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蘭 魏 魏
(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046011)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
張新蘭 魏 魏
(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046011)
我院兒科近年來根據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對60例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男17例,女15例;日齡(5~28)d,出生體重(3120±360)g,胎齡(38.6±4.8)周。對照組28例,男15例,女13例;日齡(6~28)d,出生體重(2960±240)g,胎齡(38.1± 5.3)周。
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包括:①藍光照射:根據黃疸情況每天給予8~24h藍光照射;②應用酶誘導劑:魯米那5~8mg/(kg·d),分3次口服;③膽紅素水平高或上升快者給予白蛋白治療。
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用茵梔黃顆粒每次1g,每日3次,口服;媽咪愛0.5g溶于溫開水中口服,每日2次。
治療前后用經皮黃疸檢測儀每日監測兩組的膽紅素變化。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皮膚黃染明顯消退,TSB<119.7μmol/L;有效:皮膚黃染大部分消退,TSB為119.7~171μmol/L;無效:皮膚黃染消退不明顯,TSB>171μmol/L。
兩組治療前后膽紅素變化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膽紅素變化(±s)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膽紅素變化(±s)
組別例數治療前(μmol/L)治療后(μmol/L)治療天數(d)治療組32303.20±75.4062.17±35.855.16±1.52對照組28301.33±70.4292.24±54.376.61±1.8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治療組32例,顯效19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6%;對照組28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1.4%。
新生兒出生時膽紅素生成增多,新生兒每日生成膽紅素為8.8mg/kg,成人則為3.8mg/kg。其原因是:其一,胎兒血氧分壓低,紅細胞數量代償性增加,出生后血氧分壓升高,過多的紅細胞破壞;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短,且血紅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肝臟和其他組織中的血紅素及骨髓紅細胞前體較多[1]。其二,轉運膽紅素的能力不足。其三,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低下。其四,新生兒因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含量豐富,且活性很高,可很快將結合膽紅素分解為脂溶性未結合膽紅素,迅速被腸道重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使膽紅素的肝腸循環增加,造成高膽紅素血癥。如并發窒息、感染、酸中毒、開奶延遲、攝入不足、腸蠕動減少等情況,腸道正常菌群建立較晚,不能將腸道內的膽紅素還原成糞、尿膽元,均可使腸道內結合膽紅素排泄減少,可加重新生兒膽紅素血癥及其危害。因此,促進腸道膽紅素排泄,減少重吸收,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有效措施之一。
茵梔黃顆粒內含茵陳提取物、梔子提取物、黃芩苷、金銀花提取物,其中茵陳、梔子、黃芩苷均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效。黃芩雖清熱燥濕作用稍遜,因歸大腸經,取其瀉火解毒、通利大便及保肝利膽之功效,增加膽紅素自便中排出。金銀花有清熱解毒作用,從而加強清熱利濕作用,達到退黃作用。茵梔黃顆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作用,能溫和持久地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從而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促進膽紅素排泄。媽咪愛散劑的通用名稱為枯草桿菌二聯活菌多維顆粒制劑,每袋含有活菌干粉,維生素C、B族維生素、煙酰胺、乳酸鈣及氧化鋅。活菌主要由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組成,這兩種細菌是健康人腸道的正常菌群。本品沖服后能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促進腸道在短時間內維持正常菌群的最佳狀態[2]。媽咪愛散劑增加了腸道中糞鏈球菌和枯草桿菌的含量,抑制腸道中β-GD活性,減少腸道中膽紅素肝腸循環,從而降低了TSB值[3]。本研究表明,茵梔黃顆粒、媽咪愛具有加速膽紅素分解、促進膽紅素排泄的作用,可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阻止膽紅素重吸收,從而降低血膽紅素濃度。在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33.
[2]孫愛平,李淑風.媽咪愛對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影響的臨床觀察.新生兒雜志,1999,14(5):226.
[3]黃志華,蔡寶珍.微生態調節劑干預母乳性黃疸臨床觀察和機制探討.新生兒科雜志,2002,17(4):150.
201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