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三林
首季經濟運行特點及趨勢判斷
文/金三林
受基數和政策調整因素的影響,2011年我國經濟將呈“前低后高”的態勢,預計一季度為全年增長的谷底,隨后增長率將逐季提高
一 季度,全球經濟受日本大地震、利比亞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一些震蕩,但只要事態可控,全球經濟仍可望持續復蘇。國內投資、消費、出口增速均有所下降,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較高,但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全面實施以及各項宏觀政策的落實到位,國內投資、消費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9%以上。
I M F預計2 0 1 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4%,比2 0 1 0年1 0月的預測值上調了0.2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上調到2.5%(美、日、歐分別上調到3.0%、1.6%和1.5%),新興經濟體上調到6.5%(亞洲新興經濟體為8.4%)。但3月份發生的日本三重災難(地震、海嘯和核事故)以及利比亞危機又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了一些新的不確定因素。
此次地震給日本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令本就脆弱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世界銀行3月份發布的《東亞經濟半年報》認為,日本9級大地震及海嘯,將給日本帶來1 2 2 0億至2 3 5 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約占日本G D P的2.5%至4%,日本經濟的下滑勢必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日本是全球供應鏈上至關重要的一環,其基礎設施受損將波及全球供應鏈。地震的重災區東北部沿海,分布著電子、汽車等眾多重要產業,震后汽車零配件、電子元器件等上游商品供貨停滯,已造成中國等國家相關行業產量下降、價格上升。
震后日本政府為了穩定日元而注入了大量資金(在災后一周內便注資逾3 0萬億日元,約相當于4 0 0 0余億美元或美國Q E 2的2/3),對全球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會產生沖擊。同時為了獲取災后重建的巨額資金,日本政府可能大規模發行國債,或大量拋售手中持有的美國國債,可能使全球進入一個高風險的債務動蕩期。
利比亞危機已波及整個中東,對這一地區的石油供應形成沖擊。歐盟統計局3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歐元區能源價格同比上漲1 3.1%,是推動歐元區1 7國物價走高的主要因素。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歐元區2月份按年率計算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2.4%。這種供給沖擊造成的通脹壓力,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威脅,也使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更為兩難。
受基數和政策調整因素的影響,2 0 1 1年我國經濟將呈“前低后高”的態勢,預計一季度為全年增長的谷底,隨后增長率將逐季提高。同時,上半年通脹壓力也趨于增強。
消費實際增速有較大下滑,但全年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降至2 0 0 8年1月以來最低。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汽車稅優惠政策和以舊換新政策取消,以及部分地區限購政策的實施,導致汽車類零售額增速從去年1 2月的3 7.2%降至今年2月的4.2%;二是前兩個月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 3.2%,增速同比下降了2 3.4個百分點,進而導致裝修、家電等行業的銷售大幅下降;三是物價上漲及通脹預期上升,導致居民實際購買力下降,還嚴重挫傷了消費者信心,央行的最新調查顯示,2 0 1 1年一季度儲戶的消費意愿降至1 9 9 9以來的最低。但2 0 1 1年支持消費增長的有利條件仍然較多:國民經濟繼續向預定目標發展,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為消費增長提供了基礎;居民收入將持續較快增長,特別是低端勞動力的工資上漲較快,今年國家還將適當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今年政府將繼續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
固定資產投資略有下降,全年增速仍可能處在高位。今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 4.9%,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從項目隸屬關系看,中央項目投資同比增長6.3%,同比下降約8個百分點;地方項目投資增長2 6.9%,同比下降約1個百分點。但受資源環境約束加強、治理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今年1-2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降2 3.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6 6.3個百分點,說明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速仍將下滑。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今年全國將開始實施1 0 0 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還將啟動水利、高速鐵路等新開工項目,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將形成重要支撐。從中長期來看,制造業投資會出現穩中下降的態勢,但今后兩年仍將保持一定增速。
貿易逆差出現,全年出口增速可能有較大回落。據海關統計,我國6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貿易逆差的出現在于進口走強和出口走弱,而進口走強則在于內需強勁增長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兩個方面。出口走弱也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春節長假,導致2月出口增速明顯放緩;另一個是近兩年新出現的情況,即節后的民工荒導致企業開工不足。后一個因素的影響在今后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從全年來看,世界經濟增速回調,全球貿易增長減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產品出口將面臨更高的貿易壁壘。重啟人民幣匯改進程后,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增強,再疊加上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會對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同時,2 0 1 0年出口高基數、日本地震導致的供應鏈中斷等因素也會對我國出口產生一定影響。綜合上述因素,預計2 0 1 1年我國出口增長將有一定幅度回落,進口增速會略高于出口,貿易順差較2 0 1 0年可能會有較大下降。
居民消費價格居高不下,通脹壓力短期不減。2 0 1 1年,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顯著增加:一是食品價格上漲的動力仍較強。受勞動力成本、農資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的影響,農產品價格中樞水平將會持續上漲,一直持續到劉易斯轉折階段結束。二是盡管部分城市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的勢頭得到了明顯的遏制,但價格水平總體仍然較高,而且限購等政策的出臺還會加大房租上漲的壓力。三是工資上漲具有剛性。受勞動力供求關系轉折性變化和政府“兩個同步”政策(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疊加影響,未來我國普通勞動力工資將持續上漲。工資上升對勞動生產率較高的制造業影響有限,但對勞動生產率不高的服務業和農業將會產生較大影響。四是輸入性影響。受美元貶值、地緣政治危機、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仍可能繼續波動上漲,并通過進口、期貨市場等渠道傳導到國內。再考慮到翹尾因素的影響,全年C P I同比增速將會前高后低,全年均值可能在4%-5%左右,少數月份可能會突破5%。
以調結構和惠民生為重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年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有所下降,在政策的著力點上,將更加注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視穩定物價總水平,同時積極防范財政風險。一是促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收入。二是著力優化投資結構,中央公共財政基建投資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促進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支持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三是調整完善稅收政策,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推行增值稅改革試點,完善消費稅制度,分步實施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推進資源稅改革。四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三農”、欠發達地區、社會事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重點支出。
以有效管理流動性為重點,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是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但2 0 1 1年度貸款總量目標會低于2 0 1 0年。二是繼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節能環保、西部大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扶貧、災后重建的支持。三是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可能繼續小幅升值,但不太可能一次性大幅升值。四是統籌考慮經濟增長質量和價格上漲幅度,適時調整利率。若價格上漲較快,新漲價因素比較突出,有可能繼續小幅加息。
短期應急措施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抑制消費價格過快上漲。穩定物價總水平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一是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同時把握好天然氣、自來水等政府管理價格的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防止各類漲價因素同步疊加。二是大力發展生產,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三是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降低流通成本。四是加強價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五是完善補貼制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不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