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文本(140個字)、即時發布(與手機聯網)、裂變式傳播(點—面—面)、自媒體(大眾傳播)、去中心化(草根與精英均可表達)等特征,讓微博成為網絡新貴。而政府部門和官員的加入,更是刷新了官民間的溝通方式。
微博:刷新官員問政渠道
■呂 玥 米 一
2010年被許多人稱為“中國微博元年”。而2011年伊始,微博更是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上億用戶涌現各大網站。這其中,被稱為“官博”的政府微博無疑是一支不容忽視的特殊力量。
政府微博包括部門機構微博和官員微博。記者發現,在我國人氣最旺的新浪微博中,截至4月18日,開通并認證的政府微博已達2800多個,包括部門機構微博1500多個,官員微博1300多個。
如此龐大的數據,不禁讓人好奇,這些官博的運行情況到底如何,它們為何如此活躍,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忙完一上午的工作,中午不急著休息,先上網寫兩句感受;剛從基層調研回來,車上也不瞇眼了,通過手機發點體會……對于浙江省委組織部調研室主任干武東來說,開通實名微博,讓他的工作生活起了明顯變化。
2011年2月12日,在浙江在線“一滴水微博網”上發出第一條微博開始,干武東每天都要到微博上“報到”10來次,或看網民關注,或回“粉絲”留言,或發表想法,儼然一位資深博友。
不過,按照干武東自己的話來說,他的微博其實不過是星火一點。在浙江乃至全國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和官員開始使用微博,微博發展呈現一片燎原之勢。
3月10日,浙江省委組織部官方微博“之江先鋒”和全省11個市委組織部的官方微博一齊開通,集體試水這一新型網絡媒介,引起眾多網友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8日,浙江范圍內通過新浪實名認證的政府機構微博就有140多個,其中浙江省各級公安部門開通65個,司法部門則有24個,其余分別來自旅游、消協、交通等一些與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的部門。這還不包括大量在騰訊、浙江在線等網站開設的政府機構微博。
浙江省內官員個人微博發展速度也呈不斷上升趨勢。據浙江省委組織部最近在省委黨校204名學員中開展的專題問卷調查顯示,有19.6%的領導干部已開通微博,36.8%表示即將開通微博。
3月22日,浙江省司法廳廳長趙光君在《浙江日報》的一則報道《海寧司法干部“粉絲”數萬:局長是個“微博控”》上批示,鼓勵司法行政部門領導干部開微博,引發網友熱議。
4月1日,海寧市司法系統啟用微博公文,并規定了微博公文的格式。這項旨在有效推動政府部門工作作風和文風改進的舉措首開全國先河,被業內專家譽為“2.0時代的電子政務”。
4月11日,正義網發布“地方政法機關微博問政推薦榜”,微博名稱為“海寧司法”的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位居第六。而在“政法官員微博問政熱度排行榜”上,浙江省海寧市司法局局長金中一以“中一在線”微博拔得頭籌,截至4月18日,他的“粉絲”數已高達16萬多。

雖然與全國近3000個通過實名認證的官博相比,浙江省內實名官博數量并不算太多,但它們發揮的作用,卻已初見端倪。
以“上虞交警”為例,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初在新浪開通微博以來,截至4月18日,上虞市交警大隊已經吸引“粉絲”14567名,發布(包括轉發、評論)安全提示、路況、交管信息295條次,成為警民溝通的重要橋梁。
“開通當日,就有多位市民在微博上詢問車輛如何年檢、駕照遺失怎么補辦等各類車駕交管業務。”負責更新、維護“上虞交警”官方微博的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朱偉良告訴記者,每次答復網友的提問后,都會收到他們的感謝留言。
而許多公眾提出的意見建議,也通過“上虞交警”的官方微博,得到了快速直接的回應。前段時間,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留言,稱新上海花園附近的紅綠燈時間太短,附近很多老人、小孩來不及過馬路。獲悉這一情況后,交警部門立即前往查看,延長了綠燈時間。
“這樣的問題,如果靠交警巡邏,可能很難及時發現。”朱偉良指出,“但通過微博留言,馬上就能溝通解決。”
官博的給力,也給溫州人袁立明留下了深刻印象。
3月15日21時40分,他在微博上向浙江省委組織部反映溫州某村有人賄選的情況,19分鐘后就得到直接回復。但當時,仍有許多博友對事情的后續處理持懷疑態度。
沒想到,第二天17時40分,浙江省委組織部官方微博“之江先鋒”就向袁立明答復處理結果:“目前已取消此人參選資格。現在紀委、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此時,距離他發微博舉報還不到24小時。
