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波,李虹道 ,金新政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0;2.羅平縣人民醫院,云南 羅平 655800)
老年人經濟狀況不僅決定了他們的生活境況,也是影響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生活還并不富裕,人均收入較低且貧富差距較大,社會保障制度建立還不夠完善,仍有相當部分老年人特別是廣大農村和鄉鎮上的老年人生活拮據,無可靠、穩定、獨立經濟支持。為了解云南曲靖地區老年人的經濟狀況、醫療費用支付狀況和社會保障情況,筆者于2010年6月組織相關人員在云南省曲靖地區入戶調查了203名老年人,現將其結果報道如下:
以云南省曲靖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為調查對象。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曲靖地區 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入戶調查。調查表為自行設計表格,經過預調查后修改而成。調查員由經過統一培訓的高年級研究生組成,采取入戶訪問:被調查對象回答,調查員代之記錄,后由審核員審核的方式進行。
(1)社會人口學指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配偶狀況、60歲前主要從事職業情況。(2)經濟狀況:生活主要來源情況、消費支出情況。(3)目前擁有的社會保障情況、醫療費用的支付情況等。
利用 EpiData 3.1 建庫并錄入數據,運用 PASW Statistics 18.0進行統計分析。
2.1.1 性別與年齡情況
203名老人中,男性為108人,占53.2%;女性為95人,占46.8%;平均年齡為69歲,其中60歲~69歲108人,占53.2%;70歲~79歲73人,占36.0%;80歲及其以上22人,占10.8%。
2.1.2 文化程度與配偶情況
文盲或半文盲73人(35.96%),小學49人(24.14%),初中45人(22.17%),高中或中專31人(15.27%),大專或本科5人(2.46%);169名老年人的配偶仍健在,占83.3%;33名老人配偶過世,占16.3%;其中喪偶老年婦女為26人,占老年婦女的比例為27.4%,還有1名老年婦女配偶離異(見表1)。

表1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狀況
2.1.3 60歲前主要從事的職業情況
203名老人中36人(17.73%)為專業技術人員/醫生/教師,32人(15.76%)為行政管理人員,27人(13.30%)為一般職員/工人,2人(0.99%)為自由職業者,81人(39.90%)為農民,12人(5.91%)在家做家務勞動,還有13人(6.41%)為無業人員(見表2)。

表2 老年人職業狀況
2.2.1 生活主要來源情況
在限選三項的主要生活來源中,第一選擇生活主要來源于退休金的老年人占44.3%,子女贍養的占26.1%,自己勞動或工作的占17.7%,配偶供給的占6.9%,儲蓄金的占3.9%,還有1.0%來源于其他社會保障形式。通過多選題分析發現,老年人生活主要來源的前三項選擇中,退休金應答人次數百分比最高(45.8%),其次是子女贍養(39.4%),自己勞動(26.5%)排在第三位(見表 3)。

表3 老年人主要生活來源的多選題分析情況
2.2.2 消費支出情況
在限選三項的主要消費支出中,第一選擇飲食消費的占72.9%,選擇醫療保健消費的占22.7%,居住性消費的占3.9%,供給后代的占0.5%。多選題分析表明,飲食消費的應答人次數百分比為 99.5%,醫療保健消費為90.1%,居住性消費為19.2%(見表4)。
2.3.1 目前擁有的社會保障情況
203名老人中,41.9%的老年人擁有退休金,17.2%擁有基本養老保險,4.9%擁有商業養老保險,27.1%擁有公費醫療,49.8%擁有基本醫療保險,2.0%擁有商業醫療保險。12.8%的老年人無任何社會保障,還有37.4%僅擁有基本醫療保險(見表5)。

表4 老年人消費支出情況的多選題分析

表5 老年人社會保障情況多選題分析
2.3.2 醫療費用支付情況
203名老人中,65人(32.0%)的醫療費用主要是由公費醫療買單,19人(9.4%)主要由基本醫療保險買單,1人(0.5%)靠國家或集體援助,54人(26.6%)靠自己或者配偶支付,還有64人(31.5%)主要是靠子女或孫子女買單。過去一年的醫療費用2人(1.0%)超過10萬,實際家庭(包括自己、配偶、子女等)支付分別為2000元和9000元,其他201名老年人平均花費7154.2元,實際家庭支付平均3484.7元。
2.3.3 社會保障與文化程度
本次調查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擁有社會保障上是不一樣的。以退休金和公費醫療為例,文盲或半文盲擁有退休金的比例為 9.6%,擁有公費醫療的比例為 5.5%;而文化程度為高中或中專的老年人擁有退休金的比例高達90.3%,擁有公費醫療的比例為54.8%(見表6)。

