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凡生,北京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總裁兼慧聰網CEO,國內知識經濟的倡導人和先行者。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在中國經濟學與改革理論研究方面有眾多成果。扎實的經濟學與體制政策研究,成為他日后建立慧聰業務系統與公司體制的重要基礎。1987-1990年他歷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所聯絡室主任,所辦主任,并出任體改所、發展所、中信國際所三所聯辦的中國西部開發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1992年,在中關村用7萬元開始了創業之旅,一家叫慧聰的小公司成立了。而今,曾經出現在這條街上的各種“個體戶”都早已銷聲匿跡,只有一家叫“無名居”的飯館和慧聰活了下來。
十余年間他極力推動的勞動股份制,一度被人指責為“騙人的把戲”,也一舉打造了126個百萬富翁……“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錢的人才是白手之人。而19年前的我,擁有知識,擁有信念。所以,我不是白手起家。”在中關村,郭凡生一向以“能言善辯”著稱,他提出了自己的“白手起家論”。

蔣錫培,現任遠東控股董事長,高級經濟師,江蘇遠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他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科技部十大杰出跨世紀科技人才、中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高中畢業后,蔣錫培當過鐘表匠,辦過儀表廠。1990年2月,27歲的蔣錫培籌資180萬元(出資比例占總出資額的80%),帶領28名青年好友,創辦了范道電工塑料廠(遠東集團前身)。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遠東集團已成為擁有12億元資產、年銷售25億元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涉及電線電纜、新材料、醫藥、投資、證券、管理咨詢等領域。
1992年,遠東審時度勢,毅然將私營企業改制為鄉辦集體企業,為企業贏得了當時極為可貴的發展環境。三年后,遠東又及時將企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使企業保持了活力。1997年,為了解決企業資金瓶頸、實現市場擴張,遠東與中國華能集團等四家大型國有企業合資組建了被稱為雙贏模式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2001年,遠東實施第四次改制,將公司徹底改造成規范的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在制度上保證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徐新,今日資本集團創始人、總裁,中國風險投資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國最優秀的風險投資家之一。擁有在中國10年以上的風險投資經驗。曾任霸凌投資(亞洲)公司的中國區董事和總經理。
作為中國第一的網絡招聘公司——中華英才網的初始投資者和董事會主席,徐新領導該公司從最初的5名員工成長為今天擁有1000余名員工和11家分公司的全國著名招聘企業。
自1998年初加入霸凌投資以來,她一直負責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活動。同時擁有豐富的董事管理經驗,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2005年,徐新離開霸凌投資,創辦今日資本集團。
從徐新1999年進入中華英才網,該網站每年增長的速度都超過100%。迄今為止,她以6800萬美元的資本獲得了1.21億美元的現金回報和4100萬美元的資本收益。 身為今日資本集團的總裁,她掌控著2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這些資金大多來自歐美政府和企業,可老外們卻全權交給她打理,這在風險投資界頗為罕見。外國投資者相信,“這個中國女人有一雙慧眼!”