3月16日晚,一名浙江網友在微博上報料:“現在全省在哄搶食鹽,請省領導關注”。數分鐘后,浙江的幾位副省級官員相繼在微博上作出回應,告訴網民核輻射監測結果正常、食鹽供應充足、碘鹽無助抗輻射等信息。這些安民告示在短短數小時內被轉發了數千次,充分顯現出微博力量之大。
“現在,許多政府微博不僅成為政府部門政務公開的平臺,也為公眾監督提供了渠道。”干武東覺得,一些領導干部通過微博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與網友在線交流互動,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更加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從這些角度來看,官博的作用確實不可小覷。
然而,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問政方式,官博在一開始的注冊熱潮過去之后,也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
記者發現,就像當年博客大行其道之時,許多政府官員紛紛開博,馬上又棄之不用一樣,如今有相當比例的官方微博,也在開通后不久淪為“空殼微博”。它們既不回應網友反映的問題,也沒有原創內容,有的把一條新聞拆分成5段帖子,有的把規章制度一條一條往上貼,甚至還有人僅在開博時發過一條微博,之后就再無更新。
對于這樣的現象,有網友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官員在搞形式主義,他們擔心,微博會成為一些官員趕時髦和投機取巧的一種道具。
記者在一些官方微博上看到,雖然某些官員轉帖的內容不乏生動有趣,但是碰到自己講話,就難免摻雜些官話、套話。這一情形,在一些部門微博中尤其明顯。要是碰上網友在微博里說些不中聽的話,不少官員明顯不知如何回應,于是索性不理不睬,甚至刪帖,讓許多網友十分失望,訪問量直線下降。
一位自稱“老童鞋”的副省級官員,就曾在微博中感慨,盡管官員開微博,其特殊身份容易受到網友的關注,但“現在不是權勢而是‘粉絲’的時代”,在充滿草根色彩和民間化表達的微博語境里,如果官員講官話大話,必將失去網民的關注。
“官方微博是政府部門和干部進一步達到‘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積極嘗試。它可以從新的角度促進政府信息公開,讓公共信息服務變得更加簡單有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電子政務專家劉淵指出,“但正是微博的碎片化和隨意性,要求官方微博更需要一套新的科學管理手段與方法,把網上陣地耕耘好。”
3月26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中國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發展報告》,其中《給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的七點建議》一文,對如何運用微博提出了建議,包括坦誠面對網民的質疑和批評、慎重處理網民對現實問題的訴求、積極面對網絡舉報、提升與網友溝通的技巧、在突發事件中用好微博、處理好個人和公職身份的角色定位以及微博“關注”、訪問和維護,并下設17小點來具體闡釋。
近日,浙江省委黨校將《微博與領導工作》列入了官員脫產學習班的必修課。浙江省委黨校副校長吳錦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開這門課恰逢其時。對領導的培訓,總是根據形勢發展需要,缺什么補什么。微博就是現在最需要補課的新生事物。”
然而,官博的風生水起,也讓一些網友開始擔心,政府官員會不會過分追捧、偏好、依賴官博。畢竟微博在政府與公眾雙向交流中,只能起補充作用,而不是代替作用。
在袁立明向浙江省委組織部舉報農村賄選的微博中,記者就看到許多網友留言,這樣的情況在各地農村都很常見。但多數老百姓不會使用電腦,更不懂得使用微博反映情況。
有群眾提出,微博僅僅是官員了解部分民意,傾聽部分民聲的一種方式。因為網民只是廣大群眾的一小部分,更多的百姓沒有時間上網或不會上網,這就需要干部深入基層,真正身入、心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傾聽民意,了解民情,為群眾排憂解難。
對此,有專家認為,微博畢竟只是一種溝通渠道的補充,不能完全代替下基層。政府官員除了在微博上了解民意之外,還要走下網絡,多下基層,多在生活中聽真話、摸實情,切實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官博切實發揮它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