表6 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擁有的社會保障情況
就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形式來看,退休金與公費醫療是最穩定、最能幫助老年人解決經濟問題的社會保障形式,是目前我國最優越的社會保障形式。本次調查發現隨著老年人文化程度的增高,擁有以上兩項社會保障的比例就越高。文化程度為文盲/半文盲的老年人擁有退休金的比例僅為 9.6%,另外只有 5.5%的人擁有公費醫療;而大專/本科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享有退休金的比例為100%,80.0%的老年人還擁有公費醫療。Pearson 卡方檢驗提示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擁有的退休金和公費醫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Pearson 卡方檢驗也提示除商業養老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外,老年人所擁有的其他社會保障形式(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由數據分析可知,文化程度越高,擁有的社會保障形式越優越。對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老年婦女受教育程度與老年男性相比普遍偏低,這也直接導致了其擁有的社會保障形式與老年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調查發現老年人主要生活來源于子女的應答人次數百分比為 39.4%,略低于退休金,可見子女經濟支持是老年人生活的一個重要來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從子女那里獲得穩定的經濟支持越來越難,這或許與以下原因相關:一是隨著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子女數量減少,盡管或許子女的人力資本水平有所提高,但目前在經濟水平較低的農村,孩子的質量(人力資本)還不能夠替代數量在養老方面的效應[1],這直接導致子女可贍養老年人的總費用減少;二是很多農村年輕人與父母分居,或者進城打工,這導致與家中父母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弱化[2];三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大,完全有可能無暇為父母提供經濟支持。數據分析提示老年人生活主要來源靠自己勞動的應答人次數百分比為26.5%,是老年人的第三大經濟來源。但這種生活來源隨著老年人年齡增加、體質變弱、疾病纏身將變得越來越不可靠,這極有可能導致老年人完全失去經濟支付能力。還有部分老年婦女(16.7%)主要生活來源靠自己的配偶,這也會導致老年婦女在自己的配偶去世后陷入經濟困境。調查還發現僅 49.8%的老年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險(這遠遠低于 2008年我國新農合參合率91.53%[3]);58.1%的老年人醫療費用由家庭支付,僅9.4%的老年人醫療費用主要靠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保健消費的應答人次數百分比為 90.1%(僅次于飲食消費),過去一年老年人醫療費用由家庭支付的平均值為3484.7元(這遠遠高于2009年我國人均衛生費用 1192.2元[4])。可見隨著社會各方面壓力的增大,老年人年齡的增長以及配偶的去世,子女養老、自己勞動養老、配偶養老都不屬于可持續、穩定的養老方式,老年人經濟來源極不可靠,迫切需要一種可靠、穩定的經濟支持,方能安度晚年。唯有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才能解決此問題,所以覆蓋率廣,經濟支持度較高的養老保險制度亟待建立與完善。以上數據還說明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低,報銷數額不夠,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沉重。而難以控制的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以及老年人較高的醫療服務需求,使老年人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我國亟需進一步加強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同時適當調整報銷規則和提高報銷比例,進一步分擔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支出。
云南省曲靖地區大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享受到的社會保障形式少而支持力度不大;其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生活主要來源于子女或自己勞動,經濟支持很不穩定;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低,醫療費用支出高,但報銷又較少,醫療費用負擔沉重。相關部門亟需逐漸完善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使老年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從而安享晚年。
[1]王金營,李建民.中國農村家庭老年人來自孩子的經濟收入分析[J].人口學刊,2004,(3):11-15.
[2]姜向群,王 蕊.養老保險制度對老年人經濟保障的效果分析[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7,(增刊):322-326.
[3]中華人民共和共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9[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9/indexch.htm,2010-11-27.
[4]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9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簡報[EB/OL]. http://www.moh.gov.cn/pub1icfi1es/business/htm1fi1es/mohwsbwstjxxzx/s8208/201001/45652.htm,20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