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水域河砂資源豐富,被采砂老板視為“黃金寶地”。然而,正是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秀美甌江變成了一條滿目瘡痍的“千島河”。為還“母親河”秀麗本色,麗水市人大常委會就此展開了強有力的監督。
還“母親河”秀麗本色
■盧朝升 費 時

在一個天氣晴好的下午,明媚的陽光恣意揮灑在麗水蓮都區碧湖鎮上趙村外的甌江兩岸,村民何美仙提著需要清洗的草席,匆匆趕往江邊的埠頭。
此時的江面上,偶有水鳥棲息,稍作停留后,又翩翩翻飛,去留隨意,無人驚擾。
這是當地記者筆下現在的甌江。可在幾年前,這里曾被數十家采砂場挖得千瘡百孔,不僅見不著水鳥,一江秀水更是被攪成了一江渾濁不堪的黃水,秀美甌江變成了一條滿目瘡痍的“千島河”。
說起這一變化,當地百姓都不會忘記麗水市人大常委會和人大代表這些年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綿延數百里的甌江,是麗水百姓的“母親河”,也是浙江的第二大江。碧水曲溪、卵石密布,濕地交錯、灘林茂盛,以及甌江兩岸的古村落、幽靜的古道,勾畫出一幅幅令人驚嘆的絕美畫卷。由此,麗水也成了中國攝影家協會命名的第一個“攝影之鄉”和著名的美術寫生基地。
甌江水域不僅風光秀麗,黃砂資源也十分豐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砂石需求量日益增長,砂石料價格竟從過去每立方米30多元漲至100多元。河砂,被當地群眾稱之為“水中海洛因”,誰能拿到采砂權,誰能承包河灘,就意味誰能暴富。
一時間,甌江各個河段都冒出了機聲隆隆的采砂場,有手續的白天開足馬力挖,沒審批的夜里挑燈偷著采。據統計,僅蓮都區境內41.7公里的河道上,就有30家左右砂場,除水閣河埠圩砂場是通過公開拍賣取得采砂權外,其余砂場均未經過審批。
一艘艘采砂船不僅蠶食了如詩如畫般的風景,幾百萬方棄碴堆積而成的一個個“小山包”,還使風光秀麗的“母親河”成了“千島河”。
而對“母親河”的索取無度,也換來了無情的懲罰。
“古堰畫鄉”大港頭,兩岸綠林被嚴重破壞,白色光禿禿的棄碴堆與渾濁的江水構成了極不和諧的色調,慕名而來的畫家和美術愛好者,無不掃興而歸;
無序采砂還造成河床下降、水位降低,直接影響了碧湖平原的水利灌溉功能,沿岸石牛、白口等村的糧田因無水可灌溉,水田成了旱地;
甌江兩岸的河灘被挖得千瘡百孔,而這些大小如池的深坑,近幾年連續發生溺水事故。
…………
面對如此現狀,當地百姓痛心疾首。“年少時嬉戲的河灘,清澈的河水,如今都只存在記憶里。本該清澈的河水,現在一片泥黃,原本水流平緩的河流,現在漩渦叢生。幾年下來,原本美麗富饒的甌江已經面目全非,挖砂留下的坑坑洼洼,猶如在美少女臉上劃出了一道道血淋淋的刀疤。”網友“龍泉--好遠”的一段有感而發,勾起了很多網友對當年甌江的美好回憶和對現狀的無限感慨。

眼看“母親河”變得滿目瘡痍,麗水市、蓮都區人大代表的心里更痛。從本世紀初開始,每年人代會上幾乎都有代表就此提出意見建議。
2006年初的麗水市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河道采砂成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周慶等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強對甌江沿岸采砂管理的建議》,胡建超代表提出了《關于抓緊制止甌江河道無序開采砂石料的建議》,廖永平等10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加強甌江流域綜合治理的議案》。
會后,以處理《關于加強甌江流域綜合治理的議案》為契機,麗水市人大常委會將甌江流域的綜合治理,列為新一屆人大常委會的重要監督議題。
2006年7月,麗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足足花了兩個月時間,分別趕赴市水利、環保、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以及轄區內的9個縣(市、區),對麗水境內的甌江流域治理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調研。
“沿著甌江一路走去,幾乎看不到什么風景,到處都是坑坑洼洼,在江底沉淀了數十年的黃泥水直往上泛,廢碴堆積而成的‘小山包’上散落著一些生活垃圾……”說起當時的情景,時任麗水市人大常委會農資環工委主任的李水友至今仍記憶猶新。他說,當時調研組成員一致認為:禁止采砂,已迫在眉睫。
在充分調研和廣泛聽取人大代表、基層群眾意見的基礎上,2006年12月,麗水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加強甌江流域綜合治理的決議》,要求加強河道采砂的治理和監督工作,堅決制止非法、無序采砂和破壞生態河道行為。
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后,麗水市政府迅速作出了回應,率先開展甌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并著手編制《甌江干流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總體規劃》。2007年4月1日,麗水市政府正式頒布實施《麗水市甌江干流蓮都段生態河道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砂石資源應逐步從開采河道天然砂為主,向人工機制砂為主轉變。除必要的河道、航道疏浚外,應逐步禁止開采河道天然砂。”緊接著,麗水市蓮都區政府又出臺了《蓮都區河道采砂管理實施細則》,使河道采砂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為及時了解決議落實情況,2007年7月10日至11日,麗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在麗省人大代表,對甌江干流蓮都段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
