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氟比洛芬脂超前鎮痛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鎮痛的影響
郭亮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疼痛可誘發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1],超前鎮痛可阻止傷害性刺激傳入,抑制中樞神經敏化效應。氟比洛芬酯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中作用較強者,能較好發揮術后鎮痛作用。2009年 3月至 2010年 9月間我們應用氟比洛芬酯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超前鎮痛,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2例患者中男 35例,女 27例,年齡 24~67歲,平均 40.5歲,ASAⅠ ~Ⅱ級,排除手術時間短于 30min或長于 120min以及中轉剖腹手術者。患者心、肺、肝、腎功能正常;術前 72h內未使用過阿片類及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無慢性疼痛病史及藥物、酒精濫用史;無潰瘍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礙;無氟比洛芬酯類藥物過敏史。將 6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1例,術前告知患者研究目的并經患者簽字同意,掌握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觀察組患者術前靜脈注入氟比洛芬酯 1mg/kg,對照組患者注入生理鹽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均未用術前藥物,采用氣管插管麻醉;丙泊酚 2mg/kg、雷米芬太尼 1μg/kg、維庫溴銨 0.1mg/kg靜注麻醉誘導,丙泊酚 4~8mg/(kg·h)、雷米芬太尼0.2~0.3μg/(kg·h)微量泵靜脈注射麻醉維持,維庫溴銨0.06~0.08mg/(kg·h)維持肌松。觀察組患者于切皮前靜注氟比洛芬酯 1mg/kg,3~5min注入完畢;對照組患者切皮前靜注生理鹽水 5ml。術中監測 BP、HR、SPO2、ECG及 PET CO2,手術結束前 30m in停止追加鎮痛藥物,術畢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氣管導管拔除、能準確回答姓名時送返病房,疼痛不能忍受者給予哌替啶肌內注射。
1.3 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估靜息狀態及用力呼吸時的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3分為良好;3~4分為基本滿意;>5分為差,需額外給予鎮痛藥物;10分為劇痛。記錄術后 2、4、8、12、24h VAS評分數,術后 12h咽喉痛發生情況及惡心、嘔吐、尿潴留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應用鎮痛藥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0.0軟件包處理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觀察組 56~93min,平均 70min;對照組 54~97min,平均 73m in;麻醉平均時間觀察組 103min;對照組106m in;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見(表1),術后 2、4、8、12hVAS評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術后 24h 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 VAS(±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 VAS(±s)
注:*與觀察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組別 2h(T2) 4h(T4) 8h(T8) 12h(T12) 24h(T24)觀察組 3.12±0.63 3.21±0.74 3.39±0.78 3.82±0.81 3.51±0.59對照組 5.78±0.72* 4.63±0.72* 4.37±0.65* 5.52±0.77* 3.70±0.68
2.2 術后對鎮痛藥物需求例數觀察組 4例,對照組 10例;術后 12h咽喉痛發生例數觀察組 5例,對照組 15例;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術后 48h內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及尿潴留等并發癥 4例,對照組出現 5例,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疼痛主要為腹壁傷口痛及內臟痛,與氣腹刺激膈神經、肌纖維斷裂、局部腹膜炎、內臟黏膜暫時性缺血及殘留 CO2誘發、加重局部炎癥反應有關,部分患者需使用鎮痛藥物。超前鎮痛始于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之前,防止中樞敏化,減輕刺激所致中樞神經元興奮,減輕或消除術后疼痛及異常感受,可達術后鎮痛之目的。
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抑制環氧化酶,降低外周和中樞前列腺素產生,減弱有害刺激所致中樞敏化,為超前鎮痛較理想藥物。氟比洛芬酯脂具有靶向性,微球載體制劑經靜脈注射后選擇性聚集在手術切口、腫瘤及血管損傷部位,迅速水解為其活性代謝產物氟比洛芬,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鎮痛效應。靜脈給藥后血藥濃度迅速上升,起效時間縮短,消除半衰期約 5.8h,藥物成分可控制性釋放,作用時間延長;全麻術后咽喉痛與插管所致局部黏膜損傷及炎癥有關,氟比洛芬酯可減輕其咽喉炎癥、水腫,減輕疼痛。作為非選擇性環氧化酶抑制劑,氟比洛芬酯可同時抑制環氧化酶Ⅱ及環氧化酶Ⅰ,對胃腸道可能有刺激作用,引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研究表明,經腹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 30min靜脈注射氟比洛芬酯 1mg/kg,可降低術后 24h內疼痛程度,亦能較好的滿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快速有效的鎮痛要求[2,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 2、4、8、12h VAS評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需給予鎮痛藥物者及術后 12h咽喉痛發生例數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術后24h VAS評分及術后惡心嘔吐、尿潴留等副作用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患者術中生命征平穩,術后蘇醒迅速,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鎮痛安全可行。術前應用氟比洛芬酯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有一定的超前鎮痛效應,因其超前鎮痛作用較弱,不能緩解較劇烈疼痛,臨床可與阿片類藥物復合應用,以降低劑量,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1] Tenconi SM,Boni L,Colombo EM,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s day-surgery procedure;current indications and patients'selection.Int JSurg,2008,6Supp11;S86.
[2] 謝言虎,方才,周玲,等.氟比洛芬酯用于膽囊切除術患者超前鎮痛的臨床效果觀察.安徽醫藥,2006,10:571-572.
[3] 曾志文,陳偉元,曾金祥.氟比洛芬酯治療腹腔鏡膽囊術術后急性疼痛的臨床研究.中國內鏡雜志,2006,12(10):1082.
476100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科
book=5,ebook=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