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代言 敢于直言
■王克珍
“當選人大代表,不能只感到光榮,還要認清責任,當好選民的代言人,一個敢于直面問題,敢講真話的代言人。”童洪錫是浙江越人律師事務所主任,也是一位連任兩屆的溫州市人大代表。
當選代表8年來,童洪錫共提出議案、建議30多件。每當法院、檢察院、政府有關部門舉行征求意見座談會,應邀參加的童洪錫總是如實講問題,大膽提建議。
也正因為他是一位敢講真話,而且“講話能講到點子上”的人大代表,他在溫州當地頗受媒體歡迎。在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與媒體合辦的《實事面對面》、《代表在線》欄目中,多次受邀擔任嘉賓,與聽眾、觀眾、選民共同探討相關話題。
近年來,溫州全市上下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整治溫瑞塘河。然而,因遭受人為污染和破壞的時間太長,這條“母親河”的治理工作始終達不到預期效果。
從2008年開始,在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組織下,童洪錫等代表多次對溫瑞塘河進行調研、視察,實地察看重點區域的水污染情況。乘船伴水而行,眼見違章建筑隨意侵占河道,河水又黑又臭,童洪錫不禁眉頭緊鎖。
身為一名律師代表,他認為,要想徹底根治溫瑞塘河污染問題,必須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河道的開發、利用進行規范管理。為此,在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溫瑞塘河保護管理條例(草案)》時,童洪錫多次提出修改意見。
2009年9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浙江省溫瑞塘河保護管理條例》。童洪錫認為,這一條例將填補在保護溫州母親河方面的法律空白,溫瑞塘河治理工作也將更有成效。可是,徒法難以自行,法規出臺后,政府有關部門除了要花大力氣貫徹實施條例外,更需倡導科學治河、全民治河等理念。
在2010年3月召開的溫州市人代會上,童洪錫又提出了《關于加快組建“浙江省溫瑞塘河環境與文化促進會”,推進全民參與治理塘河的建議》,建議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主體力量,以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為技術支撐,組建浙江省溫瑞塘河環境與文化促進會,動員社會各界切實貫徹“全民治河”的戰略,積極參與治理母親河。從而實現政府與民間組織間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將溫瑞塘河建設成為環境優美、文化景觀宜人的“生態之河、人文之河、宜居之河”。
收到該建議后,溫州市政府高度重視,當即授權市溫瑞塘河保護管理委員會作為溫瑞塘河環境與文化促進會的業務主管單位,對溫瑞塘河環境與文化促進會的成立進行指導和服務。2011年初,市溫瑞塘河環境與文化促進會正式成立,170名來自溫州市法律、文藝、教育、科技、新聞等領域的代表,成為促進會的首批會員。
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完善,對于保障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十分重要,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童洪錫說,溫州民營企業很有活力,但也有一些老板目光短淺,為了節省開支,對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險能省則省,致使企業職工忠誠度不高,甚至產生仇恨心理。久而久之,將會致使一些有真才實干的企業職工流失,從而對溫州整體產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007年3月,童洪錫應邀做客市人大常委會與《溫州都市報》聯合開辦的《代表在線》欄目,就如何改善民企員工社會保障話題,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討論。
網友“清風”道出了自己心中的顧慮:很多民營企業職工沒有繳納基本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現在年紀輕還好些,等年紀大了就成社會問題了。網友“紫色調”則希望,政府最好能出臺強制規定,讓民營企業幫助職工繳納社會保險。
針對網友們提出的問題,童洪錫認真傾聽,耐心作答,并就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出謀劃策。結果,短短幾個小時,兩個QQ群的聊天記錄便突破了1000條。
在線討論結束后,童洪錫對“新溫州人”社會保障問題的關注并沒有結束。下線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民營企業發達的樂清、瑞安等地開展調研,深入社區居委會、社保局、民政局了解社會保障情況,詳細詢問民企職工家庭狀況、參保類別等有關政策落實情況,悉心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在當年召開的市人代會上,童洪錫便建議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提升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障水平,完善企業用工制度。
半年后,溫州市政府便制定出臺了《溫州市區農民工醫療保險暫行辦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以上年度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應當參加農民工醫療保險的全部人員繳費基數總額的2%,按月申報繳納醫療保險。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在招用農民工一個月內,到轄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參加農民工醫療保險的登記和申報手續,并按規定向地稅部門繳納農民工醫療保險費。
2010年上半年,市政府又出臺了《溫州市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醫療統籌辦法》,規定各類企事業(不含全額撥款)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及其職工(含退休、退職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醫療費統籌,門診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共同繳納。
看到這一系列的政策出臺,童洪錫深表欣慰。可他認為,現在政府部門每年都在擴大參保覆蓋面,為解決民企職工社會保險問題出臺了很多政策,可如果這些政策始終得不到執行,那對于大部分企業員工來說仍是一紙空文。為此,他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在督促企業落實政策方面多下功夫,而面對不愿替員工辦理保險的企業主,員工也應主動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監察支隊投訴。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溫州市區機動車擁有量不斷增加,城市交通管理難度不斷加大,道路交通條件滯后、警力不足、駕駛人員交通法制意識不強、交通管理工作落后等問題顯現,交通違法行為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事實上,童洪錫也是這一交通亂象的受害者,開車上下班時,他也常被堵在路中間動彈不得。
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溫州市區的交通狀況,童洪錫除了公開自己的代表郵箱廣納民意外,還深入市區機關、學校、社區,征求大家對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童洪錫向溫州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非常具體的建議:在交通線路設置上,如對人民路、大南門、府前街等一些人流、車流量較多的路段,禁止車輛左轉,以有效杜絕塞車現象的發生;進一步加大交通處罰力度,對猛拐掉頭、闖紅燈、逆向行使、亂停車、亂鳴笛等違章行為,要從重處罰,切實維護市區交通秩序。另外,還要強化交警警力配備,切實發揮好交通協管人員的作用,加大動態管理力度,特別是在車輛行駛高峰期,要增加一線交警的力量,督促更多的交警(協警)上路執勤,并增強其文明執法理念和現場處置能力。
領辦該建議后,溫州市公安局結合當時的交通狀況,當即在市區人民路、府前街、黎明西路、馬鞍池路等10多條道路沿線的80多個路口,實施了“禁左”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公安部門還推出了“七個必拖”、“三個一律”及10類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必須嚴格依法按照上限處理等嚴管措施,從而營造了嚴管、嚴查、嚴治的氛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后,溫州市區的交通秩序終于有了明顯好轉。

童洪錫小檔案
童洪錫于1984年開始從事律師工作,現任溫州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委員、溫州市律協房地產建筑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溫州市消協房地產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執業20多年來,童洪錫先后擔任過行政機關、企事業、金融機構等200多家單位的法律顧問,在社會各界贏得良好聲譽。2007年,他還獲得了“溫州市第三屆十佳律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