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卓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赤道幾內亞位于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西臨大西洋,北鄰喀麥隆,東、南與加蓬接壤。首都馬拉博是赤幾政治、文化的中心。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赤幾越來越多的展現在國際舞臺上,2011非洲聯盟首腦會議將在赤幾馬拉博召開,本項目就是借此契機修建,建成后的馬拉博國際會議中心將成為中非地區最大的會議中心,不僅能夠滿足赤幾政府舉辦重大國際、地區及國內會議的需求,同時具備舉辦國際大型會議的功能,將對赤幾發展會議、旅游事業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工程位于馬拉博市東部濱海地塊,整個項目用地北部臨海,并且在東北方向的海面上有座ISLOTES HORACIO島,島上景色優美。地塊朝東北向呈不規則梯形,用地北側為通往馬拉博市的濱海道路,西側是為其配套的別墅接待區,東側、南側為原生態熱帶雨林,視野及景觀非常好。國際會議中心項目用地約為90 968 m2,規劃建設1座4層的國際會議中心,總建筑面積約為27 000 m2。

圖1 非洲鼓
非洲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哺育勤勞善良的非洲人民,非洲文化的總體特征的整體一致性與多樣性并存,構建成了非洲文化鮮明的個性。如何將非洲本土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化國際會議中心的設計中成為本項目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并且,由于項目所在地位于熱帶,如何讓建筑符合當地的氣候及使用習慣,也是設計需要著重考慮的。經過多方案比較,最終,方案采用了“歡樂的非洲鼓”的設計概念,不僅能體現非洲文化傳統的質樸,而且也和本項目國際會議中心的的性質相呼應。在細節處理上,利用從非洲傳統裝飾藝術中提取和抽象出來的元素應用于遮陽構件設計中,并在建筑材料上優先選擇了當地的石材與木材,在降低造價的同時也更好的體現了本土特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利用遮陽、雨水回用等技術,既表現了非洲的地域文化特征,又使其融于動態的和諧中,降低了維護和日常營運費用(圖1、圖2)。

圖2 非洲傳統建筑柱廊
國際會議中心項目的設計應該反映赤道幾內亞國建設項目的最高水平,具有重大政治、歷史意義,其建筑形式、特色和創意需要反映出作為赤道幾內亞國國家會議中心的印象。建筑的總體風格應具有現代感,兼有非洲特色;外觀造型大氣而震撼,富于感染力。
整個國際會議中心用地東側及北側臨海,并且緊鄰通往市區的濱海大道,出入方便,交通便利,景色優美,視野景觀良好,是作為會議中心的絕佳用地。
會議中心用地由外側道路向內分為三部分,前部入口儀式廣場、中部主體建筑、后部停車場地及綠化休息廣場。
前部入口儀式廣場臨城市主干道——濱海大道,成為主要形象展示面,也是會議中心的主入口,便于與城市的聯系。同時儀式廣場的設置不僅作為人流的重要集散入口,并且也是舉行重大儀式的室外場所。
中部主體建筑呈長方形位于用地中心,并且順應地形朝東北向面向大海。建筑長向沿海面展開,以盡可能的增加人與海景接觸的機會。建筑兩側為景觀樹林,并分別設有會議中心次入口和總統、部長會議入口,另外,東南側的總統入口還正對ISLOTES HORACIO島,景色更加優美。
建筑后部特別設置的綠化休息廣場,為會議人員提供了一個會間休息的室外場所,讓人的行為融入到優美的景色中,整個設計更加人性化。綠化休息廣場兩側設置有大面積的綠化停車場地,并與用地內環形道路相接,方便使用。
通過對現場環境的分析,我們將國際會議中心的主入口設置于用地東北側,連接用地東北側的城市濱海道路;西北側入口為會議中心的次入口,方便分組會議人員出入;西南側入口為后勤服務通道;東南側入口為總統及部長會議入口,方便其在會議期間獨立出入。圍繞主體建筑形成內外兩圈環道,并與各入口相連,成為分區明確,聯系便捷,有效的交通系統。內環道解決場地內部車流和消防補救以及與西側的豪華別墅區的聯系,外環道供會議期間大量車流疏散(圖3)。

圖3 總平面圖
國際會議中心功能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位于建筑方形院落空間中心的主會議區、位于方形院落東南部體量的總統接待區、位于方形院落西北部體量的分組會議及辦公區、以及位于西北部體量一層基座內的設備及輔助用房區。而中心的方形院落空間成為聯系各功能區的紐帶,有機的將各功能區聯系成一體,相對獨立又能便捷聯系。
中心主會議區共三層,功能兩層為12 m通高的1000座大會議廳,并在二層6 m處局部設有樓座,并與大廳兩側分組會議區及總統接待區相平接。三層為100座小會議、200座中議區。各層會議廳外圍均設有相應的控制室、同聲傳譯、衛生間等輔助功能,會議使用滿足非盟會議等大型會議的需要。
東南部體量總統接待區共四層,一層為入口門廳區、冷餐休息、貴賓通道、安保服務等功能,二層為10套部長辦公及休息、接待區等功能,三、四層為4套總統辦公及休息、接待區,二至四層均能與中心主會議區實現平接,方便使用。
西北部體量共四層,一層為設備及輔助用房區;二至四層為分組會議及辦公區,其中,二層為會議辦公、新聞發布、圖書、醫療等功能,三、四層為分組會議室及相應的辦公、休息區、衛生間等輔助功能。

圖4 鳥瞰圖
在建筑風格的設計中,簡潔、大氣是我們對馬拉博國際會議中心建筑形象的理解,方案采用純凈的長方形體量烘托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向內側傾斜的主立面在現代柱廊的演繹下呈現盛大的氣勢,簡潔的方形體與立面細節的對比使建筑莊嚴肅穆,有如古代廟宇的神圣。整個建筑體量整體抬升放置于花崗石基座上,使建筑富于雕塑感與神圣感,成為永恒。基于對建筑功能與面積分配的理性分析,我們采用水平延伸的整體造型,138 m的超長體量極具震撼力,符合建筑應該具有的氣質,好像橫臥在非洲原野上的一塊巨石,成為絕對的地標(圖4~圖7)。

圖5 黃昏鳥瞰圖

圖6 內庭透視圖

圖7 現場照片
整個方案的造型設計還突出了對當地文化的理解和演繹,一方面,柱廊內采用當地傳統圖案立面遮陽,以及建筑立面采用當地黃色天然石材,其粗糙的質感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非洲鼓”代表盛大的慶典與歡樂,表達出人民的喜悅,而方案中以“歡樂的非洲鼓”為造型的圓形大會議廳體量也體現出代表著人民的聲音不斷向外傳遞的象征意義,與國際會議中心的功能性質十分貼切。帶有本土特色的現代風格會議中心的外觀融入到當地的城市肌理中,體現了我們對城市肌理和本土文化的尊重,必將成為馬拉博,乃至赤道幾內亞永久的豐碑。
合作設計:鄭勇,孫浩,張渝,楊進洪,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