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我個人而言,認為問這個問題純粹是一種找抽的行為。夫妻之愛與父母子女的親子之愛怎么能相提并論地拿來比較?問這個問題的人,讓你為了老公丟掉爹媽你肯不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記憶中,這個問題的始作俑者是電影《原野》。劇中女主角是劉曉慶飾演的金子,跟地主婆婆婆之間有仇,不痛快,所以對著自己的老公,婆婆的兒子焦大星問:“我跟你媽都同時掉水里了,你救誰?”
即使今天,婆婆和媳婦不是分屬兩個對立的階級了,之間也無血海深仇,可是婆媳之間的對立矛盾還是普遍存在著。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幾千年來統治階級以孝道治國的國度里,由于文化傳承中的大家庭傳統,婆媳矛盾尤其尖銳。表現婆媳矛盾的電視劇《雙面膠》轟動一時,火遍大江南北,引起眾多“受苦小媳婦”們的共鳴。原同名小說在新浪讀書上的留言版上,眾多女讀者和男讀者留下了不同的言論。
壓倒多數的媳婦們認為婆婆猛于虎也,不可同住;而占微弱少數的男讀者有的表示老媽不能換,老婆可以換,所以在婆媳矛盾中要講孝道至上。媳婦們看到這個留言,都紛紛回復說,有種你結婚前把這話跟老婆說,不說就是沒種。
還有個別的男讀者更是憤然說要殺了原小說作者六六,因為他女朋友看了這部小說和電視劇后,取消了跟他的婚約。留言達到4萬多條,可見婆媳問題在中國是多么觸動人心的話題。
在海外網站的某些論壇中,婆媳矛盾也是永恒的話題,隔三差五就有媳婦上來控訴婆婆的惡行。在海外的環境中,婆婆無論是依附子女移民還是短時間的探親,因為條件關系不得不跟子女住在同一屋檐下很長時間,而且交通不便語言不通,使得老人們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家里,將眼光盯在小一輩的家庭生活上,拿著放大鏡找毛病,不免小刺放成大刺兒,大刺兒放成樹枝,兩代人的生活和價值理念有很大的差距,未免要嘮叨出來。婆婆和媳婦各自不買對方的帳,讓做兒子/老公夾在中間兩頭為難,情商高一點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情商低的小事化大大事化成大爆炸,搞得家里雞飛狗跳,什么隔門罵架掌摑媳婦的事都發生在海外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搞得警察出動都有可能,聳人聽聞。
歸根結底,就是女人是天生家庭的動物。兩代女人,尤其是婆婆總搞不清自己的位置,總想著做家庭的女主人,在自己家里說了算不算,還跑到兒子的家里來指手畫腳。這媳婦理所當然認為這是自己的家,憑什么在自己家里說了不算要聽婆婆的話。這是領導權與控制權的爭奪,是兩個女人對于家庭內話語權這個陣地的爭奪。
中國的婆婆們總是有這樣的思想——認為兒子家就是自己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從古道今皆是如此,現代中國社會丟失了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她們忘記了兒子長大了就要獨立生活,跟另外一個女人成家立業,共同組成家庭。那個新的家庭,有兒子的一半,也有媳婦的一半,誰都不能百分之一百地說了算,何況你這個局外人的婆婆?
那么老外們就沒有婆媳矛盾嗎?有一次我跟一個老外說起中國的很多夫婦因為婆媳關系離婚的,那老外居然沖我點頭:“這里也有因為IN LAW關系離婚的。”
天啊,我聽見自己眼鏡掉到地上的聲音一一看來婆媳矛盾是全世界的難題呀!原來我聽不少外嫁的姐妹們說,嫁給老外最大的好處是沒有婆媳矛盾。誤區,無知者的誤區!
