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琦
(福建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福田 351117)
由于客觀原因,職專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能力較差,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注入式”教學方式,往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學而無惑、學而無趣,最終導致“教師難教,學生厭學”的現狀。而新課程改革要求“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成長,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職專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導入情境,從而促進學生樂意接近數學、理解數學,在數學學習中學有所獲呢?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學導入情境的創設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藍藍的天空中,一群鳥在歡快地飛翔;
茫茫的草原上,一群羊在悠閑地散步;
清清的河水里,一群魚在自由地游動;
……
鳥群、羊群、魚群……都是“同一類對象集中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集合。這樣的意境導入,讓學生沉浸在熟悉的情景中,學生會感到格外親切、自然、現實,使學生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探索情境中,以趣導學,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同時也消除學生對數學難學的恐懼心理。
數學家高斯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數學天賦。據說,老師在數學課上出了一道題目:把1到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后把它們加起來。對于這些十歲左右的孩子,這道題目是比較難的,但是高斯很快就得到了正確的答案。而此時其他的孩子正忙碌地將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流出了汗水。小高斯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引領學生順著高斯的思路推導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
在講授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時,以現實生活中實例:教室門框的對邊是平行的,當門扇繞著門框的一邊轉動,門框的另一邊始終與門扇沒有公共點。這個事實說明了判定直線和平面平行有著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和操作確認等活動概括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時,課前要求學生準備一張三角形的紙片,上課時讓學生動手實驗:在紙片△ABC中,過點A作 AD⊥BC,垂足為D(見圖 1);然后沿AD把紙片翻折,再把翻折后的紙片中的BD、CD也都放在桌面上 (見圖2)。根據實驗過程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⑴翻折后的紙片中AD與BD、AD與CD有何位置關系?⑵AD與桌面有何位置關系?⑶要保證AD與桌面垂直,需要AD滿足什么條件?⑷若AD垂直于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直線,則AD垂直平面嗎?從而引導學生找出一種判定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方法。通過動手實驗,學生自己為自己提供真實的問題情境,便于學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圖1

結合課本內容適當地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數學史,不僅能讓學生感知與理解數學的發展,而且能喚起他們勇于探索的熱情。在學習對數的概念時介紹對數的發展史。16世紀,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導致天文學成為當時歐洲的熱門學科,可是由于當時數學計算的局限性,天文學家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計算那些繁雜的天文數字,因此浪費了若干年甚至畢生的寶貴時間。納皮爾也是當時的一位天文愛好者,為了簡化計算,他多年潛心研究大數字的計算技術,終于獨立發明了對數。16世紀初,當第一張對數表問世后,天文學家兼數學家的拉普拉斯滿腔熱情地稱贊這是一項 “使天文學家壽命倍增”的發明,伽俐略甚至說:“給我一個空間、時間及對數,我即可創造一個宇宙?!蓖ㄟ^數學家榜樣的力量去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中學習數學知識。
根據青少年好奇心的心理特點,上課導入就給學生創設一些趣味性問題,引發他們積極思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良好學習習慣。在講授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對學生說:“同學們,我愿意在一個月(按30天算)內第一天借給你們10000元,第二天借給你們20000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錢數都比前一天多10000元;但在這個月內你們必須:第一天還給我1分錢,第二天還給我2分錢,以后每天還的錢數是前一天的2倍。你們愿不愿意?”此問題一提出立即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這么“誘人”的條件到底有沒有陷阱?學生急于知道結果,可這是一個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問題,只有算出結果才能回答愿與不愿。通過這個例子,巧妙地將學習任務置于學生的最進發展規律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不但使學生產生求知的熱情及濃厚興趣,而且對引出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
從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出發,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自然引入,充分調動并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學習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時,先復習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如圖3所示,在 Rt△ABC 中,定義

將角α放在直角坐標系中,使得角α頂點與坐標原點重合,始邊在x軸的正半軸上(見圖4)。角α終邊上任取一點P(除原點外)的坐標為,它與原點的距離為,P過點作 PM⊥OX 軸于點 M,那么,。將銳角三角函數邊的比值轉化為坐標的比值,自然過渡到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促成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圖3

圖4
數學家認為,類比是發現的源泉,是偉大的引路人。在掌握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運用類比的方法,展開豐富的聯想,產生遷移,形成新的觀點,既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溝通,同時又鮮明地展示了知識的獲取過程,使學生更快地適應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如學習等差數列之后學習等比數列時,請學生回憶什么樣的數列是等差數列?引導學生對等比數列進行大膽地類比猜想,并舉出幾個實例。這樣的概念引入過程,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使學習過程生動有趣,學生不僅嘗到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興趣。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積累數學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從不同角度,創設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強的導入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探究中,這樣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就會在職專數學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娜.先聲奪人談導入.[J].福建職業與成人教育,2006,(7).
[2]薛金星總主編.中學教材全解高中數學必修[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8).
[3]婁小力.新課標下創設問題情境的途經.[J].高中數學教與學,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