當時,距離麗水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已有半年多時間,市政府也推出了系列整治措施,并根據采砂規劃設立了開采區、限采區和禁采區,基本扭轉了無序開采局面。
不過,現場情況仍令視察組成員憂心忡忡。從麗水蓮都區的大港頭鎮沿著甌江主干流一直往下走,直至麗水市區的南明湖,除了碧湖鎮白口村的漂流風景區禁采后依稀可見往日風光外,甌江主干流其他地方仍是一片忙碌景象。
“一路下來,河灘上已不見游人悠然自得的身影,兩岸原本整齊劃一的防護林變得稀稀拉拉,江水里更沒了魚兒嬉戲的畫面,耳朵里充斥的是隆隆的機器聲。一眼望去,除了忙于作業的挖砂船,就是堆積如山的廢碴,整個甌江主干流已全然沒了當年的秀麗風貌。”參加視察的麗水市人大代表魏以啟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非常激動。他告訴記者,當時的“綠谷”麗水,水已不清,岸也不綠,視察組成員看后都很痛心。
一位在甌江邊住了30多年的老人說:“挖砂機器沒日沒夜地工作,吵得人心神不寧不說,原本寬闊的河灘也變得坑坑洼洼,不僅難看,也很危險。”
事實上,這也是甌江沿岸大部分百姓的心聲。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讓甌江河道采砂越來越瘋狂?
“利益驅動”,是記者采訪時所有人給出的答案。“以前每立方38元就是暴利了,可現在砂子價格已經飆升至每立方80元到120元,這樣挖一夜,至少可以掙好幾萬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采砂暴利堪比“販毒”,誰愿意斷了這樣的財路?
視察組還發現,瘋狂的無序采砂,不僅嚴重破壞了甌江水域環境,影響了行洪安全,還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像碧湖鎮概頭村,45畝河灘,3年承包費只有3000元,平均每畝每年僅22.2元。
針對這些問題,視察組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加強管理,堅決遏制河道亂堆棄碴現象;通過公開、市場化出讓采砂權,杜絕審批采砂場中的“黑箱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負面影響;在加強河道采砂管理的同時,積極理順沿線鄉鎮、村和采砂業主的關系,避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和安全生產事故。
這些意見引起了麗水市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截至2008年6月,蓮都區砂管辦查處非法采砂案件27起,扣押鏟車20輛、挖掘機11輛、翻斗車22輛、采砂船1艘,罰沒款40多萬元,并督促業主平復河灘600畝左右,回填廢棄石料50萬立方米。
雖然無序采砂現象已基本得到了遏制,可只要采砂場存在一天,“母親河”就難免會再添新傷。在2009年初的麗水市人代會上,張政民等代表再次提出了《關于加大甌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后來,該建議由麗水市市長親自領辦,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焦光華親自督辦。
領辦該建議后,麗水市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深入調研,并意識到要想切實保護好甌江生態,必須全面禁止河道采砂。
2009年10月22日,麗水市政府終于決定:甌江干流蓮都段從2012年1月1日起,青田段從2012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河道采砂。
緊接著,一支由市水利局牽頭,蓮都區政府、市國土局、市公安局、市林業局等單位組成的聯合執法組,開展了一次為期一個半月的集中整治,督促合同到期的砂場全面禁采,并嚴厲打擊無證采砂、到禁采區偷采等行為。
2010年5月,麗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水污染防治執法檢查時,再次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分人大代表走近甌江。
“這一次看到的,跟前兩次完全不一樣,主干流上已看不到廢碴堆,河灘上的砂坑也基本得到了平復。”說起這些,李水友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不過,為了防止這些采砂場死灰復燃,檢查組成員還是建議政府加強管理,要求所有停止作業的采砂船全部上岸或解體。2010年10月27日,麗水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還表決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
在麗水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的強力監督下,以及沿江各級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甌江正逐步恢復往日的寧靜,兩岸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截至2010年底,合同到期的21家采砂場全面完成了平復任務,轉移上岸采砂船18艘,拆除岸上采(制)砂設備14處,拆除河道管理范圍內的管理房8處。在此期間,平整河道250萬平方米,平復棄碴500萬立方米。
終于,漁舟唱晚、帆影點點的甌江又回來了,南明湖畔的防洪堤還成了“天天樂”文體廣場之一。每天晚上,總有舞林高手齊聚那里,交流心得,切磋舞藝。70多歲的徐老伯說:“晚上到防洪堤走走,跳跳舞,吹吹風,很舒服的。不僅鍛煉了身體,還交了一大批朋友,這日子過得是越來越開心了。”
麗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焦光華表示,接下來,他們還將密切關注決定的貫徹落實情況,每年有重點地選擇相關議題,持續跟蹤監督,為打造“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新麗水發揮更大的作用。
題圖:青山綠水,帆影點點,甌江又現驚世畫卷。 盧朝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