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琪,曾 潔,梁 琨,徐 靜,黃永坤,齊志業,賀湘英,戚 勤,鐘慶華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兒科學是臨床醫學教學一類課程,其授課內容紛繁復雜,涵蓋了兒童各個年齡階段、 各個器官系統的不同疾病,教學任務十分緊湊。在醫學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醫學院引入了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即學分制。學分制要求教師在更加有限的課時數內把盡可能實用而完善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這種背景下 ,兒科學的教育理念也在隨之改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正確的教學方法,一味沿襲傳統的“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就會使學生對兒科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如何尋找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其能夠適應臨床實踐需求,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昆明醫學院兒科學教研室通過近4年的不斷摸索與實踐,逐步在臨床本科兒科學大課教學中推行了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現將其教學情況報道如下。
選擇某醫學院2003級~2006級臨床本科學生820人及醫療系學生813人為研究對象,在兒科學教學中分別應用案例引入式多媒體課件教學及傳統教學。所有授課教師均為副教授以上職稱。
1.2.1 傳統教學方法
以學科為中心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法,老師按預先準備的教學程序,有步驟地將原理、結論等講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目的。
1.2.2 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
1)標準案例的形成
采用案例教學法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與案例的選擇有很大關系。做好案例教學創新設計,是確保案例教學質量的關鍵[1~2]。因此在案例選擇時注意了以下問題:①案例的選擇嚴格謹慎。插入案例是根據需要,故要按照教材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所要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典型案例,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以便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②所選的案例形式要簡單、內容豐富,案例的編寫要簡明扼要、緊扣課堂目標及知識點,同時根據教學目標適當的應用專業術語進行形象地表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③案例的選擇和編寫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要有一定的難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恰當的病例,再有教師的啟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學習的重點。多媒體教學技術目前已是教師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把精品課程的多媒體課件與臨床案例有機融合,構建了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新型教學課件。
2)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
根據教學大綱所要求掌握的重點以及該堂課的難點提出要求學生重點思考的問題,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學習重點和方向。
3)課堂討論
每個病例中設計若干知識點,分別引出關于病因、病理、診斷及治療的討論。討論形式為問答及代表發言等形式。討論過程中為了確保每一項教學內容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負責控制課程的進度。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歸納臨床特點、輔助檢查、診治思路等幫助學生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識別并能歸納總結典型的臨床特征,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臨床思維。
4)教師點評
由教師對討論的內容進行整理、總結、分析,廣泛聯系相關學科知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構架。
1.3.1 問卷調查
采用自填式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課堂內容及學習效果的評價及對授課教師滿意程度的評價,問卷在課后發放并當場回收。
1.3.2 考試成績
包括期末理論考試(占期末理論成績的 85%)及病案分析(占期末理論成績的 15%)成績,考試進行統一命題及閱卷。
1.3.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軟件包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方法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χ2檢驗或t檢驗。
共發放不記名調查表1633份,全部回收,結果見表1。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堂內容、學習效果的評價均優于傳統教學方法(P<0.01)。在以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的學生中,550(67.7%)人對授課教師比較滿意,在以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的學生中,804(98.0%)人對授課教師比較滿意。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學生對授課教師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方法(P<0.01)。

表1 兩種教學方法學生對課堂內容及學習效果的評價(人)
以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為74.2±10.8分;以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為88.4±12.2分,明顯高于以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成績(PA<0.01)。
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尤其是醫學教育,已經從“講授式”向“以問題為中心(Problem-Based Leamlng,PBL)”和“以案例為中心(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啟發式、討論式發展[3]。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經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推廣和完善,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4]。目前,案例教學法正逐步應用于醫學院校的各專業的教學實踐,是順應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要求的一種教學方法[5]。
依照現行兒科學教學大綱,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并編寫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了解案例的數據、事實細節,并熟悉相關的材料,進行案例-多媒體課件模式的融合。針對每一個具體教學單元,確保把大綱要求的重點內容和最適宜改革的課程教給學生,投入多元化的教學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首次接受的知識不再艱澀枯燥。而為了確保每一項教學內容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課前鼓勵學生追本溯源、融會貫通,在學習中有效地串聯相應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及藥理等基礎知識。課程進行中首先給出教學案例和問題啟發,課堂闡述重點內容并引導歸納臨床特點、輔助檢查、診治思路等,幫助學生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識別并能歸納總結典型的臨床特征,培養系統的臨床思維,同時把學習的時間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課中及課后都能積極的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融會貫通的學習。
該研究結果表明,在接受以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的學生中,91.0%的學生認為對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幫助,92.6%的學生認為對提高學習效益有幫助,87.8%的學生認為對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有幫助,90.7%的學生認為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幫助,99.3%的學生對授課教師比較滿意,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學生對課堂內容、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滿意度及兒科學期末考試成績均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兒科學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是以實際病例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是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具體應用。該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中的案例遴選于真實臨床場景,以病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發揮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雙邊互動作用,強化總體目標和突出自學思考,強調幫助學生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識別并能歸納總結典型的臨床特征,同時為即將展開的臨床實踐奠定了基礎,訓練了醫學生的臨床思維。案例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強化知識的吸收,縮短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有效解決了有限課時與教學效果的矛盾。基于讓學生立體掌握臨床常見疾病原則下,鼓勵學生有針對性的在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查缺補漏,進一步深入學習、自我評價。案例教學法能拓展學生的科學研究視野。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個體化地在其感興趣的醫學領域探索問題,通過大量閱讀文獻和集體討論等方法找到解答問題的線索,培養醫學生掌握醫學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
案例引入式多媒體教學方法在應用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學問題的提出和梳理。這需要指導教師大量地查閱相關領域文獻,跟進學科前沿和該領域的發展。如何進一步歷練該教學方法在兒科學整體綜合教學中的運用,值得臨床教師深入探索。如何選擇更優質的教學病例、合理設計多媒體及對于師資的專業化培訓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中仍有很大的空間。
[1]陳紅武,黃 錚.基于網絡案例教學法在兒童腹瀉病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3):565-567.
[2]劉亞莉,遲素敏,裴建明.案例教學在本科生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5):82-83.
[3]孫 旭,溫機靈,王學雷,等.可視化病案教學在泌尿外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1(11):89-90.
[4]韓 旭,史金娜,孫宇輝,等.婦產科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2):386-388.
[5]閆鳳武,孫正海,曹運華.案例教學法在精神病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4):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