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恒
(福建江夏學院實驗實訓中心,福建 福州350108)
基于BS和CS混合架構的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系統的分析
蔡志恒
(福建江夏學院實驗實訓中心,福建 福州350108)
采用信息化手段規范企業管理手段,實現施工企業信息化是實現我國信息化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中鐵二十四局的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系統建設的實際情況,論述了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系統建設的意義、過程和技術選型,重點介紹了系統的功能結構設計,討論了B/S+C/S混合架構作為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系統的優勢和特點。
BS;CS;混合架構;施工企業;項目管理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建筑產業結構升級和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我國經過多年的施工管理實踐雖然已經建立一套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但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還非常薄弱,需要通過信息化技術得以實踐和提升。國家及國際各項建筑資質標準也明確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規范企業管理手段,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施工企業借鑒學習先進國家施工企業的成功經驗,并結合國內施工領域的具體實際,開發符合企業需求的施工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必將極大提升我國施工企業綜合競爭力,改變傳統施工方式,引發施工領域的重大變革。
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信息化,是指對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儲存、傳遞與應用等一系列工作的總稱 。在我國,施工項目具有分布廣、周期緊、損耗大的特點,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項目管理人員需要對大量工程工序進行設計和施工安排,調度物資設備進出,并動態控制各項施工成本,這些工作都涉及對海量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控制。長期以來,我國施工企業對施工周期和施工資源的精細化控制一直依靠傳統的人工管控,粗放的人工管理模式往往造成施工工期延期,物料損耗嚴重,工程結算利潤低甚至虧損。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利用計算設備的高速處理能力結合互聯網絡,設計一套科學的施工項目管理系統,增強企業對工程項目的綜合管理能力,成了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突破的關鍵所在。施工項目管理系統可有力促進各級工程管理人員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提高工作效率,為各級部門和領導以及現場工程管理人員提供全面、準確、快捷、方便的施工信息和輔助決策,進而提高企業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中鐵二十四局的施工項目管理系統建設應依照二十四局的施工業務發展變化,遵循實用原則進行逐步實現的。根據該局施工項目管理業務,系統的建設應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圍繞施工管理提供一系列和業務對應的應用功能模塊,為綜合施工管理奠定數據基礎。(2)在實現各業務模塊功能的同時,實現業務間的橫向應用,進一步提升信息化管控。(3)廣泛采集施工過程涉及的各類數據信息,為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企業應能迅速建立以工程項目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級綜合工程項目管理系統,構建施工企業高效率的信息鏈,有效控制項目成本和項目進度,全面管理生產資源,提高施工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系統的各個應用模塊應有效地在企業和具體施工項目的不同業務與職能領域應用,并可靈活的整合企業和具體施工項目的業務流程與業務數據,適應企業不斷擴充和復雜發展的業務流程和信息要求。結合項目實際需求,施工項目管理系統功能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中鐵二十四局的施工項目管理系統框圖
具體的系統功能劃分包括:
進度計劃:對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分解,按施工的邏輯進行合理安排,反映施工順序和各階段工程面貌及完成情況,是工程項目管理的最基本內容。成本管理:貫穿于項目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和每個方面,從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進行實時動態的成本監控與分析。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系統以工程合同為主線,支持其它各類相關合同的管理,全程跟蹤合同的執行過程,為企業制訂資金計劃、監控合同進度等提供強有力的輔助工具。物資管理:處理物資的供、管、用三方面的工作,保障供應,降低庫存,加速資金周轉,加強物資使用監督和財務監督,促進鐵路工程建設的發展。質量管理:以施工現場工程質量管理為核心,搭建施工方、監理方和業主方的協同辦公平臺,實現了質量檢驗資料的評定、報審、驗收,通過互聯網完成工程質量數據對企業本部和質量監督部門的上報和工程質量監督的遠程管理。安全管理:涵蓋工程安全監督及相關證件管理、安全目標管理與考核、安全施工組織設計管理、安全技術交底管理、安全檢查管理等,從而建立完善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體系,保證施工現場安全技術資料的原始性和真實性。竣工管理:實現基于項目分解工程編制竣工驗收計劃,記錄相應的驗收和移交信息后,進入竣工結算、缺陷及保修服務支持。系統通過提煉竣工核心流程,集成承包、監理、勘察設計等多方網絡信息,實現竣工驗收過程協同一致。風險管理:針對項目全生命周期對項目管理的各個職能范疇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系統圍繞項目管理的計劃、預算、合同、進度等各個管理職能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風險源控制機制。設備管理:規范設備管理的操作過程,建立起科學高效的設備管理體系,實現設備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大化利用設備資源,幫助客戶提高資產管理質量和資產服務水平。
