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龐嫵燕 趙春燕 蘇東月
多囊卵巢綜合征20例臨床分析
劉揚 龐嫵燕 趙春燕 蘇東月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以長期無排卵及高雄激素為特征的內分泌綜合征。本文通過對PCOS患者依據不同臨床表現采用不同前期治療,對其療效進行綜合分析。
多囊卵巢綜合征;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高胰島素血癥;達英-35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和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之一,其累積發病率為6%,是無排卵性不孕癥的常見原因。其病因至今未明,其病理狀態以內分泌及糖代謝異常為特征。它是育齡婦女常見的涉及諸多因素的終身性疾病,也是育齡婦女月經紊亂的最常見原因,若其病理生理長期得不到糾正,則不僅影響生殖健康,更影響機體的全身健康。患此病的婦女更有發展為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1,2]。本研究對我院門診確診并隨診的20例患者進行綜合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門診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20例,年齡均符合生育年齡范疇,無其他內分泌性疾病。
1.2 臨床特點
1.2.1 患者年齡為18~35歲的生育期婦女,平均28.5歲,均未生育,6例已婚且均有不孕史,不孕時間2~10年,平均5年。其余未婚。3個月內未用過任何激素藥物及促排卵藥物。婦科及陰超檢查盆腔正常,雙側輸卵管通暢;男女雙方血清抗精子抗體陰性;男方精液分析正常。
1.2.2 月經特點均有月經紊亂,13例表現為月經稀發。5例表現為停經6個月就診,2例表現為停經1年。
1.2.3 多毛,痤瘡,肥胖14例患者表現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多毛,其中2例痤瘡明顯,年齡輕者較重。6例患者無明顯肥胖,正常體態。
1.2.4 性激素水平測定 卵泡早期LH/FSH≥3或空腹INS>15.6 mU/L,并有高雄激素血癥。
1.2.5 B超檢查特點 16例患者至少一側卵巢見包膜(有時回聲增強)下有≥10個直徑(FD)2 mm~8 mm小卵泡,沿著占卵巢體積25%以上高回聲中央間質外周排列(有時呈典型“項鏈征”)。余4例患者卵巢體積增大或正常。
1.3 治療及結果 本組20例患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飲食控制,5例效果明顯。20例患者均給予激素治療,其中12例口服媽富隆,連續服用半年,服藥期間月經恢復明顯,但停藥后3例再次出現月經稀少、停經的現象。8例口服達英-35連用半年后停藥,性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月經恢復基本正常,表1為PCOS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比較。
2.1 診斷 PCOS是導致排卵障礙不孕的常見內分泌性疾病,一般根據患者的病史以及月經不規則,月經稀少,閉經等臨床表現,可以做出初步診斷。但PCOS是臨床具有高度的多態性,發病原因不明,病理生理復雜的內分泌、代謝紊亂癥侯群,不僅涉及生殖系統,而且是一個復雜的多系統綜合征,以高雄激索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IR)為其重要特征。由于PCOS異常的內分泌環境,易發生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糖耐量減低、向心性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血液高凝狀態和冠心病等代謝綜合征,同時由于子宮內膜長期受無孕激索對抗的雌激素刺激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治療上涉及月經失調、生育、子宮內膜病變、遠期并發癥等多學科問題,因此對其臨床表現及診治應引起重視。
目前診斷標準:①臨床表現:a發生于育齡婦女,22~31歲約占85%。b月經稀發、月經過少、繼發性閉經約占60%,無排卵月經、月經過多、過頻或功能性子宮出血者約占20%。c多毛,約占70%,以上唇、兩臂、下肢為顯著,乳周、下腹中線可有1至數根長毛。d肥胖,約占30%,或只有體重增加,而肥胖不明顯。e不孕,約占75%,以原發性不孕較多見。f婦科檢查,約67%的患者可觸及一側或雙側卵巢;②B超見雙側卵巢均大于正常子宮的1/4以上,內有多個囊性卵泡;③激素測定:促黃體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3,有診斷意義,雌酮水平往往超過雌二醇水平。雄激素水平高,而孕激素水平偏低。促黃體生成素及雌二醇都沒有正常排卵前的高峰。約30%的患者催乳素也增高;④腹腔鏡檢查:卵巢包膜增厚呈珍珠色,表面不平者約占73%,卵巢增大者約占80%,卵巢包膜下有多個卵泡散在,使卵巢表面稍突出者約占71%,卵巢表面血管增多者約占64%;⑤取卵巢組織活檢,發現包膜較正常增厚約2~5倍,厚薄不均。皮質下有發育至不同程度的卵泡,直徑約2~6 mm,少數可達到甚至超過10 mm,卵泡內膜細胞增生及黃素化,缺乏或偶見黃體或白體。根據上述①、②項即可考慮診斷多囊卵泡綜合征,檢查項目越多,診斷的準確率越高。
