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崇實,周鐵軍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400045)
“綠色建筑”概念自提出伊始,即以一個兼顧環境關注與舒適健康的研究體系,成為當前世界建筑發展的重要方向。20世紀90年代,為使綠色建筑概念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以英、美的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評價體系為代表,歐美各國相繼開發了適應本國特點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這使得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在體現一國發展綠色建筑主導思想的同時,也為該國建筑決策者和建筑設計者提供了設計指南。日本于2002年推出的《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體系》(以下簡稱CASBEE),建立了“建筑環境效率”的概念,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當前我國城鄉建筑面積超過400億平方米,高耗能建筑超過95%。建筑節能工作已成為關系到經濟是否可以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為此,我國于2006年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以下簡稱ESGB)。然而ESGB實施三年來,我國建筑高耗能的現狀并未得到徹底改變。反觀日本,在推出CASBEE體系三年后,包括東京、名古屋、大阪、橫濱在內的主要城市已將提交CASBEE評估數據作為申請建筑許可證的必要條件之一。
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中日兩國政府對建筑產業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故此,本文選取日本CASBEE評價體系作為參考對象,通過與我國ESGB的對比研究,引發對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思考,以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二戰后,雖然日本經濟飛速發展,卻帶來了日益突出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在受到兩次石油危機的巨大沖擊后,日本政府和國民對節能問題高度重視,使日本最終走上了一條建設節能環保型社會的道路。
同日本戰后經濟飛速發展相類似的是,我國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時期。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建筑超過20億平方米,這其中,節能建筑不到5%。在全國每年的總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近30%,而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25%。建筑節能問題已成為關系到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形勢嚴峻。如果高耗能建筑不能得到及時遏制,那么預計到2020年,建筑能耗將占全社會總能耗的46.7%。在未來幾十年中,建筑節能將成為保證我國能源安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保障。
我國對于建筑節能的相關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建設部在當時的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的支持下,開始進行關于建筑節能的技術研究,并擬訂相應的標準。1986年8月,我國頒布了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部分)》(JGJ26-86)。然而,此后十余年間,我國節能工作發展緩慢。直到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的頒布,才使得我國的節能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在2000年頒布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民用建筑節能的監督管理工作”,這是第一次從法律法規的層面確定了建筑節能的行政主管機關。但直到2006年以ESGB的頒布為標志,我國才初步完成了建筑節能的政策體系建設。
從過去二十余年的發展歷程看,我國節能政策法律法規方面的建設起步較晚。在制度建設上,盡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構成了我國節能工作的基本法律基礎。但是,從圖1我國建筑節能政策體系示意圖中可以看出,在這些法律所規定的基本原則下,結合建筑行業與不同地區特點形成的行政與地方法規、規章與標準體系,以及可操作性強的各種標準、地方實施細則尚待完善。

圖1 我國建筑節能政策體系
日本政府對于節能管理,實行的是以政府中央機構統一領導,以企業計劃性、自主性為基礎,以公益法人——節能中心為節能專業支援的綜合管理體制。日本經濟產業省是代表國家對全國節能實施管理的中央機構,其下轄的資源能源廳與新能源部則是具體實施部門。
在日本的節能法律法規中,最基本的法律,是1979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機背景下出臺的《能源合理利用法》。該法律構建的基本節能政策框架,決定了過去30年日本全國的節能工作。《能源合理利用法》總共包括8章共99條,在其《與建筑物相關的措施》一章中,詳細規定了進行能源合理化利用、發展節能技術以及開展節能宣傳的措施。
日本最早關于建筑物環境性能的評價,是20世紀60年代從對室內空間環境性能的關注開始的。隨后,在著手解決東京等大都市的空氣污染和高層建筑物風害問題時,政府引入了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政府著重關注于建筑物全壽命周期中對環境造成的負荷。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日本政府在2002年推出了從可持續發展觀點出發,改進原有環境性能的評價體系——CASBEE。通過提出“對假想封閉空間外部公共區域的負面影響”(Q)和“對假想封閉空間內部建筑使用者生活舒適性的改善”(L)兩方面的評價,明確了評價理念,豐富了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評價方式。
我國節能政策法律法規方面的建設起步較晚,在面臨制度體系建設不夠完善的同時,也在制度執行上存在問題。
在制度執行的思路上,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作為當前我國綠色建筑制度的惟一執行手段,沒有任何的激勵性財稅收政策與之配合。我國曾經惟一的建筑節能經濟優惠政策,是節能建筑可以減免固定資產調節稅。但由于此稅種已于2001年廢止,使得目前國家對節能建筑從建造、銷售到使用均無任何經濟激勵政策。
ESGB雖然已于2006年頒布,但由于其并非強制性標準而只是初步建立了我國綠色建筑的原則,市場應用情況并不理想。同時,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環境各不相同,所以將ESGB與綠色建筑實踐相結合的推行方式,仍然在摸索中。ESGB出臺后,浙江、天津、廣西、重慶等地方政府在其基礎上,結合當地氣候環境與經濟因素,組織開發適合當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些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應用情況,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
