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婧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好發于冬春兩季[1]。人是惟一傳染源。多見于小兒,偶見于成人,6個月以下的嬰兒少見,但新生兒也可發病。妊娠合并水痘少有報道。我院于2011年5月收治1例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28歲,孕27+周,因“全身起水皰”為主訴入院。患者入院四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喉嚨疼痛,雙側頜下淋巴結腫大、疼痛,伴有發熱,最高達38.5℃,頭面部、軀干出現數粒小水皰來我院就診,給予降溫、消炎及營養支持對癥處理,體溫稍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入院當天水皰較前明顯增多,伴有乏力、發熱,下肢酸痛,考慮為水痘,入院后予以阿昔洛韋抗病毒治療,冰敷及柴胡降溫,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治療后四日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入院后第九天大部分水皰已結痂消退。患者妊娠28周,未達到終止妊娠的指標,未發生并發癥,予以出院。
2.1 病情觀察 認真觀察水皰的性質、范圍、分布,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體溫變化情況。另外,還應密切觀察胎心、胎動、宮縮、陰道流血流液情況,予患者左側臥位,教會患者自數胎動,3次/d,每次一小時,每天兩次低流量吸氧,每次一小時。
2.2 消毒隔離 水痘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接觸傳播,且傳染性較強,接觸后的易感者約有80%發病,所以,應將患者單獨放置在一間病房,并在傳染期應嚴格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病室和用物應定時紫外線消毒,指定專人陪護,防止傳染,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時應帶手套和口罩,完成護理操作后要消毒雙手,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均應消毒后在帶離病房。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內容物污染的空氣、被服和用具應利用通風紫外線照射曝曬煮沸。血壓計及胎兒監護儀專用,用后要消毒。
2.3 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忌用堿性的肥皂擦洗皮膚,被褥整潔,穿棉質寬大柔軟的衣服。保持雙手清潔,要剪短指甲,以防抓傷皮膚,引起繼發感染。要注意觀察水皰有無破潰或繼發感染。皮膚瘙癢較重者可給服抗組織胺藥物,皰疹破裂者可涂以2%龍膽紫以促進創面干燥,有繼發感染者可局部應用消炎藥。測血壓等治療都不能直接接觸皰疹及皰疹破潰處,靜脈穿刺要避開皰疹及其破潰處。
2.4 飲食護理 宜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蛋白質的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進食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性油膩食物,少量多餐。
2.5 高熱護理 遵醫囑使用降溫藥物,囑患者多飲水、臥床休息,密切檢測體溫,每天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體溫達39℃以上應2 h測量一次。注意觀察退熱效果及出汗情況,避免受涼。
2.6 心理護理 患者不僅擔心自己的病情,更擔心到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出現恐懼感,加上患者擔心水皰預后留下瘢痕,影響美觀,患者會流露出焦慮、不安的情緒。這對這些情況,護士應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減輕患者的思想壓力。
妊娠期水痘發生率為0.1‰~0.7‰,是少見的疾病,其原因為育齡婦女中超過90%妊娠前已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及接觸傳染,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水痘傳染性強,自發病前24 h至皮疹接痂為止均有傳染性,治療處理不及時可出現多種嚴重并發癥,孕早期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新生兒有可能出現先天性水痘綜合征。妊娠合并水痘患者病情較一般水痘患者嚴重[2]。護理中應嚴格觀察病情,加強與患者溝通,予以心理護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感染及交叉感染,正確處理皮疹、水痘,做好高熱及皮膚護理,加強營養,在日常治療及護理中還要注意預防交叉感染。
[1] 楊國亮.皮膚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03.
[2] 彭文偉.傳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7.