首先被廢掉的就是茶園,變動-陛很大,新茶區是還不穩定的產茶區。都勻毛尖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的品質已經很穩定,如果喝起來沒什么缺點,符合都勻毛尖的品質特征,就是好茶。鳳岡鋅硒荼有揉過,就帶有另外的滋味,偏向烏龍茶;梵凈山翠峰似乎沒什么茸毛,葉底色淡,但湯色綠;湄潭翠芽與石阡苔茶昧濃帶澀,似臺灣茶的味道;石阡苔茶最像臺灣綠茶,可能有用高溫烘焙過,接近臺灣茶的做法,所以我們覺得喝起來口感最舒服。
昊廷英:(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高爾炙幼兒園園長)
能一次喝到貴州十大名茶,真是不虛此行。我也覺得鳳岡鋅硒茶喝起來有一點金屬味,印象最深的還是石阡苔茶。陳映儒:(亞洲大學新生)
上次喝中國十大名茶,比較多發酵的茶,我覺得喝起來有一種深沉、持久的感覺。這次都是綠茶,感覺很清新。可能因為年紀吧,我喜歡綠茶,喝綠茶讓我覺得清爽舒服。我特別喜歡都勻毛尖,它有果香味。
王杰:(如心齋書院主持人)
我以前在大陸時少喝茶,來臺灣后才學茶,所以對臺灣茶比較熟悉。這五款茶顏色都很鮮綠、自然,湯色也都清澈明亮,口感甘甜、細致。梵凈山翠峰茶顏色淡,但特別飽滿甘甜。
林淑珠:(茶文化書籍作家)
大陸的茶品類太多,很不好記憶,我想出一套記憶的方法,例如記憶它的外形時,我會用臺灣茶做基準來對照,可以這樣記:“形似臺灣包種茶,但更粗長,或較黑褐……”這五款茶中,我覺得湄潭翠芽滋味最重、最甘。
黃月里:(茶藝技師、中華茶人聯誼會理事)
都勻毛尖外形似碧螺春,但喝起來口感不一樣。我只能籠統地說,這五款綠茶與我以前喝的綠茶不一樣,它們不是我比較熟悉的海苔香,但我沒辦法把它們的特色一一分辨清楚。對綠茶,我還要多學習。
吳虹蓮:(臺東大學蔡藝社指導老師、臺東醫院護理師)
這五種茶以外形來說,都勻毛尖與鳳岡鋅硒茶比較接近,是自然彎曲的條形。湄潭翠芽、梵凈山翠峰、石阡苔茶比較接近,呈扁平形狀。都勻毛尖的干茶香偏酸;湄潭翠芽有很強的綠豆香;都勻毛尖、梵凈山翠峰、鳳岡鋅硒茶的滋味都很甜,鳳岡鋅硒茶尤其甜厚;石阡苔茶的口感與另外四種茶都不同,它喝起來比較接近烏龍茶。
林耀慶:(中華武術學會理事)
我對綠茶的印象是建立在日本綠茶上,和今天喝的五款綠茶味道很不同。我對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的印象比較深刻,它們單寧酸的味道比較重。
第2輪品鑒茶品
曾信光:(臺灣“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茶作課)
這五款茶中,綠寶石、清池翠片、雷公山銀球茶有淡淡的煙熏味;明前毛尖的滋味不錯,收斂性強、回甘強、有海苔味。如果;中泡的水溫再高一點,可能更好喝;貴定云霧茶、清池翠片,綠豆味較重,喝后舌尖會麻;雷公山銀球茶有點松煙味,有點淡淡的花香,很甘甜,喝下去后會有一種氣發散出來的感覺。
黃月里:(茶藝技師、中華荼人聯誼會理事)
“綠寶石”很好喝,味道有一點像烏龍茶:貴定云霧貢茶沒那么好喝,覺得味道比較淡;雷公山銀球茶很特別。我沒見過這種形狀的茶。
陳郁婷: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球形的茶,綠茶做成球狀很特殊,我覺得它像烏龍茶包布球揉后來解塊時的樣子,看它在水中漸漸瓦解展開,心中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林淑珠:(茶文化書籍作家)
“綠寶石”真的就像一顆顆綠寶石;雷公山銀球茶造型很特別,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后面的這五款茶,色、香、味、形比較多樣化、多變化。
陳映儒:(亞洲大學新生)
清池翠片有海苔碳燒味;明前毛尖有清新的花香。
吳延英:(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高爾夫幼兒園園長)
雷公山銀球茶的球狀很討喜,少見,年輕的孩子們來沖泡,一定會喜歡。當它在水中漸漸散開時,有幾片茶葉顏色較淡,看起來像一朵朵茉莉花、小菊花,很美。
陳玄:(臺灣“農業委員會”茶業改庭場剖場長)
明前毛尖可能殺青溫度低,有淡香似都勻毛尖;綠寶石似乎采的都是一心二葉;清池翠片的炒青溫度高,茶芽和葉尖有些斷裂,所以才有焦味;雷公山銀球茶的芽頭沒有葉片多,可能是已先采過芽,用的是第二次采摘下來的嫩葉。
丁崧本:(臺灣中華茶藝講師)
“綠寶石”茶如其名,就像鑲在戒指上的綠寶石。它的外觀呈顆粒狀,但與烏龍茶揉出來的球形或半球形又不一樣,香氣不錯,似臺灣綠茶。雷公山銀球茶做得像藝術品,滋味厚實;明前毛尖味道接近都勻毛尖,味道淡;清池翠片的香氣、滋味都很足夠。
劉仁明:(“法務部”處長)
“綠寶石”應該有揉過,呈卷曲狀,其葉底像烏龍茶的葉底,喝后覺得齒頰留香;明前毛尖,香氣好,喝后兩頰生津;貴定云霧貢茶及清池翠片,喝后有些苦澀;雷公山銀球揉成球,以外型取勝。
曹俊華:(荼藝技師、宜蘭縣國學研究會理事長)
明前毛尖,湯色較淡,喝來亦覺淡雅;“綠寶石”外形像臺灣的高山烏龍,但葉底比烏龍翠綠;貴定云霧貢茶,涼后滋味濃厚,但有點苦;清池翠片滋味較厚,也有一點苦雷公山銀球茶味近烏龍。
林曜慶:
“綠寶石”的口感接近烏龍,有鮮味:雷公山銀球茶有點特別的烏梅的味道;明前毛尖、貴定云霧貢茶滋味較淡。有綠豆香。
吳虹蓮:
“綠寶石”第一泡口感近似輕發酵的烏龍茶,第二泡則是綠茶本色;雷公山銀球茶的香氣和其他幾種茶都不同,前面的大致都屬綠豆香,但雷公山銀球茶好似正山小種的香氣,有淡淡的烏梅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