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霞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鄭州 450012)
嬰兒巨細胞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在嬰兒期發病,具有肝細胞性黃疸、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升高及病理性肝臟體征(肝臟腫大或質地改變)等特點的疾病。巨細胞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組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廣泛,胎兒及免疫力低下的小嬰兒易受其侵害,肝臟是嬰兒期CMV感染的重要靶器官,巨細胞病毒可通過直接損害宿主細胞和免疫損傷引起肝細胞病變,若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膽管狹窄、閉鎖等,嚴重影響嬰兒健康。更昔洛韋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療效,但尚有部分患兒遷延不愈,本文旨在探討更昔洛韋聯合薄芝糖肽治療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的療效。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08~2010年住院的巨細胞病毒性肝炎患兒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巨細胞病毒性肝炎診斷方案[1]。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患兒年齡為20d~3個月,兩組性別及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接受更昔洛韋(湖北潛龍藥業有限公司,H20041910)、薄芝糖肽(北京賽生藥業有限公司,H11022156)治療。對照組:僅予更昔洛韋治療。在此基礎上予以護肝、退黃、補充維生素及補鈣等綜合治療。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轉氨酶水平指標相當,具有可比性(P>0.05)。
(1)肝功能: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2)臨床表現:皮膚黃疸消退情況、肝臟大小、質地。誘導治療階段每周查1次肝腎功能;維持治療階段每2~4周復查肝腎功能。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各指標的比較(±s)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各指標的比較(±s)
注:P >0.05
A L T(U/L) 總膽紅素(μm o l/L) 直接膽紅素(μm o l/L)實驗組 87.36±4.68 143.14±5.27 61.23±5.39對照組 84.72±5.73 145.25±6.52 57.83±4.86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各指標的比較(±s)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各指標的比較(±s)
注:P <0.05
A L T(U/L) 總膽紅素(μm o l/L) 直接膽紅素(μm o l/L)實驗組 14.83±4.26 62.15±4.56 20.67±6.32對照組 18.52±6.17 68.71±6.24 25.34±5.69
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以(±s)表示,多樣本均數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兒的皮膚黏膜黃疸較前消退,肝臟縮小變軟,較對照組效果明顯。
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谷丙轉氨酶、膽紅素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見表1、2。
巨細胞病毒性肝炎是嬰兒(包括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以黃疸、肝功能損害、肝脾腫大為主要臨床表現特征。巨細胞病毒通過直接損害宿主細胞和免疫損傷引起肝細胞病變[2],引起與免疫和炎癥反應有關的多種細胞基因、病毒基因的表達,從而引起細胞炎癥反應,肝組織受到直接或免疫損傷,發生大量肝細胞病變、壞死和凋亡,并導致膽汁淤積。本病預后不一,少數重癥患兒可因病情危重或肝硬化而死亡。更昔洛韋是一種廣譜抗DNA病毒藥物,對人CMV具有極強的抗病毒活性。近年來更昔洛韋用于治療巨細胞病毒性肝炎取得良好效果[3],但仍有部分患兒療效欠佳。
薄芝糖肽是從靈芝屬薄樹芝中分離出來的具有較高活性的糖肽類物質。研究表明,薄芝糖肽能明顯促進人體免疫細胞產生和釋放IFN-γ、IL-2和IL-6,增強機體免疫力和調節物質代謝的作用,使機體能有效的發揮免疫防護功能。臨床用于免疫系統疾病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4]。本研究結果顯示,更昔洛韋聯合薄芝糖肽在降低轉氨酶、肝臟縮小及退黃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更昔洛韋聯合薄芝糖肽治療巨細胞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消化學組. 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441.
[2] 才玉娟,黃志華.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華中醫學雜志,2008,32(5):379-381.
[3] 賀曉日,陳平洋,王濤,等.不同劑量更昔洛韋治療新生兒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11(8):641-644.
[4] 廖紅群,邱偉,王華彬.薄芝糖肽治療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08,1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