通常施工項目具有多種業務場景,施工現場項目部由于涉及大量現場作業,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大量單據進行操作;在公司本部,需掌握公司所有項目部的各類動態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各類統計匯總分析和再利用。因此在應用架構上需要選擇一個既要保障施工現場各類業務開展的高效穩定,又要兼顧上級公司對企業整體施工項目管理便利的應用架構。
B/S即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是一種新型的數據庫信息系統的設計模式,由瀏覽器(客戶端)和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組成的三層結構C/S體系結構 。B/S模式下,一個業務實現需要通過瀏覽器觸發,經網絡傳輸至服務器響應并做出相應計算,最后再返回至瀏覽器呈現,該模式比較適合在查詢、統計等場景上應用。由于B/S模式的事件響應機制受制于瀏覽器響應能力和網絡環境,因此不適合需要快速響應的應用場合,比如現場的物料出入,每分鐘可能就涉及數百個物料的進出信息收集處理,B/S則反應較慢。C/S即 Client/Server(客戶端/服務器),是指一個或多個客戶和一個或多個服務器與下層的操作系統以及網絡系統所形成的一種分布式計算、分析和表示的復合系統。C/S模式下,專用客戶端可以在客戶端上對服務器數據進行緩存,并直接在客戶端上進行數據處理,過程中無需通過服務端響應,非常適用于對現場操作效率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同時C/S模式存在分散的緩存數據,當公司本部需要對所有施工現場進行匯總分析或者再利用時,C/S模式則有較大的限制。綜合以上兩種模式的優缺點,本系統采用了B/S+C/S混合模式,在施工現場采用C/S進行業務的高效辦理,施工現場所形成的數據通過B/S定時集中提交至公司服務器,形成公司層面的各類統計匯總信息,進行發布搜索等再利用。這樣設計,既可充分發揮兩種模式的優越性,又可以避免單一模式的缺陷,滿足施工項目管理的需求。
4.2.1 開發思路
本系統涉及眾多用戶,用戶數量較大、用戶類型復雜,需要充分而綜合地考慮多用戶并發的特點和復雜情況,以保證各級用戶能同時使用本系統實時傳輸有關信息。系統采用功能模塊化結構設計,每個模塊都被獨立地實現,并通過標準接口聯系在一起。每個功能模塊在功能上獨立,同時可根據用戶需求靈活配置、組合,實現平滑升級擴容。模塊化的結構設計保證了系統的延展性和穩定性,便于應用程序的升級及擴展,減少了應用系統開發(二次開發、定制)的成本。系統在設計上考慮到多層構架中的緩存技術的使用,用以提升系統的性能指標。在代碼實施階段將進行充分的代碼以及算法優化。在測試部署階段將進行多層次的壓力測試。
系統安全方面,應用層將采用MD5加密和密鑰驗證的方式,實現用戶信息和權限信息的多重校驗,同時結合IP綁定、校驗碼、超時自動注銷、登錄審計等多種手段確保對系統的操作安全有效。另外還從操作系統的角度考慮系統安全措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統的一些BUG、后門取得對操作系統的非法操作權限。
4.2.2 開發平臺
選擇Microsoft.NET作為系統的主要開發平臺,NET是 Microsoft支持新一代Internet軟件和服務的平臺。作為一個開發平臺,它徹底支持XML和Web Services技術,以及支持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適于構建靈活的分布式軟件構架。NET多層分布式架構體系是Windows DNA體系的下一代,它可以非常容易地按照邏輯分組來加以理解,在每一個類別(或層)中,特定的基礎元素和組件會在多種企業級應用程序中重現。并充分考慮了表示層、中間層、數據層之間的交互,在整個的交互設計中采用MVC(即模型-視圖-控制器)的軟件設計模式,能很好的實現數據層與表示層的分離,對保證代碼的可重用性、和軟件的健壯性具有重要意義。
4.2.3 數據庫平臺
由于施工工程具有施工點多、施工關聯數據量大等特點,因此在數據庫選型和設計時,選用具有較佳性能的MICROSOFT SQLSERVER 2008數據庫,該數據庫提供與.NET集成的開發環境和更高級的數據提取,同時簡化了對數據的訪問復雜度,能夠快捷的根據業務創建各類應用數據存儲。在具體業務功能的實現方面,本系統的數據庫瓶徑主要集中在SQL語句的執行效率、數據表關系的復雜程度、以及數據表的記錄數,在數據設計時采用存儲過程實現復雜的業務邏輯,以提高SQL語句的執行效率。通過高度抽象降低數據表關系的復雜程度、提高數據的重用率以減少數據庫的訪問次數,優化性能。同時,系統設計時還對用于查詢的海量業務數據進行分表分庫,以提高海量數據的查詢響應速度。
施工企業項目管理系統的實施,不僅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更是施工企業管理系統綜合實力與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進行細致充分的調查,對經濟指標的各種經濟方案進行分析與比較,不斷完善系統功能,為企業領導、業務部門、財務部門提供了有力的輔助決策支持,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企業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
[1]陶建新.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10(02):119-120,126.
[2]黃美瑩,鄭緯民,汪東升等.基于B/S式和JSP技術網絡流量動態監控系統[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01):144-146.
[3]韓衛,石中盤,楊鵬.基于 Client/Server模式的智能抽題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1,(21):171-173.
TP3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