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為,張 正,周汝勝,張同亮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88)
隨著城市化經濟的發展,城市物流顯得越來越重要。如何快速、經濟、準確、可靠地滿足城鎮居民大量的物資需求和生活需求,是目前我國城市物流主要的任務。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向精致化、個性化方向發展,零售商的備貨也隨之向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的方向變化,這樣一方面是物流效率的降低、物流成本的升高,隨之帶來的還有城市內部貨運交通擁擠問題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有著發達物流業的國家,如日本、德國、美國等的實踐已經證實,采用共同配送這一先進的配送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在物流效率、物流成本方面與城市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之間所凸現的問題。
共同配送最早產生于日本,并在美國、歐洲等地得到了快速發展。一般定義為 “在城市里,為了使物流合理化,在幾個有定期運貨需求的貨主的合作下,由一個運輸組織使用一個運輸系統進行的配送”。共同配送是貨主和運送者通過配送中心或其他組織聯合開展的協同運送模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服務水平,結束原有單一商品單獨配貨的分散、低效方式,同時減少車輛數目,降低環境污染。另外,還可以削減物流企業間的不當競爭,從整體上增強供方取得價格優惠的能力,促使企業走向優勢互補的規模經濟之路。針對我國的城市物流現狀,通過逐步實現共同化、社會化的方式以求得規模化、集約化所帶來的更大經濟效益,因此利用現有資源實施共同配送,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現代物流、解決城市物流困境的有效途徑。
2009年3月通過的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確定了未來3年內國家振興物流業九大重點工程。九大重點工程之一的 “城市配送工程”明確指出: “鼓勵企業應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適應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發展的需要,在大中城市發展面向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共同配送,促進流通的現代化,擴大居民消費。”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的 《北京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也明確指出: “適應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發展的需要,實施共同配送工程,發展面向商業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共同配送。”由于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的一種高級形式,參與共同配送的企業間業務之繁瑣、業務處理量之大,遠遠超過一般的企業,對相關業務信息的有效溝通和快速科學處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統,以滿足參與企業的管理需求和配送客戶的服務需求。基于此,本文研究設計提出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統,對系統的主要工作流程進行了重點分析,并詳細描述了系統的總體結構及各個功能模塊。
城市共同配送的流程比較復雜,根據各個不同業務組織模式的具體情況,貨物配送流程也會有很多差異。但為了實現最有效的資源配置,需要對整個配送流程進行優化設計,確定出一般的、通用的、標準的配送流程。目前,典型的城市共同配送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

(1)參與共同配送的企業物流聯盟的每個企業通過系統接口或客戶端軟件向共同配送系統信息平臺提供貨運清單、裝卸地點、運輸時間及其它特殊需求,平臺對每個企業提供的資料進行成本價格估算,并通過平臺的信息系統接口將相關報價信息反饋給各企業業務管理系統或客戶端軟件。
(2)企業確定成本報價后,給予運輸指令的下達,共同配送系統信息平臺接受運輸指令后,將根據裝卸地點和時間安排運輸計劃。
(3)在進行單車分配作業時,共同配送系統信息平臺檢查車輛、司機、拖車、貨柜等物流資源可用情況,選擇合適的運輸資源,并根據貨運物品重量地、容積等屬性合并或拆分成不同的單車作業。
(4)平臺將通過客戶訂單相關信息進行處理,在電子地圖上生成相應的網絡模型,并把數據傳遞到運輸計劃生成系統,算法模塊檢驗傳遞過來的數據,進行計算;如果算法初始的車載量不能夠滿足運輸要求的話就需要返回到算法的開始,重新填寫車載量的信息再次計算;計算正確后得出優化路線并顯示在地圖上,也是生成了配送計劃。
(5)配送計劃要通過智能配載系統檢驗,是為了檢驗配送計劃是否能夠裝載到相應的載重量的車上面,其中要檢查車輛的空間是否夠用。如果裝不下,則要返回重新制定計劃,直到得到滿意的結果。然后,對經過智能配載系統檢驗得到配送計劃進行車輛調度,選擇車輛和發車時間,保存調度方案。
(6)平臺會將車輛調度結果傳遞給物流過程可視化監控系統,物流監控系統將會對車輛進行全程監控,跟蹤車輛所在位置、裝卸狀況、車輛剩余運輸等狀況,實現在途中多次高度。并將貨物運輸狀況報告給參與共同配送的企業。
