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華
壓瘡是指機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而致潰爛和壞死。壓瘡一旦發生,給患者帶來痛苦[1]。傳統的護理管理制度多是發生壓瘡后向上級部門報告,導致護理管理者信息滯后,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預防壓瘡管理流程護理管理模式的建立,使管理者及時得到信息,共同與臨床一線護士商討護理措施,降低患者壓瘡發生率。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腦卒中偏癱高危壓瘡患者64例,其中31例采取壓瘡管理流程模式進行護理管理,無1例壓瘡發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者均為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或腦出血患者,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急性起病發病3 d且有偏癱,應用Norto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表評估≤16分者。將入選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13)歲;Norton評分15-16分9例,Norton評分≤14分22例。觀察組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齡(53±15)歲;Norton評分15-16分24例,Norton評分≤14分9例。2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1 對照組 傳統的壓瘡管理模式。
2.2 觀察組 預防壓瘡管理流程護理管理模式。實施高危壓瘡篩查、預報、預防、會診的制度。
2.2.1 高危壓瘡篩查 應用Norto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表篩查壓瘡發生的危險程度[3]。
2.2.2 壓瘡危險性評估 壓瘡危險性的評分用Norton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
2.2.3 壓瘡預報 對于Norton評分≤16分患者,責任護士及時報告病區護士長,制訂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并填寫壓瘡預報表,內容包括科室、姓名、入院日期、診斷、病情簡介、護理措施和效果等,24 h內上報科護士長。
2.2.4 壓瘡預防流程 對于Norton評分≤16分患者,責任護士立即主動實施壓瘡預防流程。從初診開始至治療結束,每例患者均接受全身干預。
2.2.4.1 減壓措施 初診時制定減壓計劃,每2h翻身一次,每次實施減壓措施后及時評價并調整計劃。
2.2.4.2 營養支持 初診時根據患者肝腎功能和壓瘡危險度制定個體化營養食譜。評價患者吞咽功能確定攝入途徑。吞咽嗆咳或困難者給予鼻飼,每2天評價營養支持效果并調整食譜與方法。
2.2.4.3 運動指導 根據患者的肢體功能和意識狀態,指導患者主動和被動的肢體鍛煉。
2.2.4.4 皮膚護理指導 尿便失禁污染皮膚時用溫水清洗,涂抹潤膚露,每班交接皮膚情況。
2.2.4.5 壓瘡護理會診 護理部每周組織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成員,并邀請部分相關科室的護士長或護理骨干到現場評估,給出意見和指導方案。
2.3 評價標準 Norton評分量表及壓瘡診斷標準。
壓瘡發生率觀察組為0,對照組為18.18%。
預防壓瘡管理流程中高危壓瘡篩查、預報的應用,使腦卒中偏癱患者有了預見性的評估,對壓瘡高危人群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降低了腦卒中偏癱患者壓瘡的發生率。營養支持在壓瘡護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觀察組吞咽困難者給予鼻飼個體化流質,復查結果低蛋白血癥均有改善,為預防壓瘡提供了營養保障。功能活動和皮膚護理指導,使家屬與患者明白了各自在壓瘡護理中的角色和任務,能使用正確的方法活動肢體和護理皮膚,主動參與壓瘡的預防和治療過程。預防壓瘡管理流程的實施充分調動了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護士從單純的執行者變成了思考者[4]。
總之,應用預防壓瘡管理流程為高危壓瘡管理方面提供了簡單、可操作性強的預防模式,使壓瘡護理常規化、程序化、科學化、規范化,不但讓患者受益,也讓臨床護士和護理管理者受益。
[1]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7,17(1):20-22.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學雜志,1996,29:379-380.
[3]魏先,龔敏,殷梅妹,等.預防截癱患者發生褥瘡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7,36(10):784-785.
[4]胡慶華,王佩.提高護士綜合素質有效途徑的分析.南方護理學報,2003,1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