以下引用一段來自網絡的調查結果:新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許多婦女把婆婆視為婚姻帶來的、擺脫不掉的怪獸,她們幾乎寧可做任何事情,包括去看她們最怕的牙醫,都不愿與丈夫的母親共處。
10月24日是婆婆和岳母日(Mother-in Laws Day),專門報道問題的Mllage玩網站編輯選在這個時候做婆媳關系研究,卻意外地發現反對婆婆的情緒出奇強烈。調查結果顯示,有51%女性寧可留在家里打掃,都不愿聽婆婆嘮叨;36%寧可去看婦產科醫生,30%寧可去當陪審員,28%寧可把時間拿來報稅或抽牙齒神經,都不愿去探望婆婆。
這個網站的記者Kelly Wallace說:“婆媳關系很復雜和火爆。婆婆可能干預夫妻關系或他們如何照顧子女。這種問題很受我們的女性記者關注,很多人對婆婆表示不滿。”她說,“這么多女性如此坦白表明她們幾乎寧可做任何事情,也不愿與婆婆共處,讓我們感到驚訝。”
這項研究也發現,有28%女性表示她們與婆婆關系不好或非常惡劣。有76%婦女宣稱她們絕不向婆婆尋求教養孩子的意見,83%絕不就人際關系向婆婆請教,94%絕不就她們的性生活向婆婆求教。當然,仍有與婆婆相處融洽的婦女,接受調查者就有6%表示她們會就性生活向婆婆征求意見。
當被問及她們希望有怎么樣的婆婆時,17%選擇現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6%選擇電視真人秀節目明星KrisKardashian Jenner,9%選擇共和黨政治明星莎拉·裴林,7%選擇諧星李佛絲(Joan Rivers)。
“關于老婆和老媽同時掉水里,你救誰?”這個話題,在國人圈子里比較火爆,但是好像在外嫁圈子里答案卻出奇的一致。有幾個外嫁的姐妹回家問老公,除了一個表示這個問題是個陷阱,拒絕回答,還有一個表示誰靠得近能先救誰就救誰以外,壓倒多數的洋老公們表示要先救老婆,因為老婆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還有一個外嫁的朋友,她的老公需要幫助的人的名單排列順序是:老婆,老媽和前妻。
我覺得造成中外男人選擇上區別的最大原因是文化傳統所造成的道德壓力不一樣。國人幾千年孝道為先,連皇帝老子都不能例外。皇帝登基,第一件事是將自己的老媽和嫡母先尊為皇太后。如果皇帝不聽太后的話,太后只要拿出一句“不孝”,就能把皇帝兒子壓個半死,搞不好還要下罪幾詔。中國的二十四孝故事,很多什么埋兒奉親,臥冰求魚,割股療親,都是以違背人性來強調對父母的無條件地順從,這種順從是單向的,無道理好講且不可逆轉的。
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沒有“孝”這個概念。孩子是父母代上帝撫養看管的子民,成年后要脫離父母獨自跟另外一個女人成立家庭,而這個女人是男人的肋骨,是上帝為他創造的。西方父母子女之間講“愛”,這愛是雙向的,有條件的,有道理可講的。
所以西方即使有婆媳關系的矛盾,也沒有中國人那么深那么復雜。一般他們認為,一個男人成年了,特別是結婚后,就脫離原生家庭自組家庭,一般不會有父母要求跟子女同住,跟父母同住的年輕夫婦被大家視為怪異。當然,有年老行動不便的父母需要照顧那是另外一回事。
西方人認為,在婆婆家,婆婆是女主人;在媳婦家,媳婦是女主人。在誰家里誰說了算,一般沒有什么好爭議的。
我問過幾個外嫁的姐妹,她們自己經歷或者聽說過朋友的婆媳矛盾。有一個中國女人嫁了魁北克的一個法語家庭,這個婆婆對來自東歐和中國的媳婦都有歧視,挑起很多家庭矛盾,導致這女人跟丈夫一度分居。不過最終這對夫婦還是決定不離婚,重新和好。
我的一個朋友嫁給一個本地愛爾蘭裔,婆婆獨身一個人,手腳靈便,已退休,而朋友和老公都工作,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當婆婆讓兒子媳婦帶著孫子們去看她的時候,媳婦要求老公讓婆婆過來看他們,他們出路費,這樣在經濟上更合理,時間上更充裕。她老公認為她說的很有道理,最終婆婆坐著火車來看望兒子媳婦。他老公沒有認為讓退休的婆婆過來看他們就是不孝。
最后,你要是問我對“老婆和老媽同時掉水里了,你救誰?”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我的意見是,我對人性不是那么樂觀,很可能這個男人誰也不救先自己保命要緊,所以女人最好不要指望他們來救,還是自己練好游泳,能夠自救。
如果有男人來問我,他掉到水里去我會不會救他,我這么回答一個大男人,哪能指望女人來救?學游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