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馮潔
海洋經濟,浙江發展新坐標
——發展浙江海洋經濟五人談
文/本刊記者 馮潔

【核心提示】靠海而居,向海而生。下一個五年,甚至是更長的發展時期內,海洋經濟將成為浙江人謀求發展的一個全新坐標。時值“十二五”開局之際,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的獲批,更加篤定了浙江發展海洋經濟的信念與決心。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如何謀定而后動,為浙江海洋經濟找到一條最適宜的發展道路?規劃只是第一步,如何付諸現實,則是下一步需要關注的。
近日,本刊就該話題采訪了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劉亭、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張善坤、浙江省發改委海經辦調研員李克川、浙江省發改委海經辦副主任苗永生、浙江省發改委海經辦副主任科員樓向輝。
記者: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復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雖然是海洋資源大省,卻不是海洋經濟強省。數據顯示,浙江的海洋生產總值從2 0 0 6年的1 8 4 6億元增加到2 0 1 0年的3 5 0 0億元,其海洋生產總值約為廣東、山東、上海的1/2。您認為,與這些地區相比,浙江未來3 0年發展海洋經濟的制勝點是什么?具有哪些既有優勢?
劉亭: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海洋生產總值這個概念是根據2 0 0 6年底制定的《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 B/T 2 0 7 9 4-2 0 0 6)提出的,之前海洋經濟統計常用的指標是海洋經濟總產出。根據國家海洋局統計,2 0 0 5年浙江、山東、上海的海洋經濟總產出基本相當,均在3 0 0 0億元附近,廣東最多,約為3 6 0 0億元。之后,由于各省市海洋經濟統計的主體、口徑、方式等不同,海洋生產總值統計值的差距不斷拉大。相對來說,浙江進行海洋生產總值統計較為嚴謹。如濱海旅游,盡管擁有舟山這樣的全國知名海洋旅游勝地,但全部增加值也僅約2 5 0億元,遠遠低于其他省市。因此,對海洋生產總值的大小,既要看重橫向對比,更應關注自身的發展增速與質量提升。

其次,相比廣東、山東、上海等省市,浙江未來3 0年發展海洋經濟的制勝點,在我看來,主要在于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真正加快其從海洋經濟亮點向增長點的大轉變。一是要做大做強“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這是我省的獨特優勢,重心是抓好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建設,并以此帶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的加快發展。二是要做大做強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工業,我省是新興的船舶工業大省,幾年時間內就躍居全國前三甲,海洋工程裝備則集中體現了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基礎技術能力,產業鏈很長、區域帶動能力很強。三是要做大做強濱海旅游業。濱海旅游是旅游發展大方向,潛力巨大,我省要結合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扶持濱海旅游發展,加快形成一批亞太知名的濱海旅游勝地。除這三項外,也要進一步扶持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能開發等產業,并積極配合國家戰略,支持發展深海勘測開發業。
浙江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既具有現實優勢,又具有發展優勢?,F實優勢主要體現在我省所具有的海洋資源、區位、產業、科教等方面的優勢。在我看來,還要看到今后發展中將會體現出來的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戰略優勢,國家相關部委將和省政府、省相關部門積極合作,制定出臺系列支持政策,落實一批重大產業、基建、科研、環保等項目,實施一批海洋綜合管理、對外開放等體制機制創新。二是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這是國家對浙江港航發展的新定位,目前浙江已有較好基礎,如寧波—舟山港是全球最大綜合港、第六大集裝箱港,但這篇文章還大有深化、拓展空間,核心就是要抓好“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三是體制機制相對靈活的優勢,特別是民營經濟相對發達,例如浙江船舶工業的主體就是民營經濟,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但也應看到,目前產業準入的或明或暗的門檻還較多,這次《規劃》明確要推進溫州和臺州民營經濟創新示范區建設,這篇文章也要高度重視,抓住契機,切實抓好。
記者:在順應發展大勢、助推海洋經濟的大環境之下,對政府而言,如何為這一充滿生機的發展領域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張善坤: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全省各地都在為“海”而動,風聲水起。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已成為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轉型升級的大載體,更是推進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的集合體。與兄弟省市相比,加快構建“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和建設舟山群島新區,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三大亮點;這三大亮點也是三大重點,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的優勢條件和戰略發展的需要,并結合中國工程院等院士專家的意見,經過反復論證權衡后確定的。
為落實這三大重點建設任務,國務院批準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賦予我省一系列的機制創新與政策保障措施:在創新海島開發保護體制方面,主要是加大重要海島開發力度,完善重要海島基礎設施配套,加強無居民海島保護;在創新海洋開放體制方面,主要是擴大海洋合作交流,健全海洋開放平臺,鼓勵民營經濟積極參與海洋開發;在創新海洋開發投入體制方面,主要是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增強金融服務扶持;在創新用海用地管理體制方面,主要是加大科學用地和科學用海支持力度;在創新海洋綜合管理體制方面,主要是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完善執法體制,加強審批管理;在加強組織領導方面,主要是發揮國家發改委等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作用,發揮省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領導協調作用,發揮沿海各市縣政府及海洋組織領導機構的協調推進作用。
記者:2 0 1 1年3月1 4日,舟山群島新區正式寫入全國“十二五”規劃,規劃瞄準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動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請問,舟山群島新區在浙江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當地政府應如何從政策層面加快推進這一進程?
