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
三種交叉配血實驗方法應用效果評價
張國平
目的對鹽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試驗進行比較,評價三種交叉配血試驗方法的應用效果。方法輸血送檢血液標本 1253例,同時選用鹽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進行交叉配血試驗。結果鹽水法發現 1例陽性結果,凝聚胺法發現 3例陽性結果,且與抗人球蛋白法結果吻合。結論凝聚胺交叉配血試驗是安全有效、簡便快速、切實可行的交叉配血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鹽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試驗
交叉配血試驗是輸血前一項重要的常規工作,其目的是檢測受血者與供血者抗原抗體是否相容,防止輸血反應發生,確保臨床輸血安全。由于鹽水法具有簡便快速的特點,在交叉配血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鹽水法交叉配血試驗只能檢出不相配合的完全抗體(天然抗體IgM),而不能檢出不完全抗體(免疫性抗體IgG)[1],使其安全性受到了極大限制。為此,我們選用低離子凝聚胺(polybrene)法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并和鹽水法、抗人球蛋白法進行了比較,取得了滿意效果。
1.1 一般資料 輸血送檢血液標本 1253例。
1.2 試劑 抗 A、抗 B標準血清由長春博德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A型、B型試劑紅細胞由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鹽水抗 D血清由英國勞博公司生產提供;廣譜抗球蛋白試劑由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polybrene試劑由臺灣東耀企業有限公司提供。
1.3 主要儀器 KA-2200細胞洗滌離心機(日本 KUBOTA),微量移液器。
1.4 血型鑒定 按照有關規范要求,對受血者及獻血者血液標本進行 ABO血型及 Rh血型鑒定[2]。選用與受血者ABO血型及Rh血型同型的獻血者血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
1.5 交叉配血方法
1.5.1 凝聚胺配血法交叉配血試驗,嚴格遵守試劑說明書。注意必須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以避免弱凝集現象的漏檢。
1.5.2 鹽水法交叉配血試驗及抗人球蛋白法(Coombs)交叉配血試驗按有關文獻要求進行操作[3]。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百分率進行統計處理。
1253例凝聚胺法與傳統的交叉配血法結果見表1。

表11253 例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和傳統配血法結果比較(例,%)
1253例交叉配血試驗中,鹽水法出現凝集陽性結果 1例,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均為 3例。其中 1例患者鹽水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均為陽性結果,臨床診斷及實驗室檢測證實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法出現凝集陽性結果的另外2例,凝聚胺法也為陽性結果,2例患者均為多次輸血的血液病患者。
傳統的交叉配血有鹽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試驗等方法。鹽水配血法雖然簡便快速,但不能檢出免疫性抗體,單用鹽水法配血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需增加木瓜酶法或抗人球蛋白法,檢出免疫性抗體引起的配血不合,以進一步減少輸血安全隱患。但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存在操作步驟繁瑣、反應時間長、試劑效期短等缺點,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凝聚胺法是一種簡便、快速、可靠的交叉配血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凝聚胺是多價陽離子聚合物,能中和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降低 Zeta電位,引起紅細胞非特異性凝聚,凝聚現象是可逆的。當紅細胞與血清在低離子介質中孵育,IgG抗體與紅細胞表面上的相應抗原結合后在凝聚胺的作用下發生特異性凝集,凝集是不可逆的。當加入枸櫞酸鈉重懸液后,枸櫞酸根的負電荷中和凝聚胺上的正電荷,非特異性的凝聚現象消失,而真正的特異性凝集不消失。
由表1可見,鹽水法只發現了 1例陽性凝集現象,而凝聚胺法發現了 3例陽性凝集現象,與抗人球蛋白法結果完全吻合。聚凝胺法可以檢出 IgM與IgG兩種性質的抗體,可發現能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絕大多數抗體,故本法已逐漸推廣使用。但有文獻報道,聚凝胺法對Kell血型系統的部分抗體如抗 K、抗 Kpa、抗 Kpb不理想,而我國人群的 K基因頻率幾乎為 0,kk型幾乎為 100%,至今未發現 Kell血型系統的抗體。
綜上所述,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試驗能檢出大多數不規則抗體,是安全有效、簡便快速的交叉配血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 王培華.輸血技術學.第 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6-13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衛醫發[2000]184號.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 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62-264.
454000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