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1.1 病例簡介 患者女,32歲,已婚。因人流術后6 d,發現宮內節育環異位1 d,于2011年5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5月因平產產后1年在外院行上環術,術中術后無明顯不適。末次月經2011年3月29號,于2011年5月12日因停經45 d在外院行B超檢查,B超提示宮內早孕、宮內節育器回聲。5月13日在當地醫院行人工流產術,術中未曾取環,亦未見節育環。于5月19日來我院B超檢查提示:宮內節育器位置明顯偏移,位于右側宮角而入院。入院時癥見:陰道少量流血,暗紅色,伴腹部隱痛,偶覺腰酸,余無特殊不適。既往體健,否認肝炎、結核、腎炎、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病史,否認外傷手術輸血及遺傳病史,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平素月經規則,4~5 d/30 d,量色質均正常。孕2流1產1存1。
1.2 查體 體溫36.5℃,脈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00/60 mm Hg,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腹部平軟,無壓痛反跳痛,無移動性濁音,雙腎區無叩擊痛。婦科檢查:外陰正常,陰道通暢,少量血性分泌物,宮頸輕糜,無舉痛搖擺痛,宮體前位,偏大,輕壓痛,雙側附件未捫及明顯異常。B超檢查示:子宮大小約48×45×35 mm,前位。外形光整,肌層回聲分布均勻,宮腔線居中,內膜厚5 mm。節育環位置明顯偏移,位于右側宮角肌層內。左側卵巢31×18 mm,右側卵巢27×14 mm。子宮直腸窩內未見明顯液暗區。CDFI:子宮動脈Vp:41.3 cm/s,RI:0.97。X線示:盆腔內見金屬節育環影,位置向上移位,約S3水平。胸片:兩肺清晰,心膈正常。心電圖:正常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凝血常規、輸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均正常。入院診斷:宮內節育器嵌頓,宮內節育器異位。
于2011年5月21日在全麻下行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宮腔鏡下見:宮頸管形態規則,宮腔形態規則,內膜薄,淡紅色,宮腔內未見節育環及贅生物,宮角及輸卵管開口雙側均可見。腹腔鏡下見:盆腔內見少量血性積液。子宮前位,稍大,子宮后壁與腸管粘連,右宮角處可見“O”型節育環已穿透子宮底部,部分嵌頓在腸壁上,并與左側輸卵管傘端粘連。左側輸卵管扭曲,傘端與異位的節育器粘連。左側卵巢正常。右側卵巢及輸卵管正常。取出異位的節育器后,行腸壁修補術。術后明確診斷:宮內節育器異位。術后常規消炎治療,患者痊愈出院。
宮內節育器(IUD)是目前廣泛普及的一種安全、簡便、高效的避孕工具,2002年WHO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已有1.56億婦女使用宮內節育器,而我國使用者幾乎占世界的2/3。其并發癥包括:出血、疼痛、子宮穿孔、感染、IUD嵌頓、IUD異位、帶器妊娠、IUD斷裂及變形脫落,而其中IUD異位是其較少發生但卻是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可造成子宮及其鄰近器官如腸管、膀胱的損傷。診斷IUD異位可通過B超、X線、宮腔鏡、腹腔鏡。IUD異位多發生在節育器放置或取出過程中,人工流產術中導致IUD異位比較少見。本文此例為帶環受孕患者,在人工流產手術中發生節育器異位于腹腔,最終在腹腔鏡下取出異位的節育器。人工流產術中致節育器異位的原因有:①詢問病史不詳細:術前未詳細詢問患者相關病史,手術人員根本不清楚患者有節育器放置病史。②檢查不規范:術前未常規行B超檢查,術前無法確定宮腔內是否有節育器,以及節育器是否有嵌頓、異位等異常情況。③手術未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范,手術人員技術不熟練、動作粗暴、解剖位置不熟悉。④子宮原因:如妊娠期子宮軟,子宮位置過度屈曲或者子宮畸形等。本病例患者在外院行人工流產術,施術人員操作不熟練或者粗暴,在人流術中將節育器自宮腔內頂入腹腔而導致節育器異位于腸管。因此,在手術前做好準備,術中加強手術人員責任心以及操作規范對于避免人工流產術中節育器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