夏保羅先生為美籍華人,畢業于國立臺灣大學,后留學美國,美國芝加哥大學MBA第一名畢業。現任美國皇之杰投資集團CEO、美國國際教育基金會CEO、香港國際教育中心董事長、中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CEO、清華大學品牌戰略主講教授。
夏保羅畢生致力于方法論和先進教育理念的研究,五個子女全部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分別為哈佛、普林斯頓、MIT、耶魯和斯坦福。業界稱其“集35年財富500強企業高層管理實戰經驗,及企業高層管理顧問咨詢、教育顧問咨詢經驗,富有華商風范,授課全部采用實戰案例,且幽默睿智,引人入勝。”
他曾在美國花旗銀行(世界最大銀行)工作13年, 擔任亞洲區資產融資總部總裁;美國銀行(世界第二大銀行)工作2年, 擔任亞澳區消費銀行總部總裁;印尼力寶集團(印尼第二大財團)工作6年,擔任董事長首席顧問兼資深副總裁。
還擔任過美國、法國、中國、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多家知名企業和行業協會顧問,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目前,在高校和企業界精收弟子,致力于為國內培養一批“世界級復合型人才”。
創業者 問
我是2000年開始創業的,目前我的公司已經發展的初具規模,但我想擴大公司的產量和銷售額,現在面臨融資方面的問題。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全世界好多風險投資公司都看好中國市場。就像當年美國硅谷一樣,企業面臨風投的機會非常多,風險投資人也很多,這種時候如果我有一個非常好的項目,而且我有一個非常好的團隊,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這時可能我就要面對非常多的風險投資人,如何才能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有什么高招呢?我希望能夠聽到一些建議。
點評一:靠信譽和能力去融資
慧聰總裁郭凡生上過山、下過鄉、當過兵,一手開創了分類廣告的印錢機器。盡管被列為不入流的行當,但他卻借助互聯網成就了最具含金量的上市公司慧聰國際。他找錢有自己的絕招,且聽他是怎么找錢的。
郭凡生:第一個找銀行,記住,銀行是一般的商業和產業資本,銀行要求的回報就是利息。二找錢,找風險投資,風險投資要求的不是利息,風險投資要求的是高回報。風險投資如果沒有十倍或者更高的回報,它是不肯給你投的,因為風險投資一般投十個項目,成功一兩個就行。第三是私人借款,私人借款就要看你的人緣,就要看你能不能說服別人。其實我覺得大家去拿錢無非是這三種方式。
點評二:融資的順序很重要
融資是一個企業經營中的基本問題,企業為了正常運行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這些資金分為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相應地,企業的融資也分為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由于企業的融資行為是其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的綜合體現,而融資順序是企業融資行為的重要特征。所以,融資順序可以更深層次地揭示企業融資政策的有關問題。
夏保羅:第一階段一定是自有資金,你認為這么好,自己都不肯掏錢,別人怎么肯相信你。第二點你要先有成功的跡象,人家是跟你共贏,不是跟你共輸,所以你要先做出成績單出來,這非常關鍵。
第二階段,找戰略合作伙伴,這時候你找風險投資人家理都不理你,你找銀行理都不理你,因為你還沒有成氣候。所以第二階段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你共創天下。在準備創業以前就要先想誰是我的戰略合作伙伴,我要打造一個贏的團隊。
第三階段才去找風險投資者,風險投資者他就看風險,你風險高他為什么要投資?這個時候就看你要講一個故事出來,一個吸引風險投資的故事出來讓人家興奮,讓人家激動,最好有吸引力。這個故事通過你的企劃書來講給風險投資者聽。
點評三:抓住機會快速找錢
7年間,從一窮二白,到行業內的領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蒙牛都會被當作一種傳奇。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成功征兆的小公司如何在相當短的時間爆發式的崛起,成為行業內的領袖級企業,是商業史上的奇幻現象還是企業成長的另辟蹊徑?
牛根生一面強調對資本“取之有道”,緊緊地把企業“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一面有意識地搜尋投資者。在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牛根生與摩根士丹利投資經理結識,經過11個月20多輪的談判,同年12月19日,蒙牛與美國摩根士丹利、香港鼎暉、英國英聯三家公司舉行了投資入股簽字儀式,三家公司一次性向蒙牛投資2600多萬美元,共持有蒙牛乳業約32%的股份。在獲得這些相當多數目的可支配資金之后,蒙牛開始了一系列產業擴張。海外資本的介入不僅僅起到了輸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蒙牛的視野,在短短的幾年中,蒙牛的資本運作戰略可謂步步為營,讓人眼花繚亂。
徐新:如果你沒有很大的一個過去的積淀,這個錢是不太好來的。從蒙牛的體會看,一開始干企業是原來的企業免掉,免掉以后有三四百人跟著出來,而且帶著錢來的先入了股,大家借上錢,把家里的存款,孩子上學的錢,買房的錢,老同志買棺材板的錢也都來了,然后就放在這個地方入股了,一下子就入了一千多萬,這是第一;那么在這之前有三個人把自己的錢,家里的存款拿出來一百萬先注冊了一家公司,這是兩筆錢;第三筆錢,就是這個團隊的七八個骨干將自己的住房抵押給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