在本研究中,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經稀發,且月經稀發程度以21~25歲者最嚴重。同時給予必要的內分泌檢查,主要包括:血清睪酮的測定,FSH、LH的測定,還有對于肥胖型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同時要檢查有無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和異常脂質血癥。B超檢查也是必要的,16例患者有卵巢的多囊樣改變,因此20例患者均診斷為PCOS。盡管如此,對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仍有一定的異議,因此,診斷均需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做出,并且隨著對PCOS認識的不斷深化,它的診斷也逐漸完善。
2.2 病因及發病機制 PCOS的病因復雜,涉及神經、內分泌、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以及卵巢局部調控因素等多方面的異常變化,PCO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定論。一些研究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3,4]:①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PCOS患者LH值高,FSH值正?;蚱?,故LH/FSH之比大于3,LH對合成的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H-RH)的反應增加,故認為下丘腦垂體功能失常是本征的啟始發病因素,從而導致卵巢合成甾體激素的異常,造成慢性無排卵;②腎上腺皮質機能異常部分PCOS患者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升高,此可能是腎上腺皮質P450 c17酶的復合物調節失常使甾體激素在生物合成途中從17羥孕酮至雌酮缺乏酶的阻斷。腎上腺機能異??梢杂绊懴虑鹉X垂體-卵巢軸的關系異常與分泌異常;③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與高胰島素血癥目前認為胰島素抵抗與高胰島素血癥是PCOS常見的表現;④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調控機制異常;⑤遺傳因素;⑥高泌乳素約20%~30%的PCOS患者伴高泌乳素血癥。
2.3 治療 PCOS是排卵障礙性內分泌和代謝失調性疾病,其發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病理性結果。其病變發生發展、形成從青春期開始,持續發展的卵泡發育障礙,PCOS無排卵導致長期無孕激素對抗雌激素刺激也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患病因素,因此治療需從多途徑進行。
首先分為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對于肥胖型的PCOS患者,建議其控制飲食,進行減肥,降低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減低睪酮水平,恢復排卵及生育功能。藥物治療首要調整月經周期,口服短效避孕藥或是達英-35,降低LH水平,對抗雄激素,抑制毛囊雄激素受體生成而減少毛發生長,較常用的是媽富隆。其次要積極改善PCOS的胰島素抵抗狀態,二甲雙胍可抑制肝臟合成葡萄糖,從而通過降低血胰島素來糾正患者的高雄激素狀態,改善卵巢排卵功能。2例患者在口服達英-35的同時,配以二甲雙胍口服,效果較好。此外也可以通過外科手術誘發排卵,以解決不孕的問題,近些年來腹腔鏡下行卵巢的手術治療,妊娠率可達到50%~60%。
隨著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衛生保健系統人員以患者為中心,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目的,因此,對PCOS患者要盡早診斷全面綜合治療。改善患者癥狀,進行營養指導,糾正內分泌失調;進行心理社會篩查,調整其心理狀態,調動社會支持互助系統共同參與等,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448-2480.
[2] 樂杰.婦產科學.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15-317.
[3] 莫曉東.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與子宮內膜癌.現代婦產科進展,2008,9:698-700.
[4] 石麗云,王玉潔,何芳,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病理生理研究現狀.罕少疾病雜志,2009,16(1):46-49.
475000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