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玲 丁華榮
(廣東省潮州市潮州醫(yī)院,廣東潮州521000)
高尿酸血癥未經(jīng)適當治療,最終可發(fā)展為高尿酸血癥性腎損害。高尿酸血癥腎損害在歐美國家為一種常見病,在我國因為近年飲食結構改變和生活水平提高,患病率逐年上升。高尿酸血癥腎損害早期表現(xiàn)為尿液濃縮功能受損,后逐漸出現(xiàn)間歇性蛋白尿,以后發(fā)展為持續(xù)性蛋白尿,隨著病情加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升高。尿毒癥是17%~25%高尿酸血癥腎損害患者的致死原因,預后不良。如能早期診斷并給予恰當?shù)闹委煟I臟病變可得到有效控制或停止發(fā)展,所以早期診斷非常重要。臨床上,Scr和尿素氮等檢測值超出正常范圍時,腎損害程度已比較嚴重。因此尋求高尿酸血癥患者早期腎損害的有效評價指標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通過對反映腎功能的各種指標進行檢測分析和對比,探討血清胱抑素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對高尿酸血癥腎損害的早期臨床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6月~2010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住院的痛風急性發(fā)作患者8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齡38~70歲。均符合197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分類標準及1985年Holmes標準,根據(jù)有高尿酸血癥(血尿酸≥416μmol/L)、間歇發(fā)作急性關節(jié)炎及X線檢查等明確診斷。并排除血液病、噻嗪類利尿藥和惡性腫瘤、化療等所致的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排除其他腎臟疾病、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及近期使用腎毒性藥物等。健康組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的正常體檢人群共82例,其中男71例,女11例,年齡38~71歲,并排除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及近期使用腎毒性藥物,既往腎臟疾病史。
cys C檢測使用乳膠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采用OLYMPUSAUS 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β2-MG測定使用反射比濁法,采用德林特定蛋白儀及配套試劑;Scr檢測采用Jafe速率法,采用奧林巴斯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計量數(shù)據(jù)用()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使用直線回歸統(tǒng)計。
健康組82例對象中,cys C、Scr及尿β2-MG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研究組和健康組體重指數(shù)(BMI)、年齡、scr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cys C、尿β2-MG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之間的各項指標比較(x± s)
cys C與尿β2-MG呈顯著正相關(r=0.9232,P<0.01),與Scr呈顯著正相關(r=0.6913,P< 0.01)。cys C與 尿β2-MG的相關性優(yōu)于其與Scr的相關性,并與尿β2-MG、Scr方向一致。
高尿酸血癥腎損害是由于血尿酸產(chǎn)生過多或排泄減少形成高尿酸血癥所致的腎損害,主要是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髓質引起的間質性腎炎。高尿酸對腎的直接損害作用可能與其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促炎癥反應及對內(nèi)皮功能損害引起高血壓等有關。高尿酸血癥腎損害主要病變?yōu)殚g質性反應和小管受損引起的間質性腎炎、間質纖維化、腎小球硬化等。早期腎損害無明顯臨床癥狀,常規(guī)檢查不能及早診斷,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在臨床上,當Scr和尿素氮升高時,腎功能損害已比較嚴重。早期診斷高尿酸血癥腎損害,對控制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尋求敏感、有效、可行的實驗室指標早期診斷高尿酸血癥腎損害極為重要。
cys 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中的成員之一,是一項近年才在臨床開展的檢測項目,分子量為13.359Da。機體內(nèi)所有有核細胞都能穩(wěn)定分泌,產(chǎn)生速率恒定,濃度不受年齡、性別、血脂、飲食、炎癥、肝臟疾病等干擾[1]。cys C幾乎全部由腎小球濾過,而且不受大多數(shù)藥物的影響,與腎小球濾過率有很好的相關性,cys C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一個良好指標[2]。有研究表明,在腎小球濾過功能發(fā)生改變的早期,可能病理上只有小球基底膜的輕微病變,而與β2-MG相近分子量的cys C在血中濃度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3]。本資料研究組和健康組Scr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ys C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表明cys C升高的發(fā)生明顯早于Scr的升高,并且cys C升高與腎臟損害的程度成正相關,這說明當腎小球濾過功能還處于輕度受損階段的時候,cys C升高比Scr升高更靈敏、更迅速,更能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程度,是早期診斷高尿酸血癥腎損害的敏感、可靠指標。
β2-MG是由淋巴細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細胞產(chǎn)生的一種小分子球蛋白,從腎小球自由濾過,速率恒定,其中99.9%在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并在腎小管上皮細胞中分解破壞,因而正常情況下β2-MG的排出量極微。尿液中排出β2-MG增高,則提示腎小管損害或濾過負荷增加,可作為評價腎小球和腎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標。由于β2-MG分子量小,且不與血漿蛋白結合,故可自由濾過腎小球,可較好地評估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小球濾過功能受阻時升高比肌酐要靈敏[4]。本資料研究組和健康組Scr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尿β2-MG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尿β2-MG的升高比Scr更早、更敏感,這與文獻報道一致。只有當腎小球濾過率嚴重下降時Scr和尿素氮才會升高,其靈敏度不如β2-MG[5]。
綜上所述,cys C和尿β2-MG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時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性均優(yōu)于Scr。聯(lián)合檢測cys C和尿β2-MG,可為高尿酸血癥早期腎損害及早提供臨床診斷依據(jù),做到早期診斷,這將極有利于早期腎損害的預防和控制,值得臨床推廣。
[1] Mussap M,Plebani M. Biochem istry and clinical role of human cys-tafion C[J]. Crit Rev Clin Lab Sei,2004,41(5):467-550.
[2] 張淑蘭,王銘超. 胱抑素C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 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2002,23(5):271-272.
[3] 李正浩,孟慶濤,郭潔. 血清β2-微球蛋白與胱抑素C的聯(lián)合檢測在過敏性紫癜腎損傷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0,18(3):67-69.
[4] 陸曉萍,沈文娟. 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和尿微量清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11(5):346-348.
[5] Oetting WS,Regers TB,Kriek TP,et al. Urirary beta2 micruglobolin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J]. Am J Kidney Dis,2006,47(5):89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