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湛
(泰州市規劃設計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城市綠地的概念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城市綠地是指在城市規劃區域內被植被覆蓋的空曠地、土地,還有被天然植被覆蓋的曠野、丘陵、等空曠地和水體的總稱;狹義的城市綠地是人工在城市中種植花草樹木而形成的綠色空間。
我國的城市綠地一般指的是城市中以綠地為主的各級公園、小游園、庭園、專用綠地、生產防護綠地、風景綠地、居住區綠地、交通綠地、道路綠地、街頭綠地。
綠地作為城市景觀的一個重要的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態系統,它對維護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綠地系統不僅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溫度、減弱噪音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放射形污染、美化功能、游憩功能等各種生態環境功能。此外,城市綠地還有涵養水源、防風沙、吸附塵土、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
(1)生態景觀理念。設計應本著尊重生物多樣性,尊重自然,保護和利用好自然資源的理念。
(2)文化的理念。指在綠地的規劃和設汁的過程中進行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文脈的營構,建立具有歷史痕跡和文化精神的理念,形成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景觀設計者也要保持著清晰的思路,對所處的環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并將其融人設計。
(3)人性化理念。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創建良好的居住環境是塑造一個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應將人、自然與城市和諧統一的思想理念深刻貫穿于整個城市綠地規劃設計之中,把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更趨于自然,回歸自然。
(4)美學理念。合理的運用美學原理,把美和藝術的基本規律實施于城市綠地規劃設計之中,既是“以人為本”思想延伸,也是城市綠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原則。
(5)綜合規劃特色理念。要綜合考慮生態學因素、人的行為因素、美學因素、文化和藝術因素,并協調合理地搭配,體現自身特色。
(1)根據具體設計要求,結合抗震、人防、疏散等防災工程進行綜合設計。
(2)創造各種功能相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交流、休憩、散步、活動等需求的綠地景觀,使其成為充滿綠意和活力的娛樂場所。
(3)結合當地生態環境進行規劃設計,促進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協調、平穩均衡的發展。
在城市綠地的規劃過程中,苗木的規格、外形、種類、栽植與后期管理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而對立基之本的土壤卻很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不是土地貧瘠,使植物生長缺少所需要的養料,就是土壤質量差,各種建筑材料與生活垃圾混雜在其中;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夠,根本不能滿足植物生長要求,在這種的情況下,以現有管理制度和條件,奢談通過后期施肥來改良土壤一定是難以實現的。我們雖然想回填好土,但是卻突然發現,占用無數耕田(具備良好土壤)的城市,竟然到了“無土”可用的地步。
在綠地系統規劃過程中,首先要擬定出城市綠地的各項指標。擬定指標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不能一概而論。雖然歐美國家的許多城市的綠地指標都很高,但是我們只能參考絕不能照搬,中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分布及不均衡,許多重要資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綠地指標擬定過程中,必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做到切實可行。
依據國民的經濟水平和城市的發展規模,仔細研究城市綠地建設的水平與發展速度,擬定城市綠地的各項指標,這是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影響城市綠地指標的主要因素有:國民經濟水平、城市的自然條件、城市規模和城市性質等因素。
選擇合理的城市綠地布局,確定其范圍、積面、位置、性質、都是綠地系統規劃中一項重要工作。在綠地指標一定的情況下,怎樣去合理的布局,使其生態作用發揮最大化,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保持綠地的連接度。根據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城市綠地是由基質、廊道、斑塊構成的。一般城市綠地的斑塊之間的連接比較松散,廊道本身的寬度以及厚度不夠,不能很好地連接板塊形成良好的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綠地的連接不好,不僅會使城市生態群落的穩定性降低,生命力減弱,而且還會造成城市動植物的流動受阻。在以生態城市為目標的綠地系統規劃中,當加寬帶狀綠地的寬度,注意其群落厚度的建設和注意系統之間地連接,把城市的綠地建設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根據生態學原理,在城市中綠地的面積越大,植物群落的生長越容易達到豐富的程度,因而種群的穩定性越高。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大多數城市綠地分布比較分散,而且城市開放空間的綠地面積偏小,使其不能很好發揮其生態作用。城市是一個開放系統,應該從整個城市的層面上統一合理的規劃其綠地。
居住區35%綠地是否合理是要考慮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把更多的綠地放到城市開放空間中,把更得多的居民吸引到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中去,讓人們參與進來,互相交流來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樹木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主要承擔者,承擔著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樹種的規劃是城市綠地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樹種的規劃對整個城市良好生態系統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須認真研究。
樹種規劃的原則是樹種要豐富。從生態的角度看,樹種越豐富,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種群的生命力越旺盛。城市的氣候、土壤、等植物所需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差,樹種的選擇應該考慮樹種的豐富性,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增強其整個群落的生命力。
以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強,易成活,有地方特色,苗源多,應作為城市的主要綠化樹種。鄉土植物易于臨近區域的群落能流、物流、基因流的交換,形成本地原生生境或近似的原生生境,這是生態學所極力推薦和贊同的。
禁止大樹移植。有些人認為大樹進城是平常的事情,許多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許多省市的政府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政策,因為大樹移植會威脅到移出地區的生態環境。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也不利于地區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大樹經過斷根剪枝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恢復后的生命力也不夠旺盛,同時生存能力也會降低,壽命減短,這些都是不利于生態系統的建設。
我國現代城市建設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國家把城市化列入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全社會都不約而同地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地區人居環境中維系生態平衡地自然空間和滿足居民休閑生活需要地游憩地的場所,也是有較多人工活動參與培育經營地、有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地各類城市綠地的集合。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的建設與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為了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必須同步進行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
[1]和丕壯.道路綠化工程的景觀設計[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61~62.
[2]鄭西平.北京市道路綠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探討[J].中國園林,20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