日本推進節能的核心機構是經濟產業省管轄的公益法人——日本節能中心。節能中心負責對全國的節能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在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的基礎上,對政府的節能政策提出建議。同時,節能中心也負責具體落實政府的節能政策與法規并進行專業咨詢以及宣傳工作。節能中心的存在,一方面促進了節能政策、強制性標準等法規性文件的實施,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工作人員不必糾纏于事務性工作,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宏觀層面的節能戰略研究。圖2大體說明了日本節能政策的推行方式,從中可以看到節能中心在各個環節所起到的作用。
CASBEE作為日本政府大力支持下開發的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體系,從一開始就被納入到整個國家的節能政策體系中。CASBEE通過對建筑物的評價,其評價結果為房產主提供了建設上的指導,為建筑使用者提供了節能指南,為建材廠商提供了專業意見。同時,為了使CASBEE更好的融入日本節能政策體系,日本政府先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舉措。這些舉措包括:通過“環境行動計劃”宣傳CASBEE體系,建立CASBEE認證程序;通過“政府建筑綠色計劃”將CASBEE作為政府建筑的綠色設計綱要;基于《環境保護法令》,責成一定規模的建筑必須提交CASBEE評價文件并在網上進行公示等。由于上述策措施的推動,CASBEE目前已經被東京、名古屋、大阪、橫濱等日本主要城市的當地政府采用。

圖2 日本節能政策及政策推行模式
同時,日本是一個節能環保觀念深入人心的國家,這與日本政府大力倡導節能以及媒體的積極宣傳密不可分。日本學生從小在學校就接受節能環保教育,培養節能意識。老師經常給學生灌輸“日本資源匱乏,如不節能環保,國家將無出路”這樣的思想。日本媒體非常注重發揮自身的組織功能,經常發起環保方面的議題與活動。同時,日本民間節能組織也非常活躍,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與政府共同組織的“定點熄燈活動”,通過熄滅建筑物燈飾來達到宣傳節能環保的目的。目前這一活動已傳遍全球,成為全球各國標志性的節能宣傳活動。
我國目前的節能技術研發工作,盡管在某些單一技術上已經接近國際水平,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節能技術研究還沒有能夠建立起相應的評價標準并納入到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上來。同時,在協作機制上,我國目前還存在著專業分割,各行其是的狀況,這對于整合現有資源,整合技術研究成果十分不利。正因為目前我國缺乏統一的節能技術標準,才導致ESGB在編制過程中,一些技術評價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ESGB的可操作性以及對節能建筑設計的專業指導性,間接影響了ESGB在市場上的推廣。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相對比較薄弱,這應該成為下一階段節能工作的重點所在。
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日本針對能源匱乏狀況,提出了開發新能源的“陽光計劃”,這是日本最早的節能技術戰略規劃。《能源合理利用法》頒布后,日本于20世紀80年代初推出了重點研究節能技術的“月光計劃”,做到了“開源”與“節流”并重。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政府將節能和新能源開發技術結合在一起,并且加入了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陽光計劃”。
2008年,日本提出國家中長期節能戰略——“美麗地球50”規劃。提出了數十項關鍵技術研發。在針對住宅節能環保方面,則包括了新一代高效照明技術、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建筑能源管理系統(BEMS),區域能源管理系統(REMS),節能型信息設計系統等。
為了使上述技術早日研發成功,日本政府擁有一整套具體的實施方案。除了優惠貸款,減免稅收等資金支持外,最重要的是建立了“領跑者”制度。政府根據現在市場上技術產品中最優秀商品的能效指標,規定該能效指標的目標年限,要求企業按“領跑者”能效標準改善能效,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產品的能效水平,否則企業將受到罰款,甚至勸退出市場等處罰。有這樣的制度作保證,政府可以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利用“領跑者”制度將不符合CASBEE技術要求的高耗能產品淘汰出市場。在這樣一個有著良好制度保證以及技術研發動力的國家,不斷涌現的高能效產品使CASBEE的推行在技術上幾乎毫無阻礙。
長期以來,我國民眾受到“地大物博”的宣傳教育,加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前20年,我國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使得我國國民節能環保意識極其淡薄。然而,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以及能源進口大國,在當今世界面臨能源緊缺的情況下,加大節約能源的宣傳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盡管目前從政府到各公益組織已經開展了諸多宣傳教育工作,但比起鄰國日本,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政策體系上看,加快制定更具實際操作性的標準與規章,建立能效標識制度是完善并加強政策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在制度執行上,則應通過更科學合理的,帶激勵性措施的政策來代替單一的行政命令推廣模式。同時,完善相應的專業監管體系,定期檢查政策的落實情況也是必要的。只有通過這些舉措,才能提高政策制度的現實執行度、貫徹度,發揮制度的引導性。
在節能技術研究上,節能技術產業化勢在必行。只有對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節能技術進行研究,獲取更大量的基礎性數據,將相對分散的綠色建筑技術策略與措施,統一到ESGB所構建的技術框架下,才能完成節能技術的體系化建設,為制度建設提供科學的依據和保障。
[1]日本可持續建筑協會.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體系——綠色設計工具(CASBEE)[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3]TopEnergy綠色建筑論壇.綠色建筑評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綠色建筑在中國的實踐:評價·示例·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5]王有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點[J].建設科技,2006(7)
[6]袁鑌,王大偉.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解析[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07(4)
[7]沈國平.對日本節能管理的學習與思考[J].資源與發展,2008(1)
[8]李晨.官民并舉構筑節能環保型社會[N].國際商報,2007-09-27第014版
[9]Keniehi Yoda.日本的節能政策[J].UNEP產業與環境,1991(2)
[10]葛穎,王曉強.日本的節能政策法規簡介[J].世界標準信息,2007(9)
[11]金雪梅.日本國民節能意識及其借鑒[J].科技和產業,2009(1)
[12]李大寅.日本建筑節能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J].住宅產業,2008(12)
[13]謝麗霞.從《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看中國綠色建筑[J].世界標準信息,2008(10)
[14]李國彥.二十二載:我們走進建筑節能的春天[J].建筑,2008(9)
[15]韓愛興.中國建筑節能政策[J].中國能源,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