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對先進的發達國家,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各國為此頻出狠招。
美國:經營者明知故犯可判刑10年 2010年8月,美國發生因沙門氏菌污染而召回5.5億枚雞蛋的事件。國會法律委員會一致同意,必須制定新法規以加大處罰力度,特別是對明知故犯者的懲罰力度。
新法規中,對犯罪者的指控將追加至生產者、上一級母公司和銷售商,無論哪一個環節導致食品和添加劑的污染、摻假和惡意誤用,都將在懲罰之列。新法規的具體細則正在美國國會研討,一旦獲得通過,明知故犯的企業主管和個人,將被判處最高10年監禁和不封頂數額的罰款。這項新法規的緊要之處在于,將促使各級企業和管理者在所有食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里,都加強監督和管理,因為從進料、制作到進入流通領域,出問題都必須擔負相應責任。
德國:違法者遭刑事訴訟并追加巨額賠償 2010年底,德國西部北威州的養雞場首次發現飼料遭致癌物質二惡英污染,其他州也相繼發現受污染飼料。德國農業部宣布臨時關閉4700多家農場,禁止受污染農場生產的肉類和蛋類產品出售。按照歐盟及其成員國法律,企業和行業自律雖是維護食品安全的基礎,但法律的懲戒必不可少。對此次二惡英事件中的違法者,不僅德國檢察部門提起刑事訴訟,同時,受損農場也提出民事賠償,數額可能高達每周4000萬至6000萬歐元,完全可能讓違法者破產。

韓國:造毒食品企業責任人10年內禁止營業 2004年6月,韓國曝出了“垃圾餃子”丑聞。幾家不法食品原料企業將本應作為垃圾丟棄的蘿卜下腳料制成“垃圾餡”,交由11家知名食品企業大量生產和銷售速凍餃子和包子。事發后,一名責任人跳河自殺。事件曝光后,韓國《食品衛生法》隨之修改,規定故意制造、銷售劣質食品的人員將被處以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對國民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的,有關責任人將被處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一旦因制造或銷售有害食品被判刑者,10年內將被禁止在《食品衛生法》所規定的領域從事經營活動。此外,還將對其追加高額罰款。
韓國政府還規定,衛生監管人員在完成驗收后要明確記錄本人姓名,一旦其所驗收的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就要追究當事人責任。
加拿大:企業擔心被罰自曝“家丑” 加拿大聯邦食品檢疫局所擬定的衛生標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所有微量元素成分都須在包裝上嚴格標明。
由于對食品衛生問題處罰嚴厲,廠商一旦發現自家產品有問題,為避免更嚴厲的處罰往往主動采取措施。2008年,楓葉食品廠熟肉制品大腸桿菌超標,未等官方通報發出,該廠即開始關閉相關廠房和召回20多個種類的相關產品,并在4天后召回相關工廠生產的全部220種肉類產品,行政總裁麥凱恩公開向全國受害者道歉。盡管此舉導致該廠直接損失高達2000萬加元,間接損失不計其數,然而這種應對,還是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社會恐慌,同時保全了企業自身。
法國:賣過期食品的超市立刻關門在法國,幾乎每個省市都設有公共實驗室。它作為公共機構,不得與任何企業存在聯系,以保證其檢測結果的公正性。并且,公共實驗室享受國家和省市的相關優惠政策,在人才、設備等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優勢,足以保證其檢測結果的科學性。
銷售部門對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巴黎超市的工作人員每天晚上關門前,都會把第二天將要過期的食品扔掉。判斷食品是否過期的唯一標準就是看標簽上的保質期,而一旦店內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超市就要立刻關門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