(7)共同配送系統信息平臺按照實際的運輸狀況進行費用計算,并根據參與共同配送的每個企業付款方式 (運費預付、運費到付、見票付款、定期結算等方式)進行催款和費收核銷管理。
(8)共同配送系統信息平臺根據成本結構模型進行運輸成本預算,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貨物分類/運輸距離/運輸重量,整車/零擔運輸方式,附加費用、客戶折扣管理等基準的費率結構。
本系統采用B/S的架構,企業自身沒有建設信息系統的,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部署在WEB服務器上的系統。由WEB服務器上的程序去訪問數據庫服務器,直接錄入訂單等數據,企業自身建立有信息系統的可以通過接口子系統實現與系統的連接,并通過數據交換在系統進行客戶、訂單等數據的交互,完成共同配送功能。系統的部署結構如圖2所示。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

(1)企業系統接口功能模塊。主要解決共同配送企業聯盟內部企業的業務集中調度管理,適用于實效性強、機動性強、需要快速反應的物流作業管理,以應付客戶的柔性需求,減少部門之間的溝通環節,保證物流作業的運作效率。系統提供電子商務化的數據交換服務,實現與參與共同配送的合作伙伴之間的低成本的數據交換。可以將企業的訂單信息實時傳送給平臺受理,同時將平臺對訂單的處理信息和貨物跟蹤信息實時反饋給企業用戶。系統客戶端也提供訂單錄入與訂單管理功能。
(2)基礎信息維護功能模塊。實現客戶管理、車輛管理、貨物管理、承運商管理、司機管理和車型管理。客戶管理主要實現查看、新增、修改客戶信息,重點是要和配送點對應。其中查看里面只能看到一些重要信息如客戶編號、客戶名稱和地址,具體信息可以在詳細信息里查看,同時在詳細信息里可以修改客戶的信息。車輛管理確定的車輛參數及所屬車型,并對現有運輸車輛的基本信息進行管理,如車牌號、車型、使用狀況等等。車輛管理不包括車輛的實時跟蹤管理,但預留接收車輛跟蹤信息的接口,以方便系統的整合。
(3)運輸計劃制定功能模塊。以地圖網絡模型管理為基礎,按照即時配送的原則,滿足企業物流聯盟各企業生產產品的配送管理,滿足企業小批量多品種的配送管理,滿足共同配送和多級配送管理。支持在多供應商和多購買商之間的精確、快捷、高效的配送管理。地圖網絡模型管理模塊主要是在地圖路網圖層的基礎上,將各個節點抽象出來,建立地圖的路網圖模型。在此基礎上,應用網格將大地圖分割成小地圖,每個格子里設置一個節點,即配送點,實際配送業務中客戶的地理位置及相關的訂單全部映射到該節點上,從而大簡化運算量。再應用智能優化算法求解任意兩個配送點間的最短路線,建立基礎數據庫,供計劃模塊使用。
(4)車輛調度功能模塊。根據配送方案和車輛使用情況指派車輛執行配送計劃。可以對所有運輸工具,包括自有車輛和共同配送車輛以及臨時租用車輛實行實時高效管理,提供對貨物分析、配載的智能計算。智能配載模塊可以從生成的配送計劃中導入運輸計劃,以輔助配送計劃在配送之前先進行自動配載,以確定所配送訂單的貨物在指定的車輛車型是否能夠正確裝載以及裝載順序和位置。同時與車輛監控可視化管理平臺實時數據交換,獲取車輛及貨物實時相關信息。
(5)倉儲管理功能模塊。可以對所有的包括對不同區域、不同屬性、不同規格、不同成本的倉庫資源,實現集中管理。采用條碼、射頻等先進的物流設備,對出入共同配送中心倉庫的貨物實現聯機登錄、存量檢索、容積計算、倉位分配、損毀登記、簡單加工、盤點報告、租期報警和自動倉租計算等倉儲信息管理。
(6)結算管理功能模塊。共同配送是各參與企業之間的一種合作行為,在計算其成本時必須要考慮到共同配送聯盟組建與運營過程所帶來的所有成本。對各個企業所有的物流服務項目實現合同價格綜合管理,包括多種模式的倉租費用、運輸費用、裝卸費用、配送費用等費用的計算匯總。
(7)統計查詢功能模塊。對車輛、運輸計劃、調度等相關信息進行查詢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按車輛編號單獨查詢每個車輛的總出車次數、出車記錄、服務客戶和線路信息等。查詢所有運輸計劃或根據計劃編號查詢計劃的狀態;在查詢結果上點擊計劃編號在電子地圖上顯示該計劃的線路。查詢所有調度或根據調度編號查詢調度的狀態;調度整體分布情況,能夠看到調度編號、計劃編號、車輛編號、車輛牌照、制定日期、狀態和相關的線路等信息。
(8)地圖操作功能模塊。對電子地圖的基本操作,如分層顯示、分層控制、無極漫游、任意漫游、直線選擇定位,以及對電子地圖的編輯操作等功能。
本論文重點研究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軟件功能設計,但對于搓和成交、路徑選擇、司機評估、貨主評估、運輸成本分攤核算等方面都需要在系統逐步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深入研究并細化,使系統更貼近實際應用需要。
[1] 王秀梅.城市共同配送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31(4):73-74.
[2] 賀政綱,廖偉.共同配送國內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09(2):21-29.
[3]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Z].國發 〔2009〕8號.
[4]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Z].京政發 〔2010〕2號.
[5] 徐同連.共同配送合并策略的仿真研究與系統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2007.
[6] 葉志堅.共同配送整合模型及算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