李克川:舟山的開發開放不僅僅是舟山的問題,它還應該是浙江的戰略問題,也是全國的戰略問題。長期以來,舟山作為祖國前沿要塞和東海前哨,一直承擔著站崗放哨的海防任務,為國防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舟山是我國唯一的群島型設區市,在我國內外開放扇面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2 0 1 0年5月,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提出“建設浙江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今年2月2 5日,國務院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首次提出“探索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最近,全國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再次明確提出推進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等區域發展。這是我省繼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又一個海洋經濟發展新的重大戰略決策。
首先,建設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可以加快舟山深水港群開發,打造以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貿易為主的國際物流島,增強我國大宗戰略物資儲備中轉能力,確保我國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大宗戰略物資供給安全。其次,寧波—舟山港是我省“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建設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更有助于暢通南北海運、江海聯運通道,豐富我省港航功能,完善我省“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我省港航服務業在長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再次,建設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推進現代海洋產業的培育發展,有助于為我省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海洋海島特色的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新路徑。另外,建設舟山群島新區,還有助于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進海洋、海島資源的綜合開發管理,為海洋海島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保護積累經驗。
推進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從政府層面來講,當前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是要做好頂層設計,抓緊編制好舟山群島新區規劃;第二件是出臺扶持政策,支持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第三件是做好項目安排,為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提供支撐保障。從目前我國已有的3個新區建設情況看,政策支持對于推進新區建設是最直接、最有效,且有效性與持續性都很強的因素。從省級層面來講,一方面,要真正落實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若干意見》有關內容,切實加大對舟山群島新區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舟山群島新區推進上升國家戰略的有利時機,加強與國家部委的溝通銜接,想方設法爭取國家部委的理解與支持,確保舟山群島新區規劃有關政策內容的“含金量”。
記者:長期來,浙江臨海臨港產業比重過大,而現代、高端產業的發展卻舉步維艱,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還遠遠不夠。未來,浙江應如何提升海洋經濟的科技含量,發展現代、高端的海洋產業?
苗永生:《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中提出,到2 0 1 5年,示范區內R&D比重達到2.5%,科技貢獻率達7 0%以上;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3 0%以上。在加強海洋科技教育方面,重點是提升海洋類院校實力,加快涉海人才隊伍建設,構筑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加強海洋文化建設,增強科教文化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在扶持發展海洋新興產業方面,將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相結合,增加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研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將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海洋經濟支柱產業。
重點發展海洋裝備和高端船舶制造業,形成長鏈條、大配套能力,建成我國重要的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圍繞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有序布局沿海核電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積極開發海島和近海風能、潮汐能、潮流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打造重要的海洋能研究與開發基地,擴大天然氣的應用規模,壯大L N G冷能產業鏈。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和生物制品產業,加強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重點發展生物性原料與衍生品、功能性產品和藥物,成為國內重要的海洋生物醫藥和生物制品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海水利用業,把海水淡化納入市政飲用水工程范疇,加快建設一批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示范城市,鼓勵海水直接利用和循環利用,擴大海水直接利用規模。積極推進海洋勘探開發業,加強中國大洋勘查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建設,支持開展深海探測、深海生物資源開發、深海取樣、海底觀測等深海裝備研制工作,增強海洋勘探開發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記者:“以港口為依托,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是浙江發展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方向,未來,以寧波、舟山為代表的浙江沿海各地應如何下好“海陸聯動”這盤大棋,加快港航物流發展的速度,提升其創新程度?
樓向輝:浙江民營經濟非常發達,投資欲望強勁,這是浙江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優勢。陸域經濟的發展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海洋經濟發展又能夠促進陸域經濟更好的發展。特別是發展港航物流服務業,需要有大量的物資和商品的進出需求為支撐,因此海陸之間應該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要注重海陸聯動統籌發展,把海洋資源的優勢和陸域產業、科技、人才等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海陸發展在戰略規劃、空間布局、產業優化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加快港航物流服務業的發展。
一是發揮現有優勢,創新發展模式?;谡憬暮0毒€和港口優勢,以及良好的發展基礎,可以進一步發揮我省儲運規模較大的石油、金屬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優勢,加快推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和重要能源資源儲運基地建設,提升貿易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流通加工、分撥配送、國家采購、轉口貿易等增值服務,提高物流增值的綜合經濟效益。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配套能力。完善進港航道、錨地、疏港公路鐵路和重要樞紐等集疏運網絡,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整合港口資源,建設一批深水港區,提高港口通過能力,滿足未來超大型干散貨輪和集裝箱航運需要。加強港口合作,拓展義烏、衢州、麗水等“內陸港”服務功能,建設區域性資源配置中心、集裝箱和大宗商品的集散中心。推進多式聯運系統建設,增強江海、海陸和??章撨\能力。發揮水水中轉優勢,開辟內支線和國家航運,按照港區聯動、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等現代物流的要求,拓展港口功能。
三是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加快港航服務領域的金融創新,提升電子口岸信息系統,增強港航物流的服務能力。堅持交易、金融、信息有機一體,同步發展。積極發展船舶融資、航運資金匯兌與結算等航運金融服務。提升電子口岸信息系統的服務功能,加快港口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同時,還要加強寧波、舟山等口岸的通關服務能力,加強對貨源物流的研究,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發揮寧波—舟山港的吞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